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为何成了“虫” (24集)
钱学森之问
我们讲完了李约瑟之问,再讲讲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说的是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新中国的很多科学巨匠,他们的基础教育,都是在民国时期完成的。比如钱学森本人,邓稼先,郭永怀,钱三强,王淦昌等等科学大师们,都是在民国时期完成的基础教育。
而我们后来的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来这么多的,如此杰出的大师级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呢?
他们不仅科学上的造诣是登峰造极的,而且他们在道德修养和人格情操上的修为,也是满心的家国情怀,为国为民的顶天立地的士人风范。
根本原因是,他们都是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来培养的,通俗的说,都具有扎实的旧学功底。
也就是说,他们年轻的时候,都经受过了士人教育。
然后西方的学问进来了,又转向了匠人教育。
我们打个比方来说,让孔子学打铁,他能学好吗?
当然能学好,而且是他做打铁的活,肯定能绰绰有余。因为学而优的人,是全方面的优秀。
能通过士人教育选拔的人,再去做更简单的匠人工作,显然会绰绰有余。
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这叫智力上的降维打击。
为什么孔子要说君子不器呢?
是说作为管理者,不能瓶瓶罐罐的,都要事无巨细的亲力亲为。
管理者应该看全局,抓管理。不是不能做,只是做那些事情不值得,不划算而已。
以匠学育匠人,止于匠。
以士学培匠人,则达于师。
既是巨匠,也更是高士,他们是士人教育和匠人教育的完美结合,这些大师,就是这么来的。
如果只是学门手艺,找个工作,养家糊口,大师是肯定做不了的。
因为缺失了士人教育,他的心里,从来没想过更伟大的事业,也没有更伟大的抱负。
一个人只是为了自己而活着的话,抱负是不可能伟大的。
只有为国家,为人民而活着的时候,才能把自己的个人命运,和宏伟的家国命运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如果能在学生年轻的时候,就把士人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来给他们打底子,想必未来一定能培养出来很多大师。
这种为伟大的目的而活着,为伟大的命运而奋斗的精神和动力,以及所爆发出来的伟大的智力和能力,单纯靠匠人教育是教不出来的,它们都是源于士人教育。
新中国的那些璀璨的科学巨匠门,大师门,国之栋梁门,他们就是士人教育和匠人教育,完美融合的伟大结晶。
格物以致知,明道以御世
做一个真正有思想的中国人
欣赏,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