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喜欢的,就不必问别人好不好

长大有一个很隐秘的力量,就是会慢慢拥有自己的风格、喜好,并大方去强化,有意无意坚持。

办公桌上绿植的品种、床上被单的花色、零食的口味、喜欢多聊几句的人、愿意哈哈大笑的点、会让自己用两个小时坐在影院里落泪或傻笑的电影、动车票的目的地、爱上的人、选入镜的风景、循环的歌曲……

不再盲目趋从,零散的生活气息里隐约有了自己的辨识。

所谓品味,其实很简单,便是这份忠于内心所喜。

这是我所喜欢的、成长会发酵的风格,有别于年轻时的标榜,那更多是一份轻狂的心气,或迷茫与寻找的过程里对于自尊的掩饰。

慢慢成长的过程里,那些真实的喜欢才会渐次浮出。即便待到老年后,会有偶尔令人厌烦的固执,也不外乎是自己大半生里的刻画,没有好坏,只有自我

很多人逛街喜欢有伴,一路走走看看说说笑笑、试衣服时有个人说好看或者不好看,既解决了选择困难症,又能从他人的意见中获得肯定,一次成功的购物才多了很多油然而生的愉悦感。

我们喜欢问别人:“这件衣服好不好看?”“这个不好吗?……可是我好喜欢啊!”

偶尔我们也该尝试一个人逛街选购,或做其他选择。不再询问别人好与不好,只问自己喜欢与否。

前段时间由秋入冬时,天气很不稳定,一周有四季,甚至一天里都有四季的变幻,便经常会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发照片:一个穿着羽绒服的人与一个穿短袖的人在同一条街上擦肩而过。

大多数的评论都在戏谑天气,我倒觉得有点酷。

是因为想起从前有人举例说过,如果你在大街上看到有人裹着羽绒服有人穿短袖,或是夏天有人穿长袖,冬天有人穿短袖,都不必觉得讶异,一切存在也都不必讶异。当你今天想穿长袖出门才更舒服,就不必顾虑走出去后所有人都是短袖只有你例外,不必在意别人的眼光,你应该在意的是自己舒不舒服,会不会着凉感冒。

“我喜欢这个人,你觉得好不好?”“我想去这个地方,你觉得好不好?”“我喜欢这样的生活,你觉得好不好?”……经常这样问的人,要么是不够喜欢,要么就是不够自信。

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必过问别人好不好。

别人的评价于自己而言并没那么重要,对于有些人来说,能真正释怀别人的看法、只在意内心,需要一个很长久的过程。

很多人倾向于当一个淹没于大多数中的人,藏在人群里安生。后来会发现,那些今天对你的生活评头论足的人,过几天会去评论其他看起来更“异样”的人,你在别人的心中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值得重视,每个人最重视的都是他自己,而你只是别人的谈资。

没有人经历过你所经历的,很多人的评价都是从自己的价值观和经历出发的,而你只需忙于自己的生活与快乐,无需把时间浪费在一一解释上,解释没有用也没有意义,同样,别人说好与不好,也只是他们的喜好权衡,于自己而言同样没有意义。

能真正认识到这两点,就可以慢慢去学会不必在意外人的看法。

还有另外一种,是对于自己的亲人,身边所爱的人,我们在意他们的看法,在意他们是否会担心伤心、引以为傲或倍感欣慰,我们在意的是他们的感受。

所以,在自我和情感的博弈中有人会妥协,照顾亲人的感受而妥协于他们的安排,放弃了自己的选择。

后来才会明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自己的,也该由自己来负责。

纪伯伦在致孩子中说过:“孩子实际上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只是经你们而生,并非从你们而来,他们虽与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们的爱而不是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所能荫庇的,是他们的身体而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居于明日的世界,那是你们在梦中也无法探访的地方。你们可以努力地去模仿他们,但是,不要企图要他们像你。因为岁月无法倒流,生命也不会停滞于昨日。”

没有人可以左右你的灵魂,包括选择的道路。但对于所爱之人,我们愿意花时间对他们解释,希望他们能理解,甚至是分享这份喜悦,这才是我们去询问他们“我很喜欢这样,你觉得好不好?”的真正理由。

父母与子女、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人与人之间能彼此理解、牵挂、分享和陪伴,是在始终独自一人行走的生命里,能够抵御时间荒凉的温暖所在。

石黑一雄说:“我认为人的一生中总会有某个时刻,需要坚守自己的决定。一个说'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选择’的时刻。”

那些时刻是清醒的、笃定的,最接近自我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