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出土三片竹简,上面文字颠覆历史,难怪勾践要杀范蠡!
《史记》中,司马迁描述了范蠡泛舟江湖,化身陶朱公慈善天下,但唐朝史学家司马贞、现代国学大师钱穆等古今名人考证,陶朱公和范蠡根本不在一个时代,这是两个人,因此司马迁记载有误!
勾践灭吴之后,范蠡命运到底如何?比司马迁更早的汉初贾谊在《新书·耳痹》中,给了一个颠覆历史的答案:
事济功成,范蠡负石而归五湖,大夫种系领谢室,渠如处车裂回泉
显然,这是说越国灭吴之后,范蠡身上绑着石头,被勾践沉于太湖。问题在于,勾践为何要杀死范蠡?对于这一疑问,江苏出土三片竹简,上面文字颠覆传统认知,或许解开了这个谜团的一角!
本世纪初,苏州一建筑工地施工时,意外的发现了一座战国古墓,随后考古专家介入。通过挖掘,出土了一些文物,但最重要的是三片竹简,因为上面文字实在令人动容。经过整理研究,考古专家震惊了,这三片竹简只记载了21个字,却字字重逾千斤。
蠡与施潜通,三年始达吴,以语儿亭为质,施不得不勉
勾践实施美人计,让范蠡去执行,但范蠡却与西施私通,三年才到达吴国。至于为何三年才到达吴国,是因为中途两人可能还生下一个“语儿亭”的孩子(还可能是西施和别人的儿子)。或许因为母爱,西施不愿再去执行命令,于是范蠡以孩子为人质,威逼西施去执行任务。
这三片竹简记载的内容,颠覆了范蠡西施的美好爱情传说。因为无论是历史记载,还是传统认知,都认为范蠡和西施情投意合,两人相敬如宾,范蠡助攻勾践灭吴之后,两人还双宿双飞,从此泛舟江湖,过上神仙美眷的生活,羡煞旁人也!
对于范蠡的这一行为,史书没有记载勾践的表现,但可以想象:勾践肯定极为愤怒,只是虎落平阳卧薪尝胆之际,只能隐忍等待。
至于为何勾践对范蠡隐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范蠡、文种都是楚国人,而且可能是楚国派来的参谋。公元前506年,爆发了吴楚之战;公元前492年,勾践与大夫文种、范蠡向吴国投降。
所以,史学家有这么一个猜测:吴楚之战后,吴国让楚国损失惨重,于是在正军备战之余,还积极扶持越国,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由此派出范蠡和文种等人。史书上范蠡出生贫寒,为何到了越国能够成为高官,如此大才在楚国真没有出头之日吗,他的妻儿在何处?文种又为何来到越国等等,史书上没有交代,但总让人奇怪。
由于范蠡可能有这一身份加持,即便“蠡与施潜通,三年始达吴”,勾践也无可奈何。最终,催促范蠡前往吴国的,可能是来自楚国的命令。
然而,西施是一个大美女,勾践对她也有兴趣。在卧薪尝胆的时候,只能忍痛割爱,但灭掉吴国之后,勾践却可能要把西施纳入后宫。关于这一点,《墨子·亲士》中有一段记载:
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
显然,西施不是和范蠡双宿双飞,而是被沉于湖底。问题在于,究竟是谁杀了西施?有三个答案:勾践、范蠡、勾践夫人。在这三个人之中,只有勾践夫人动机最大,因为西施太美,所谓“其美也”,很容易得宠,所以勾践夫人在获悉勾践想要纳西施,就提前把西施杀死。
因此,对西施志在必得的勾践,自然容不下范蠡与她私通,还生下了一个孩子,加上越国兵强马壮,不再畏惧楚国。所以,一旦灭掉吴国之后,勾践自然就要除掉范蠡这个“掌握了越国大量情报的楚国间谍”,这里面既有国家安全考虑,或许也有杀死情敌的情绪发泄。
2003年,在江苏无锡鸿山镇开发区,考古专家发现7座越国古墓,随葬品非常丰富,文物等级非常高,相当于诸侯级别,只是没有出土文字,无法知道墓主人。学者仔细研究之后认为,其中最大的一座古墓,可能就是范蠡之墓。
其中二个原因是:因为勾践自比周天子,所以低于他的大夫自然就是诸侯级别,而范蠡就是越国大夫;勾践逼死文种之后,给予风光厚葬,因此杀死范蠡之后,也可能给予了厚葬。
如果鸿山越国贵族墓的主人真是范蠡,那么范蠡下场就基本可以确定:为勾践所杀!原因很简单,范蠡如果飘然远去,隐居在江湖,那么墓葬品不可能这么丰富;如果没有远去而是在勾践身边,之后却又史无记载,那么结合文种等人命运,他只能是被勾践杀死了。
总而言之,传统文献中睿智、潇洒、豪迈的范蠡,可能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真实历史要残酷的多。至于范蠡和西施的爱情故事,已经被这三片战国竹简上给颠覆了,而且他们之后的美好传说,应该是后人编造的故事,现实中的两人下场,都可能被沉于湖底,实现了另类的“泛舟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