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承恩淡雅清丽的画作,意境感人至深

于承恩,河南郸城人,1964年出生于书香世家,幼承父教,酷爱书画,主攻工笔花鸟,兼作山水画,既注重传统的继承,又着力于新意的创造。现工作于郸城县文化局,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杂志副主编,郑州大学商学院兼职教授,周口市书画院副院长,江西将军书画院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政府拔尖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作品内容:

《家园》入选“2001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优秀奖;

《春旅》入选“二十一世纪中国画澳大利亚展”;

《为酿清香不知忙》入选“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

《春憩》入选“2003年全国中国画提名展”;

《鱼跃图》入选“2004年全国中国画提名展”;

《楸林晨曲》入选“2005年全国中国画提名展”;

《晴雪》入选“2007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寒林》入选“2008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飘香之季》入选于“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全国美术作品展”;

《苍岩有声》入选“第五届中国当代山水画展”获铜奖;

《七月熏风》入选“2009·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

《寒林》入选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作品展。

《暖冬》入选“2010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寒林絮语》入选第十六届亚运会“激情盛会,翰墨流芳”全国中国画展览。

《故园雪韵》入选全国首届现代工笔画大展。

牧鹤/文

在他淡雅清丽的画作前,素净依然,隽永依然,画作中生发出的令人鼓舞、讴歌生命的蓬勃之气愈加强烈,一些代表作品中的学术展现更加宽博和丰厚。沉思那些细腻有致的色、柔形傲骨的线,总有种仰之弥高的感觉。

于承恩的绘画历程并不平坦,用“风雨兼程”一词来形容颇为贴切。虽然受家庭熏陶,但要从一名农家子弟到文化局专干,背后要付出多少艰辛?

在物欲奔突的当下,我们多会为他画作中呈现出的正大气象所吸引、所慨叹,但蕴藏其后的化茧成蝶的“涅槃”心路,又有几人能去观照?

正因如此,我从他的画作中读出了画坛难能可贵的沉静。于承恩对手中的画笔爱得深沉,并将全部心力倾注在这种纸上的行走,一边砥砺向前,一边刻苦积淀。

耐得住清贫和寂寞,必然换来素养的丰硕。因此,在多年以后欣喜地看到,于承恩的纸上行走已变成了幽静古道的适意前行,心澄而身轻。

每一幅画作所洋溢的画风,或平静淡泊,或生动昂扬,或清明闲适,总会引领着你去探索一位青年画家丰富雍容的内心世界。

多年来,于承恩将自我情感融于自然,从大量的写生中提炼、升华,从而在创作中体悟到破俗求异的妙道。

他以白描为骨,以色彩为肉,注重追求单纯典雅、格调高致的色彩情趣,笔墨淋漓中忽而柔美神秘,忽而坚毅刚强,无不体现出自己之于工笔花鸟的独特气质,儒雅却不失傲骨。

创作中,于承恩很注重线的表现质感。因此,他的线条在脱离概念化的同时,生发着新颖的活力。以线传达形神,需要以画家的思想情感为基础。

他笔下的线条,是状物传情、渗情达意的线条,种种变化与质感表现一脉相承,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呈献给大家无限的想象和审美愉悦。

在大量素材积累的基础上,他把物象提升为心象,把形象转化为意象,并纳入现代人的审美的意识之中,传统的工笔花鸟,在他笔下产生出符合当下的时代审美效应。

他的工笔花鸟展示出造化所赋予的万般风情,也体现出不同于其他画家的个性差异,更重要的是在或花或树这些常见的物象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意义与审美内涵。

那些笔下的花卉枝叶,或浓郁厚重,或清丽淡雅,或作适度的夸张,或作特殊的肌理处理,流露出一种生机盎然的勃勃景象。

从事工笔花鸟创作二十余载,于承恩崇尚精品,深居简出,坚守工笔花鸟领域潜心研究并躬身实践。以传统为基,他的画作多追求淡泊、宁静、雅洁、清幽的情调,以此寄托对社会、人生的看法,清新典雅是作品的基本特征。

于承恩善于构图、设色,讲究形式美感,一般规律之外,每每在动静、冷暖、松紧上做足文章,不落俗套,作品不仅严谨精致,且注入真情实感,画面意境感人至深。以富有时代生机的笔触,以充满浪漫激情的诗意,洋溢着特有的抒情意蕴,寄托人间真情的崇高境界。

声明:本文由集雅斋字画商城www.jyzzh.com书画网提供。

集雅斋的创办初衷便是以传承中华文化精神,发扬中国国粹艺术。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敬请关注、点赞、收藏、分享、转发、评论。您的每一次参与都是我们创作优质内容的强大动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