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鬃狮---师承篇之《武式拳郝传》
跟李老师学拳挺有意思的,每周一堂课,先学拳架。他比我们都急,总想着快点教下去,到是我们几位学生显得很有太极气质,总是劝他:不急,不急,慢慢教。
学拳架教动作,李老师有很随意的地方,譬如懒扎衣,我们问手放在什么高度?李老师会回答:只要在鼻尖下、肩部上都可以,后手比前手低一点就可以。但也有很严格的地方,譬如左右手绝大部分动作中都是不能过中线的。
武禹襄发明武式拳后,传拳于外甥李亦畲,因武李两家为官宦世家,不以教拳为业,所以并无太多传人,直到郝为真前辈从李亦畲前辈处学得此拳,才开始武式拳的传播。现在所传的武式拳基本上都是郝为真前辈传出来的,所以也有人称之为郝式拳或郝架。不过,郝家从来没有说过这是自己创的拳,一直坚持说,传的是武式拳。虽说认为自己传的是武式拳,但郝家历代前辈都有根据自己的思考改变动作的地方,所以现在见到的武式拳,根据是传承于郝为真前辈还是传承于郝少如前辈,在动作上是有些微差别的。这些差别的目的就一个:拳架要符合尽快让初学者进入太极殿堂的要求。就像我让大家走猫步时不要手叉腰。在功夫上身以后,不要说叉腰,抱头也不要紧,但一开始不叉腰,就能让大家尽快体验到放松,气沉下来,叉腰会破坏放松。这样的细微处在李老师教武式拳拳架时比比皆是,我以后有机会讲拳架时再细说。
有一次,一位学生问,拳架步子要多大?李老师说,你能打多大就打多大,但不许破坏身法。什么叫不能破坏身法?举个例子,就是你支撑腿站住,肌肉不能摒,另一条腿能伸多远就多远,注意,不许上身前倾屁股后突,人只能直直松下去哦!前倾后突在李老师那里是不能犯的错,不过后来我看了很多视频才发现,很多大师都把这个错误当家常便饭。我不知道谁对,不过我跟李老师学拳,自然就按李老师要求做。
李老师是潮汕人,从小在上海长大,普通话不怎么标准。我们学生中有一位北京女孩,网名叫懒扎衣,在一家外资企业里做管理工作。那时候她跟我住一个小区,也喜欢太极拳,我就把她拖到李老师那里学拳。我这个人就是有这个毛病,看到好东西就愿意分享。其实李老师最初几位学生都是我连哄带骗弄过去的,现在都学得不亦乐乎。懒扎衣一开始学得有点痛苦,因为她听不懂李老师的上海普通话。每到这个时候,李老师就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你们不知道,我当年跟郝老师学拳,郝老师讲的河北普通上海话,我足足有半年,没听懂郝老师在说什么。我心里暗暗嘀咕:半年听不懂,还在学!估计那年头大家都太无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