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突发后的危机处理

突发事件出现时,如何正确引导舆论?危机处理应遵循“速报事实、慎报原因、重报态度、再报进展”的基本原则。
(一)速报事实,第一时间信息公开,就事论事,争取舆论主动。
危机刚发生时,人心普遍不安,这时候流言、谣言最容易侵占人们舆论真空下的信息饥渴。而一旦谣言、流言被人所接受,并且已经产生成见的时候,想有效清除受众第一时间接受的信息,要耗费数倍的努力,因为人们会先入为主地认同自己已经接受的信息,他们会不自觉地抵制后面接收到的,和他们所认为不一样的信息。
尽量第一时间发布令人信服的信息,第一时间提供有利的细节,一定要说真话,争取舆论主动。但也不必一次把真话都说完,言多必失,只说必要的真话,这便是速报事实。
(二)慎报原因,事发后普遍存在传导与解读的不对称性。过快、过早给事件定调、定性、定论,这个存在很大舆论风险。如果你出于私心,想让事情尽快过去,那你有点不知深浅,后面只要有漏洞被揪着不能自圆其说,啪啪打脸,那公信力就基本崩塌了。
即便确实没有私心,也显得草率。你给出原因,本意让大家顺着你的逻辑理解你,可情绪上头的大家会解读成你在开脱自己,逃避责任。同时连带你在第一步速报事实的信息公开,都可能被舆论转移到各自发挥的讨论和分析上。
第一时间发布信息,速报事实并非要发布所有的信息。有的信息急于发布,反而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争论和压力,让后续工作陷于被动。
大家的情绪有个消化的过程。
因成长背景、知识储备、情感以及角色的不同,当受众接收信息后,会出现不同的解读。也就是说受众接收信息后,会依据他们的禀赋解码信息,并从中提取他们自己的意义。也就是说你本想传递某种意义,受众可能会截取出完全相反的意义来。不同的人从同一个传达信息,会解读出不同的意义。对于这样可能存在的误读、曲解,要有相应的预判,同时做好相应的预防,以及纠正措施。在解读层面,要预先考虑如何以更好的方式传达,以让受众得到更为恰当的解读。
(三)重报态度,当事件的处理还没取得关键进展。有些情况的发布,要静待事态发展。在不恰当的时机,急于发言反而容易卷入是非。此时,应着重体现处理事件积极而又诚恳的态度,通过互动和沟通,让受众从中找到共鸣,既增进受众对事件了解,又增加受众对你的好感。仅仅传递信息,效用是有限的,走进并影响受众的情感,他们才会尝试站在你的角度去看待。
(四)再报进展,回到事件本身,事件有了新的进展,要及时更新。既呼应了前面速报事实的诚恳态度,还不动声色地把采取了积极的行动,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呈现给受众,最大程度疏泄受众的情绪。当受众的情绪放下来了,对处理态度,处理行动正面接受了,也就不再那么对立心态去自个儿解构事件,直至对处理结果也接受了,受众的心也就安稳下来。
从危机出现时受众的人心不安,再到现在大家的心安,这个突发事件基本可以算过去了;同时在危机处理层面,也基本不会留下什么大的后遗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