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你的好心,让孩子受到更多的伤害
▲“柠檬心理&酷我畅听”出品▲
1
在孩子出生后,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就是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长大就好。
所以看到孩子在哪里磕到了、碰到了,身体上出现了一些伤口,父母就会非常心疼,责怪自己没有把孩子照料好。
然后有的父母会变得:
更加精心地照料孩子,想给孩子最好的保护,对孩子无微不至,不允许孩子接触任何可能存在危险性的东西,把孩子管束的非常严,对孩子周遭的环境也控制的非常严;
也有的父母,会把对孩子的心疼化为对孩子的指责,对孩子说出一些不好听的话,比如说:
“你怎么这么笨手笨脚,自己不能小心一点吗?”“和你说了要慢一点,现在受伤了怪谁呀?有什么好哭的?”。
他们企图用严厉的态度,让孩子自己认识到危险,学会保护自己。
但这两种方式,真的就能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走的更顺畅吗?
从柠檬观察到的结果来看:
前者往往因为过度保护,导致孩子无法真正辨别危险,他们没有危险的概念,所以对什么都毫无畏惧,反而更容易接触危险,受到伤害。
而后者,孩子在受伤时本来就比较委屈、害怕,不知道如何应对危险,但父母不仅没有安慰他,也没有教给他正确的应对方式,只会指责批评他,那孩子:
就会变得很胆小,对什么东西都不敢尝试,遇到问题只会逃避。
2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可以适当地让孩子受一些小伤。
人都有一个本能反应:
接触到危险——感受到疼痛——产生恐惧——不再接触。
比如你让孩子接触到有些烫的碗,他有了疼痛的感觉,以后自然就知道不能随便触碰烫的东西了。
在之后的生活中,他也会主动规避这样的危险。
你不可能帮助他排除掉所有的危险性,在可控的范围内,允许孩子去试错,让他通过一些小伤,学会辨别什么是危险的,什么是不能碰的,这样的亲身体验,会比你口头上的制止说教更有效。
而在孩子受了小伤之后,你的反应也很重要。首先你要给到孩子心理上的安慰,让孩子内心产生安全感,平复害怕的情绪。
当他处于负面情绪中时,你对他的说教,他是根本听不进去的,还会产生反感排斥心理。
只有静下心来,他才愿意听你讲话。
所以要先安抚孩子的情绪,然后你再去积极地引导孩子,让他重新认识这次的受伤,学会如何更好的处事。
那么这次的受伤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有意义的,可以帮助他更好的成长,让他以后也不会畏惧挫折困难。
具体你可以这样做:
第一,安抚、鼓励孩子。
比如孩子跌倒了,有点磕到皮了,你肯定会很心疼,但你可以先不用立刻急忙地把孩子抱起来,而是鼓励他自己站起来,等他站起来时,你可以抱一抱他,安抚他害怕的情绪,等你感觉到他的情绪慢慢平复,再去表扬他的勇敢。
第二,你可以问孩子有没有从这次受伤里学到什么?
比如孩子跌倒,是因为走路太快,没有认真看脚下,那你就可以引导孩子,让他知道在走路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如何防范风险。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我们不要害怕孩子遇到问题,只要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学会思考,那即便有了难题也不用担心。
而且这样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能更省心,孩子也能成长为更好、心智更成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