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跑步就脚底痛,小心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又称足跟疼痛综合征、慢性足跟疼痛、赛跑者足跟(runner’sheel)、跟骨下疼痛,是指由于足底肌肉受外力暴击或长时间站立、在较硬的地面环境长时间行走所导致的局部肌肉劳损,主要表现为足跟底部疼痛与不适。
症状和体征
足底筋膜炎是足弓结构或力学异常引起足底筋膜跟骨止点的反复微损伤及退变,其病理改变无炎症细胞存在。
主要表现为晨起下地或休息一段时间后走路时足跟疼痛,行走后疼痛常好转,但是长时间、连续的或剧烈活动后疼痛再次发生,疼痛部位位于足底筋膜跟骨的起点、跟骨内侧结节处。它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因不明,80%~90%的患者经过10个月症状缓解。
并且2013年的一项研究,对多名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发现足底出现退行性改变的部位很分散,不仅仅局限在足跟周围。
病因和病理
尽管足底筋膜炎的病因不清楚,有几个危险因素促使足底筋膜炎的发生,不合适的穿鞋习惯、长时间站立引起的过度应用、最近的体重增加、突然大量走路或跑步、踝背屈受限、扁平足、过度旋前、足内在肌力弱和下肢的灵活性差等。
足底筋膜炎可见于各种人群,包括长期站立的人,如运动员、长跑者,体重指数(BMI)大于30kg/m2、糖尿病患者和老年人,足底筋膜炎引起的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包括姿势偏斜、内侧足弓的触痛、踝背屈受限、跖屈肌力量减弱、踝内在肌力量减弱、距下关节过度旋前。
临床上慢性足跟痛的外科手术中,切除的足底筋膜组织学显示,胶原退变伴有纤维排列紊乱,黏液基质增加、血管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钙化是常见的病理改变。
研究中对于足底筋膜的退变,炎性浸润鲜有报道,因此,炎症不是足底筋膜炎的主要特征,尤其是在老年长期久坐的人群。
因此,足底筋膜炎发病的潜在基质可能与筋膜的提前退变有关,而不是肌腱炎或止点炎。
诊断
主要根据病史和体检进行诊断。 在检查时,患者通常在跟骨的前内侧区域具有很明显压痛点。患者也可能沿着足底近端筋膜疼痛。脚趾被动背屈或患者踮起脚趾尖时,可能加剧疼痛。
X线片负重位足部X线片有助于排除跟骨骨折或其他的骨性病理性改变,有助于发现跟骨骨刺。跟骨下骨刺常与足底筋膜炎的症状有关,但是骨刺的存在或缺失与患者的症状无必然关系,如果影像学发现跟骨骨刺,无论患者有无症状,常表明足底筋膜炎至少已经存在6~12个月,负重位X线片也可以发现足弓结构的异常,同时足底脂肪垫的高度和质量也足跟痛的一个因素。
几个简单动作缓解疼痛
很多人以为足底筋膜炎并不是什么大病, 只是脚部劳累,休息一下就会好,其实不然。如果对病情不重视,长期下来足底筋膜炎可能 形成慢性炎症,需要进行封闭治疗和理疗,甚 至手术治疗。针对足底筋膜炎日常的自我调整与缓解的方法,主要是拉伸和增加相应的肌肉锻炼。
足底牵拉: A.牵拉的方法有很多种,最简单的就是一手抓住脚的前半部分,一手抓住脚后跟,双手向两边用力牵拉腱膜。
B.进阶式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牵拉小腿三头肌的那个动作,只不过要把承重点换为脚趾。随便找个台阶即可操作。强度都是一次15 秒,一天三次。根据跑步强度频率不同再改变。
C.靠着墙壁把上臂向前张开到肩膀的高度, 用手掌压着墙,当弯曲一侧膝盖往墙壁推时, 保持另一膝盖伸直;而在弯曲膝盖慢慢地向前靠时,尝试保持后跟平贴在地上,在感觉到跟腱 和脚弓有拉张时,保持这一姿势10秒,然后放松、直立。这个运动每侧后跟应重复20次。
足底肌肉锻炼: 推荐的动作是练习用脚趾卷毛巾和用脚趾捡玻璃球(或是任何大小差不多的东西),简便易行。
还可以坐下用脚轻踩球状物件,用脚底轻轻滚动,按摩刺激足弓。
如何避免患上足底筋膜炎
除了注意运动适量,喜欢跑步的朋友们,以及扁平足、高弓足、常穿高跟鞋的朋友,还要注意控制体重,选择合适的鞋子;平时还可以时常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舒展脚筋。
对于自我锻炼与调整无法缓解疼痛的足底筋膜炎患者,可以尝试体外冲击波治疗。体外 冲击波疗法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非侵袭性、 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主要具有镇痛作用。通 过物理冲击作用改变患处的化学环境,使组织产 生并释出抑制疼痛的化学物质,从而减轻疼痛。
此外,保持运动好良好的拉伸放松习惯也是预防足底筋膜炎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张立宁,丁珮,唐佩福.足底筋膜炎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03):429-432.
[2]唐永明,王琳,王志英.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研究进展[J].保健文汇,2020,(11):224-225.
[3]张建峰,魏从光,孙杨,朱军,王晓明,毕珣.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探讨军事训练伤中足底筋膜炎康复的有效干预措施[J].军事医学,2020,44(6):416-421.
参考来源:部分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