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校百年雕塑家江小鹣&最早的版画家

在我国,引进西洋创作版画最早究竟出现于何年?

这是研究中国现代版画界一直想弄清楚的一个问题。《木刻版画概论》商务印书馆版、《中国现代木刻史》等多部专著,都把中国新兴版画作品的出现定论在30年代举行的,为期六天的木刻版画技法讲习会即木刻讲习会之后。

1919年由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江小鹣、丁悚、汪亚尘、王济远、张辰伯等教授发起创办的美术学科学术团体,天马会设有一个出版部,专门出版该会成员的画集或理论研究成果。

1926年该会出版部,出版了《济远水彩画集》上海美术用品社发行的封面画,是由江小鹣借鉴西洋创作版画的方法创作的木刻版画。

1928年《中央日报》,为纪念孙先生逝世三周年发表由江小鹣创作的木刻版画《总理遗像》以洒脱的刀法,线条与黑白块面处理相结合,感情饱满一气呵成地塑造了孙中山先生沉着思考、坚韧不拔的精神。

以上事例推测中国的新兴版画作品可能早于木刻讲习会。

PS:《百年雕塑家江小鹣》

民国时期的中江小鹣,作为雕塑家关注的焦点可能还多一点。

1915年江小鹣从巴黎学成回国应刘海粟聘请,担任上海美专绘画、雕塑教授。与丁悚、陈晓江等人发起成立天马会,任《美术生活》(月刊)责任编辑。后于虹桥路建立一所规模较大的雕塑工作室,之后又在闸北设立工艺美术工厂,经营仿铸古董和铜器。

1928年与张辰伯发起组织艺苑绘画研究所,地址在西门林荫路。

1929年完成陈英士纪念碑铜像,基座总高八米左右。同年10月在上海完成孙中山像,基座总高十余米,安置在江湾五角场北隅新落成的上海旧市政府大楼前的正门口广场。新中国诞生后被修复,后大楼移交给上海体育学院作为院部办公大楼。

江小鹣的作品中《孙中山像》共有5件,现在的雕塑《孙中山像》不知是不是当年的旧存。

《陈其美像》是江小鹣的第二件重要作品。30年代初,修复甪直保圣寺的罗汉像代表作还有《李平书像》、《谭延闿像》、《陈嘉庚像》、《黄兴像》、《画家陈师曾半身像》等,《哈同像》最为有名,位于哈同花园。

江小鹣在书法、治印、收藏、青铜器鉴赏、戏曲等方面都有较深修养,传统因素会融入其雕塑创作。“唯其指功腕力超乎寻常,大益于雕艺。”指功、腕力很容易让人想到江小鹣的书法疏朗洗练,结构处理上带有金石之气,和清代以来的崇尚金石趣味的书风不无关系。曾竹韶评价江小鹣的雕塑:

“造型严谨、意境深邃、手法洗练,具有民族特色”。

图3疑似为江小鹣的作品《哈同像》。

PS:旧文节选美校版画家王颉音

小时候住在茂名南路163弄。王老师有个习惯,晚饭后会经常带女儿从淮海坊出来散步。王老师是个默默耕耘的人交际并不太广,到学生家里聊天是件很惬意的事。

我家里的四喇叭录音机是放在床底下播音的,那天磁带开头部分可能被擦掉了没有音乐,王老师来后聊了一会儿天,突然披头士开始唱歌了,王老师说你家蛮先进的还有遥控的。其实那个时候家里没有那个设备,王老师想象力真的是很丰富的。

来而不往非礼也。王老师的家我是没少去过,倒不是年少的我对大师的作品有多深的理解。王老师的爸爸是音乐学院著名的教授,30年代玩音乐的人非富即贵。他家有许多我没看到过的古董,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个红木的床头柜,打开来是一个老式的冰箱。说是冰箱,里面只是有隔热层的冰柜而已。

后来王老师要去维也纳进修,托我爸照顾太太和女儿。说照顾,无非是预防万一,小毛小病的喊得应,心里踏实一点。

回来后的王老师明显不一样的地方,是晚上很晚了还会窜门,王老师从维也纳带回来一本又大又厚的书,它是我的第一部百看不厌的画册。

2009年乔士明,乔泽轩在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展出工作室及喷墨版画摄影,王老师前来祝贺成功。貌似离开成功是很遥远的路要走的,但王老师就是你只有一分的努力,会让你十分信心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

现在我是格拉斯哥大学的学生了,作业的风格应该充满王劼音老师的烙印了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