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列车】后表线 | 人类直立行走的功臣
本文是解读托马斯·梅尔斯的
《解剖列车 第三版》
对《解剖列车》感兴趣的童鞋
可以在后台回复关键词“解剖列车”
获取相关电子书下载
后表线
后表线是身体后面从足底到额头一左一右的筋膜链。这条筋膜链包括了:足底筋膜、趾短屈肌、腓肠肌、跟腱、腘绳肌、骶结节韧带、腰骶部筋膜、竖脊肌、帽状腱膜、颅顶筋膜。如果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就像盔甲一样保护了整个身体的后表面。
后表线的结构特点
后表线是由脚趾到膝盖、膝盖到额头两部分组成。 只有在膝关节伸直的状态下,它才是一条连续的、完整的筋膜链。如下图所示,当腘绳肌肌腱和腓肠肌肌腱处于互锁结构时,膝关节才能处于一种稳定的姿势排列。这种互锁结构就像两个人手腕抓手腕的方式是一种非常稳定的状态。
后表线的姿势功能和运动功能
后表线是在矢状面上协调姿势与动作的主要路线。它是维持身体姿势非常重要的筋膜链,所以它的肌肉中含有更高比例的耐力性肌纤维。
姿势功能和运动功能:
姿势功能 后表线主要的姿势功能就是支撑并保持身体直立,避免身体蜷曲。例如弯腰驼背的姿势则说明后表线是处于一种被拉长的状态。
运动功能 除了膝盖被牵拉向后外,后表线所有的运动功能都是产生伸直与过度伸直。当上半身从弯腰的姿势向上挺直身体或者身体往后仰,这就是后表线功能的体现。例如腰椎过度前凸、骨盆前倾的姿势,则说明后表线处于过度伸直,是一种被缩短的状态。
我们由后表线发育而来
胎儿在子宫中是一种屈曲状态,后表线的发育,使婴儿的头部能够从胚胎期屈曲状态中仰起,并逐步进入产位。
出生后,小宝宝可以学会抬头、坐立和爬行,到最后能够站立行走。而这一切正是由于发育过程中后表线的缩短,使我们能够从屈曲状态转变为直立姿势下的平衡曲线。
我们可以将后表线比作黏在头顶和身体后侧的绳子,绳子的一端必须要向下提供拉力,它才能够产生伸直和过伸的运动,所以后表线的拉力是沿头顶和身体后侧向下的。为了平衡这样的拉力,还需要前表线或其它的筋膜链与后表线相互拮抗。而当后表线出现了问题,比如缩短,那么前表线为了代偿这种姿势,就会被拉长,因为它们是一个整体结构。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是局部与整体的观点。
后表线是如何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呢
我们来看一下与它相关的姿势代偿
踝背屈受限 也就是勾脚背受限。说明后表线局部出现了短缩,比如足底筋膜和小腿肌群的紧张缩短就会引发这样的问题。
膝关节过伸 也就是膝关节超伸。这往往与腘绳肌和腓肠肌的无力有关,因为它们的互锁结构可以很好地维持膝关节的稳定。
腘绳肌缩短 腘绳肌是通过骶结节韧带连接在骨盆上的。腘绳肌的拉长或缩短都会引发骨盆的问题。反之,骨盆的状态也会引发腘绳肌的问题。
骨盆前移 与骨盆前倾不同,骨盆前移是腘绳肌缩短,腿往前倾的一种姿势。而骨盆前倾则会导致腘绳肌被拉长。
骶骨下垂 只有骨盆前移或骨盆后倾时,骶骨才会下垂。骨盆前倾时,骶骨会往上翘。
脊柱前凸 就是腰椎前凸(塌腰的姿势)。为了代偿这种姿势,骨盆就会发生前倾,胸椎也会发生后凸。
胸椎前屈时伸肌扩大 比如驼背的姿势,后表线的部分肌肉就处于一种被拉长的状态。同时说明了这部分肌肉无力以及它的拮抗肌过于紧张。
枕骨下方受限导致上段颈椎过伸 比如驼背抬头的姿势。
枕骨在寰椎上向前移位或旋转
眼 — 脊运动的不连续 可以回复关键词“枕下肌群”了解什么是眼脊运动。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清楚筋膜网整体性与连续性的特点。以上这些姿势代偿,主要是发生在矢状面上,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而且,这些问题的根源可能发生在局部,也有可能发生在其它部位,再通过筋膜链的力学传递所导致的。
1
EN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