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仁药性详解 – 经方派
一、定性:阳明湿热药物。
二、历代本草论述
1、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本经》。
2、无毒,主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别录》。
3、能治热风,筋脉挛急,能令人食。主肺痿肺气,吐脓血,咳嗽涕唾,上气—《药性论》。
4、薏苡仁,味甘,微寒,无毒,入肺、肝、脾、胃、大肠五经。利肠胃,消水肿,祛风湿,疗脚气,治肺痿,健脾胃—《药性解》。
三、临床运用
1、清热,利湿:麻杏苡甘汤。
2、缓急,治疗胸痹(以及痹症):薏苡附子散。
3、利湿排脓治疮疡:薏苡附子败降酱散。
4、清热消痈治疗脓疡:《千金》苇茎汤。
5、风湿痹,“手足流注作痛,麻木不仁,难以屈伸”,苍术薏苡汤:苍术(制)2钱,薏苡仁(炒)1钱,当归1钱,芍药1钱,桂心1钱,麻黄1钱,甘草5分。加生姜5片,水煎服。有汗,去麻黄;热,去桂心(《简明医彀》卷三)。
6、微寒,清热消肿,消脓肿疮疡,肺痈,腹痈。赤豆薏苡仁汤:赤小豆、薏苡仁、防己、甘草各等分。主胃痈、大小肠痈,脓已成,脉洪数者(《医宗金鉴》卷六十七)。
7、祛湿,去水肿,治疗麻木。薏苡仁浸酒:薏苡仁3两,防风2两(去芦头),牛膝3两(去苗),独活2两,生干地黄2两,黑豆5合(炒令熟),当归1两(锉,微炒),酸枣仁3分(微炒),川芎1两,丹参1两(去芦头),桂心2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上锉细,以生绢袋盛,用清酒2斗,渍5-7宿。主肾脏风毒流注,腰膝拘急疼痛(《圣惠》卷七)。
8、补益气力。芡实(去壳)4两,白茯苓(去皮)4两,干山药4两,莲肉(去皮心)4两,薏苡仁(净)4两。主肠风下血,面色萎黄,腰痛腿酸,四肢乏力,阳事痿缩,数年不举,无子。上加粳米1升,糯米1升,共磨为粉,入白糖霜,如平常蒸糕法蒸熟烘干,空心或饥时将滚汤泡服;或干服亦可(《医学正印》卷上)。
9、治疗筋脉拘挛,疼痛。《千金》白蔹薏仁汤:白蔹1升,薏苡仁1升,芍药1升,桂心1升,牛膝1升,酸枣仁1升,干姜1升,甘草1升,附子3枚。
10、麻杏薏甘汤或是单味薏仁对扁平疣有效果。
11、治中风,头痛心烦,苦不下食,手足无力,筋骨疼痛,口面斜,言语不正:葱白1握,豉3合,牛蒡根(切,洗,去粗皮)半升,薄荷1握,薏苡仁2合。上以水5大盏,煮葱白、牛蒡根、薄荷、豉等,煎取2盏半,去滓,入薏苡仁,煮作粥。空腹食之(《圣惠》)。
药物比较:薏仁和赤小豆都可以祛湿,但是各有不同。薏仁可以治疗筋脉拘挛,消痈脓;赤小豆可以治疗心虚,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