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战略史研究》3 五大战略核心区的地利分析
5.多元博弈时代
三国时期的战略算法属于三元博弈,但是相对于三元博弈,多元博弈算法更加复杂,其复杂程度与元的数量成正比关系。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共549年,平均一年半发生一次战争)。是大国多元博弈最为经典的时代。
其次是欧洲近代多元博弈期,可以认为是欧洲版本的春秋战国(自1618年——1945年,共327年,平均不到七年,欧洲就发生一次战争)。
再其次就是当今时代,(自1945年——2020,共75年,战事不断,平均每天有12场战斗在进行,这包括大大小小的国际战争以及内战中的武力交战。)可以认为是世界版的春秋战国。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所以如果想洞察当今国际局势,最好是要把《春秋》、《史记》、《战国策》读通读透,然后与欧洲近代博弈史,现代世界争霸史融会贯通。然后提炼出其中的战略博弈规律,规律即是算法。
6.五大空间战略核心区
不知地利者,不可以言战略!
不知地利者,不可以读历史!
对地利的精确认知是理解大国战略博弈的基本功。也是学习历史学的基础。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大国多元博弈时代,相同地理空间方位的国家拥有非常相似的命运轨迹。
我们可以把空间分为东、南、西、北、中这五个战略核心区,然后来逐一分析其历史衍化和命运规律。
这五个战略核心区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每个国家在不同时空下,其战略基本格局也会出现不同的转化。这是参透历史战略规律的基本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7.中部战略核心地区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中部战略核心区包括:郑国、宋国、卫国、曹国、韩国、魏国等。
在欧洲近代,中部战略核心区是德国。
在全球化的现代,中部战略核心区最主要是:中东地区国家,中亚五国和阿富汗属于亚洲中部战略核心区,欧洲属于北美和亚洲中部战略核心区,乌克兰、波兰、德国、捷克等中东欧国家属于欧洲中部战略核心区。东北是东北亚中部战略核心区,越南等是东南亚中部战略核心区。等等。这些地区在一定条件下,都会或多或少的具备中部战略核心区的命运轨迹。
它们的共同战略地理特点是:处于四战之地,战略位置极其不利,战争时期容易遭到战略夹击,和平时期,由于处于中枢位置,交通方便,经济发展很快,很容易首先变得强大。
中国春秋时代,地处中原的郑国首先强大起来,自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707年,经过15年的斗智斗勇,郑庄公将周边国家(卫国、宋国、蔡国、息国、周国、陈国、北戎、燕国)等一一打败,并且占领许国,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中国战国时代,地处中原的魏国首先强大起来,从公元前413年到公元前409年,,魏军不断向秦进攻。全部占领秦国的河西地区,秦国陷入最危险的境地。紧接着魏国又攻灭了中山。公元前405年魏国率领赵、韩两国大败齐军。
齐将死,得车二千,得尸三万,以为二京——(《吕氏春秋.不广篇》
三晋联军乘胜长驱追击,攻入齐长城。齐康公屈服,被迫与三晋君主一同去朝见周威烈王,要求周王肯定三晋伐齐入长城的功绩,并要求周王命三晋为诸侯。周威烈王只能从命,于公元前403年,“命韩、赵、魏为诸侯”。
魏文侯“东胜齐于长城,虏齐侯,献诸天子,天子赏文侯以上闻”——《吕氏春秋.下贤篇》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公元前400年魏文侯主持三晋联军南下伐楚,攻到楚国战略要地方城。
公元前399年在三晋的压力下楚国把榆关归还郑(《六国年表》),榆关原是郑地,是沟通南北的重要关塞。
公元前391年三晋联军又大败楚于大梁、榆关,并占领大梁(《史记.楚世家》)。
公元前375年魏国又从楚国手里夺战榆关、襄陵等邑。
战国初期,从公元前413年到公元前375年,38年时间里,地处中原的魏国,按顺时针方向,把周边大国打了一遍,灭亡了中山国,几乎消灭了秦国,大败齐国并俘虏了齐国国王,连续25年大败楚国,夺占了楚国的众多战略要地,威逼周天子承认魏赵韩三国的合法性。
《史记.周本纪》和《六国年表》都作“九鼎震,命韩、赵、魏为诸侯”。所谓“九鼎”原是代表周天子的权力,这样迫使周天子命令卿大夫升为诸侯,极大的动摇了周天子的权威和传统礼制。是为大事。
作者:芳华千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