关良:学画要进得去,又要出得来!
1979年,中秋节关良在北京颐和园作画
绘画同科学一样,总是在不断发展中的,科学上有新的发明创造,绘画也有新的表现手法,新的创作路子。
基础功夫花它几年的时间总是可以解决的。但真正在艺术上有所创新,却并非易事。
醉打山门
要寻找新的表现手段,这是人民的需要,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陈陈相因,泥古不化,总自然要被淘汰。艺术如果不出新,不是有所追求,有所改变,势必失却它的生命力。
贵妃醉酒
唱戏时音的一轻一重,与明暗层次也是一样的,唱得不好,就没有调子,层次愈多愈充分,但唱却不一定都要唱足,意思到了就可以了;作画也是不要画死,不要面面俱到,要充分发挥“意到笔不到”的妙处。
花果图
欧洲近代和现代的许多画家,都不同程度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许多人在画面中追求比较平面的效果,如马蒂斯便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家。毕加索在处理对象中“面面观”的方法,也与中国传统观念吻合,中国画论中早有“面面观”主张,画石、树、山,合为一体,道理是一样的。欧洲艺术中许多原理和方法,我们老祖宗是早有的。夏加尔不受时空观念的束缚,把互不相关的东西构成一个画面,属于另一种艺术思路,这个跟中国人在画面里表现梦境是一样的。明清许多绣像、版画作品常有这类的体裁。可见文化艺术总是相互影响的。
我们民族历来是善于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的。比如佛教,便是从印度传来中国的,但一经与中国的民族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相结合,便形成为地道的中国式的佛教了。同样,一尊佛像宗教艺术品,由于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并由能工巧匠的再创造,逐渐便成为我国民族艺术的组成部分,便能为我们民族所欣赏和接受,这也可算是“洋为中用”的一个生动的事例。
五瑞图
西画比较讲写实,中国画比较讲意趣,中国艺术的特点,是从平面里找艺术。戏剧也是一样,如国外的歌剧、话剧里布景很实,而我国传统戏剧则很少道具、布景,完全靠演员表演,开门、骑马、划船,靠优美的舞蹈动作引起观者的想象。中国绘画中讲究用笔,以线为主,对明暗、体积的追求并不很露骨,西画则着力于表现物体的空间、体积,追求面。
林冲逼上梁山图
中、西艺术不易融合,但是对两者都要很好研究,取长补短,则是没有冲突的,方法不同,目的是一样的。
东郭先生受教图
对于外来的艺术要想学得一模一样则大可不必,也是学不好的,例如,意大利的郎世宁画中国画,虽然技术也颇高明,但全然没有画出国画的精神。同样我们学外国的艺术,主要也是学习一些基础,关键是创造自己的表现形式,但也不是用油画笔来画中国画,这是机械的模仿,一个是用水,一个是用油,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运用外国的工具和某些技法,表现我们民族思想、感情、爱好的东西,要一看就是中国的油画,与外国的油画作品也不逊色,各有千秋,这就丰富了世界的艺术宝库。
白蛇传图
当前关于如何借鉴和创新,以及油画民族化的问题,引起的争论很多,但是光在国内争没有用,要向外争,要能代表我们民族的某一流派,引起反响,在国际上得到承认。
为什么国外对中国的油画没有印象,似乎在国际画坛上毫无地位,这是与我国的民族艺术不相称的,其原因就是我们的油画没有创新,没有画出我们民族的特有风格来。油画、水彩画等外来形式的画种,对于国外观众来说更易了解并感到亲切,如果我们的油画有民族的独特风格,一定会受到欢迎。现在有些画家为了贪图名利,把自己研究了几十年的油画都扔掉,改画国画,很是可惜!
钟馗出游
学画要进得去,又要出得来,对于学到的东西要加以消化,逐步变成为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画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得东西很丰富,但又不易看出原来的痕迹,便能够创造自己的风格。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学习西洋绘画,由于一整套的方法、步骤和训练要求都非常严格,以致带有一定仿照性质,但一仿照就不容易发挥,相反却易于被束缚,所以学习目的一定要明确,既要进得去,还要出得来。
戏剧人物
在学的过程中吸收面可以广一些,作为养料,以为表现自己的题材服务,譬如我学中国画技法,也并不是从学山水、花鸟入手的,而是用什么学什么,发挥起来便比较自由。
家书
形神兼备是我国绘画的优良传统,作画之前要有一个要求,要追求特定的境界,注意倾注自己的感受。如画一条鲜鱼,要画出鱼的活泼的情趣,然画出来是死的,或者是腌过的咸鱼。技巧则是不断提高的问题,技巧成熟了,终是可以表达出来,但有没有这个追求,却是大相径庭的,这是作者赖以表达自己感受的途径,从而达到与观者相通、在感情上产生共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