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治疗经验

消渴病治疗经验

发表者:赵东奇 2984人已读

漫云口渴多燥热  每需温阳用真武

桑景武(1912—1993),长春市名中医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桑氏注意到很多消渴病人,久施养阴清燥之品罔效。细审其证,确无阴虚之明证。虽口渴无舌红少津,反多舌淡齿痕、苔滑之象,且每多阳衰诸症。其口渴者乃因肾阳虚衰,气化失职,气不化津,津不上达所致;有降无升,故小便清长;脾不散精,精微不布,随小便排出,故多食善饥。于此,仲景《金匿要略》已见端倪:“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以药测证,显系肾阳虚衰,不能蒸腾律液,气虚不能化气摄水,温肾健脾以化饮,消除致渴之源。

桑氏认为救治肾阳虚衰,未过仲景真武,在《伤寒论》太阳病篇用于治太阳病误汗,传入少阴,乃为救误而设;少阴病篇则用于治疗肾阳衰微,水气不化。气不化则津不行,津不行则渴不止。阳回则津回,津生则热除。方用大辛大热之附子,温肾助阳化气;茯苓、白术健脾渗湿,白芍敛阴和阳,生姜味辛性温,既可协附子温肾化气,又能助苓术健脾和中,共奏温和化气之功。可谓不生津而津自回,不滋阴而明自充,初学者实难领悟,细细研揣则回味无穷。

阳气者,身之瑰宝也.阳生则草木以荣,阳衰则草木凋萎。对于年过不惑,多病体衰之人尤须刻意调养,阴津精血再生较易,其阳气耗损却难恢复,故助阳则阳生阴长,精血自沛;伐阳则阴盛阳殁,气乃消亡。消渴者燥热为标,阳虚为本,为其病机之眼目,知此者鲜矣。即用肾气九者。亦思过之半矣。更况一见口渴,多投清滋之品,以阴抑阳,阴阳格拒,上热下寒,寒热交错,必致阳衰阴凝。

气是人身之本,凡病皆因正气衰馁引起,奈世人不恒风寒以护卫气,节生冷以护胃气,谨房事以护肾气,戒怒郁以护肝气,坐令正气伐伤而致诸疾蜂起。消渴病大多有气虚之证,如四肢乏力,懈怠,不耐疲劳,少气懒言,面色恍白,头晕耳鸣,心悸气短,舌淡苔滑腻,有齿痕,脉沉细无力等症。故无论内伤、外感必是“气虚乃病”。所以治疗上总要审寒热之真伪,辨虚实之异性,以护养正气为要。

清·柯琴认为真武汤有“壮元阳以消阴霸,逐疏垢以清水源”之功,桑氏取真武温肾阳以化气,利水湿以止渴。

桑氏体会用量过小则杯水车薪,无济于事。附子,用量多在20g以上,最多用到50g,方可奏效。茯苓、白术亦多在50g至100g。经方无需有大的增减,对于阳虚而阴竭者,需配人参,气阴双补,乃 g   有济。配伍适宜,效果方佳,神而明之,存乎于人。

桑氏于临证中,凡消渴无明显热证,舌不红者,皆以真武汤治之。

例1:王某。男性,36岁。

曾因口渴多饮在某医院查空腹血糖10.32mmol/L(186nlg/d1),尿糖(十十十)。诊断为“糖尿病”,口服各种降糖药,并求中医治疗,病情时好时坏,1983年10月求余诊治。患者面色光白,精神不振,头晕目眩。口渴欲饮,饮而不解,夜间尤甚,尿频,腰膝冷痛、阳痿,气短懒言、脉沉细无力,舌苔白腻质淡。查空腹血糖15.26mmol/L(275mg/d1),尿糖(十十十)。此属气虚肾亏之证,治宜益气温阳,方用真武汤:

附子20g  干姜20  茯苓50g  白芍50g  白术30g

守方服lO剂,诸症渐消,空腹血糖4.44mmol/L(80mg/d1),尿糖正常,脉沉缓,舌淡苔白,嘱其服用金医肾气九2个月以巩固疗效。

本患者口渴欲饮,夜间尤甚乃肾气不足,命门火衰,气不化律,津不上朝所致,故用温肾益气壮阳之法。如不加洞察,沿用常法,妄用寒凉则谬之千里。正如《医门法律》所言:“凡治消渴病,用寒凉太过,乃至水胜火消,犹不知反,渐成肿满不效,医之罪也。”

例2:于某,女性,23岁。

1979年格患糖尿病,住本市某医院治疗,曾用降糖灵及中药治疗1个月,出院时空腹血糖10.55mmol/l(190mg/d1),尿糖(十十),出院后由于不能控制饮食,过于劳累,病情逐渐加重,消瘦,盗汗,胸片诊断:“浸润型肺结核”。于l981年4月来诊,面色苍白,两颧发红,精神疲惫,气短乏力.动则尤甚,心悸头晕,口渴多次,纳差,大便稀溏,下肢微肿,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查空腹血糖8.88mmol/L(160mg/d1),尿糖(十十十)。此属肾气虚衰,命门之火不足,治宜温肾壮阳,化气益肺,方选真武汤加减:

附子20g  茯苓50g  白芍50g  桂枝50g 当归50g  细辛5g  甘草lOg  木通lOg 干姜20g

服药15剂

二诊:患者仍咳嗽胸闷,心悸气短,其余诸症皆消,查空腹血糖4.44mmol/L(80mg/d1),尿糖正常,脉沉细,此宜益气健脾,温肺养阴以善其后。取造遥散加味:

柴胡15g  白芍40g  当归l 5g  白术15g  黄芪50g 五味子15g  山茱萸20g 枸杞子20g  附子20g  龙牡各20g  玄参30g

守方服20余剂,查空腹血糖正常,尿糖正常。胸片:肺部阴影缩小,自觉一切正常,嘱停服上药,服金匿肾气九1个月巩固疗效。  本患者口渴多饮,纳差,大便稀溏,下肢浮肿为肾气虚弱,命门火衰;两颧发红,咳嗽盗汗为虚火上浮。若见渴止渴,实为南辕北辙,故治以温肾益气壮阳之品,选用黄芪、附子益气壮阳,化气生津,茯苓、白芍健脾益阴,桂枝、细辛通阳化气,引药人肾。逍遥散加味舒肝健脾调肺益气,龙牡沉潜固阴,以使阴平阳秘,三焦通利,病体痊愈。

例3:宗某,女性,47岁。

糖尿病13年,于1975年、1981年曾2次住院治疗,症状有所改善。l983年3月请余诊治。患者面色萎黄,全身乏力,善饥多食口渴多饮,尿频口甜,四肢逆冷。脉沉无力,舌苔白腻,舌质淡,查空腹血糖17.54mmol/L(316mg/dI),尿糖(十十十)。辨证为脾肾阳虚之证,急救其阳,真武汤合四逆汤加减:

茯苓50g  白芍100g  白术50g  附子20g  干姜20g  桂枝50g  麻黄20g

服上药2剂口渴大减,四肢得温,诸症改善,效不更方,连服4剂,空腹血糖4.44mmol/l(80mg/d1),尿糖正常。后以金匮肾气丸口服1个月。随防3年末见病情反复。  仲景在太阳篇用真武汤治疗太阳病误汗,转入少阴,乃为救误而设;少阴篇则用于治疗肾阳衰微,水气不化,阳衰而不用四逆,缘于阳虚挟水,水盛而重用温阳,本于肾中阳微,故用真武温阳利水而收功。本例病人久病体衰,肾气亏馁,气不化津,津凝液敛,而表现为一派津液不布之证。方用大辛大热之附子温肾助阳,化气布津。茯苓、白术健脾运湿,白芍敛阴和阳,干姜味辛入气分,可协附子温肾化气。由此可见消渴非皆燥热,每属饮证。

(刘立昌  桑淑贤  整理)

李孔定治疗消渴经验  糖尿病  重用地骨皮(2009-01-06 23:05:18)

糖尿病,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主要特征。李老认为,本病是多种病因聚合而成,易伴发其他病证,就一般而言,阴虚内燥,气虚血瘀为其病理特点,故其始则为“消渴”实证,其变则属“虚损”范畴。

李老指出,本病的病因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伤过度等诸多因素有关。嗜食肥甘则脾胃蕴热,情志失调则肝火内炽,劳伤过度则肾阴虚损。以上诸因均可形成上灼肺津,中耗胃液,下劫肾阴之变,最终形成阴虚内燥,气虚血瘀的基本病理改变。胃热肺燥则多食渴饮;肾虚津液不摄则多尿、尿甜、消瘦;气虚血瘀既久,三焦失其决渎,脾气失其运化,内湿因之而生。此时,则见口渴不显、食欲不佳、小便短少、大便稀塘或燥结诸症。故强调认识本病应掌握五个要点:一是明确本病是多种病因聚合而成的综合病证;二是本病初期多以阴津亏损为本,肺胃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三是“热甚则食气”,故初起即见气虚之证,并由气虚不运而产生挟瘀挟湿;四是本病中后期由于阴损气耗,多为气阴两伤及阴阳俱虚的病理。改变;五是多兼瘀滞之症,气虚不运,致血行不畅而留瘀,而津液亏损亦可失润成瘀,两者即所谓“因虚致瘀”,阴虚燥热,可灼血成瘀,此所谓“因实致瘀”也。本病至血瘀阶段,常为气受血阻不能输布水律,或加重消渴,或津滞为湿。故后期易出现多种因脉络瘀阻所致的挟瘀挟湿诸症。

糖尿病病因复杂,患者往往多食、多饮、多尿、消渴、乏力、骚痒、肢体麻木等多种症状同时存在,又多兼瘀挟湿之证,若纯清热滋明,则阳气易受伐;纯温补益气,则阴津易耗散。根据上述特点,李老将本病分为4型论治,活血燥湿之药,则根据不同情况随证加入。

1.中焦湿热,气阴耗伤,用清热燥湿,益气养阴法。症见消谷善饥,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或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燥湿,益气养阴,使湿热分消,气阴得滋。处方:

地骨皮50—100g  僵蚕30g  丹参30g  玉竹30g  天花粉30g  淮山药30g  苍术30g  黄拍30g  知母30g  红参10g

2.热甚律伤,气虚血瘀,用清热泻火,益气生律法。症见身热心烦,大饥大渴,小便频数,气息促急,舌红、苔薄黄燥,脉滑大而数。治以清热泻火,益气生律法,使火热去而气津不耗。处方:

地骨皮50g  石膏50g  红参10g 玉竹30g  天花粉30g  淮山药30g  僵蚕l0g  丹参30g  知母30g  玄参30g.

3.气阴两虚,燥热血瘀,用益气养阴,清热化瘀法。症见食少尿多,渴欲饮水,气息短促,语音低微。倦怠乏力,五心烦热,舌黯红、无苔。脉沉细数。此型多见于糖尿病中后期,治以益气养阴,清热化瘀,使气阴复,虚热去,瘀滞行。处方:

红参l0g  山萸肉l5g  玉竹30g  黄精30g  枸杞子30g  丹参30g  天花粉30g  僵蚕30g  地骨皮50g

4.阴阳气虚,兼瘀挟湿,治以扶正固本,活血利水。本型多见于后期患者,其临床表现多见食少、乏味,小便次多,量少,口渴欲饮,饮量不多,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形寒怕冷,面白无华,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四肢不温;酸楚麻木,面浮肢肿,便溏或燥结。舌淡胖、苔薄白或花剥,脉沉细或细数无力。治以扶正固本,活血利水,使阳复本固,气阴得滋,瘀散水去。处方:

红参10g  淫羊藿15g  泽泻15g  五味子6g  胡芦巴30g  地骨皮30g  丹参30g  益母草30g  玉竹30g  淮山药30g  枸杞子30g  天花粉30g

以上4型,均以地骨皮、红参、玉竹、花粉、淮山药、丹参等为基本方。方中地骨皮甘寒清润,以育真阴而不伤元阳见长。《圣济总录》记载地骨皮饮可治消渴日夜饮水不止。《本经》谓其:  “主五内邪热,热中消渴。”《本草新编》言其:“凉血、凉骨、益肾、生髓,因此通治三消,实非他药可及。”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地骨皮有显著的降低血糖作用,故为本方之君,李老每用至60—120g。而“热甚则食气”,故辅以人参、淮山药补中益气,玉竹、天花粉清热生津,则阴阳有既济之妙。且玉竹对“胃火炽盛,燥渴消谷,多食易饥者,尤有捷效”。  (《本草正义》)天花粉“退五脏郁热……,以补药而治虚渴,以凉药而治火渴,以气药而治郁渴,以血药而治烦渴,乃治渴之要药也。”(《本草汇言》)由于本病多兼瘀滞之证,经脉瘀滞则津不上承而渴,故用丹参、僵蚕化瘀通络为佐使。在此基础上,再依据不同证型配入燥湿清热,清热泻火,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品,故获良效。

除药物治疗外,李老尤其重视患者的饮食控制,主张减滋味,忌肥甘,食以清淡,不可过饱;并推祟隋巢元方提出的导引和散步是治疗消渴的“良药”,主张患者选择散步、健身跑、练太极拳等中等强度的耐力型体育活动,以及保持安静乐观的情绪。

例1:李某,女,48岁。1991年11月13日初诊。患者8个月前始感头晕,乏力,口渴,善食易饥,曾住院治疗2个月末见好转。近1月来病情加重,口渴而饮水量多,小便多而混浊,大便秘结。舌暗红、苔薄黄少律,脉滑数。查空腹血糖14.3mmo1/L(258mg/d1),血压21.3/14.7kPa(160/110mmHg)。诊为糖尿病。证属中焦湿热,气阴两伤。治以清热燥湿,益气养阴。处方:

地骨皮30g  丹参30g  玉竹30g  天花粉30g 苍术30g  淮山药30g  知母30g  玄参30g  黄柏15g  僵蚕15g  红参10g

水煎服,2日1剂,连服10剂,嘱远房事,慎饮食,畅情志,适劳逸。

l2月2日二诊:药后诸症明显好转,复查空腹血糖5.3mmo1/L(96mg/d1),属原方常服,以巩固疗效。

例2:夏某,男,62岁。1991年7月9日初诊。患者2年前觉口微渴,饮水增多,末引起注意。2个月后口渴加重,饮食增多,小便多而混浊,身体日渐消瘦。查空腹血糖16.8mmol/l(302mg/d1),尿糖(十十十十)。诊为糖尿病。曾服消渴九、优降糖、等,血糖时升时降。近2个月来食少乏味,小便次多量少,口渴欲饮,饮水量不多,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四肢不温,酸痛麻木,下胶微肿,五心烦热,便溏,1日2—3次。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7月5日查空腹血糖14.6mmo/l(263mg/d1),尿糖(十十)。证属阴阳气虚,兼瘀挟湿。治以温阳益气,滋阴清热,活血燥湿。处方:

红参10g  北五味子6g  淫羊藿15g  泽泻15g  胡芦巴30g  地骨皮30g  丹参30g  玉竹30g  山药30g 天花粉30g  枸杞子30g  木瓜30g

l0剂,水煎服,2日1剂。嘱节制饮食,调畅情志,注意活动。

31日二诊:药后诸症好转,惟轻度口渴,下肢仍酸痛麻木,嘱原方常服。

(张  耀  景洪贵  整理)

华良才三消饮(重用山药花粉地骨皮)治疗消渴 糖尿病(2009-01-0622:49:33)

消渴一病,早在《内经》中已有记载,后世诸家多有发挥,其论各具特色。笔者精研前贤教诲,结合个人临床体会,深感东垣提出“血中伏火”、“津液不足”、“燥热为病”(《兰室秘藏·消渴门》)和叶天士提出“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的。论断,揭示了三消一证的本质,确属真知灼见。针对这一病机,笔者设计“三消饮”方治疗此症,临床应用多年,疗效满意。方剂组成:

生山药60-100g  天花粉30-60g  地骨皮15—30g  枸杞子15—30g  生地黄15—30g  玄参15—30g  丹皮10一20g  乌梅10—20g

偏重于上消者加天冬15—20g,麦冬15—20g;偏重于中消者,加知母l0-0g,生石膏30—100g,偏重于下消者加五味子lO—l5g,山萸肉10—15g,桑螵蛸10一15g。

方中生山药、天花粉为君药。《神农本草经》谓天花粉“主消渴”;《丹溪心法·卷三·消渴》说:“天花粉,消渴神药也”。足见此药治疗消渴之功力卓著。生山药在古籍虽罕见治消渴之记载,但近代医家多认为是治疗消渴之必用妙药。二药合用,确有清热降火,止渴润燥之奇功。生地、枸杞子、乌梅酸甘化阴为臣药。丹皮、地骨皮、玄参为佐药,以清泄血中伏火。地骨皮、枸杞子二者合用有调和全身阴阳,贯通一身气血津液之妙。本方为基础方,针对三消“血中伏火,津液不足,燥热为病”和“津涸热淫”的同一性的本质,牢牢掌握清热凉血,生津润燥两个关键,再依据三消各有侧重特殊性的一面,加减化裁,灵活运用,多可速见功效。

使用本方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用量宜足,不可因药量大而畏用,否则药不及病,徒劳无功。本方剂中所标明药量之幅度,临床可根据病人体质情况,斟酌病情轻重和承受能力,确定具体剂量,在此范围内使用,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2.无典型症状之隐性糖尿病,凡血糖量增高者,皆可使用基础方。因为“血糖”含大量热能,也即“血中伏火”,笔者屡用屡效,未见偏差。

3.近世治消渴多参用“饮食疗法”,笔者体会,除应禁忌辛辣、油腻肥甘及过多食糖外,不必勉强控制饮食量。只要用药得当,燥热一除,伏火得清,津液渐复,则饮食饮水自可调至正常,诸症亦可随之消除。

曾自豪白术磁石汤治疗消渴验案 糖尿病(2009-01-0610:57:11)

选自 奇效验案

[病者]钟某某

[病名]  消渴

[病因]  索体阴亏阳亢,长期您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

[症候] 头晕而痛,口苦口渴,舌燥多饮,形体消瘦,腰及四肢酸痛、乏力,善食易饥,小便量多。

[诊断]  舌苔黄厚,脉细弦。脉症合参,此内热蕴结,化燥伤律发为消渴。化验检查:空腹血糖13.88毫摩尔/升(250毫 g   %),尿糖定性++++,西医诊断为糖尿病

[治则] 健脾生律,镇潜滋肾。

[处方] 白术60 g   、磁石50 g   。

[效果]  上方水煎,日服1剂,连服20剂,血糖降至l0.0毫摩尔/升(180毫 g   %),尿糖+。再进40剂,诸症消失。血糖7.05毫摩尔/升(127毫 g   %),尿糖转明,经多次复查,迄今未见复发。

[按语]  笔者1961年曾治疗一糖尿病患者,因进食生冷不洁之物出现脾虚泄泻,予参苓白术散(白术每剂重用到30 g   )治疗,不但腹泻痊愈,血糖也大幅度下降。考《本草纲目》二十二卷术条中有白术延年不饥,生津止渴之记载。笔者平素喜用《医方集解》白茯苓丸治疗下消,磁石汤送下,凡遵嘱用磁石者效显,否则效减。笔者自拟白术磁石汤,运用体床20余年,对未使用西药降糖者,治验颇多。

(0)

相关推荐

  • 治疗糖尿病的降糖中成药

    治疗糖尿病的降糖中成药

  • 糖尿病效验良方

    糖尿病是以多饮.多尿.多食.形体消瘦.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中医名之"消渴",发病率高,多见于中老年人. [病因病机] 本病在<黄帝内经>中称为" ...

  • 马强 | 糖尿病经验总结之四:治疗经验总结

    治疗经验总结 所以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疗效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 一.养肺肾,清胃火,标本兼顾 糖尿病以多饮.多食.多尿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症,与祖国医学"消渴"病相 ...

  • 卢铸之医案解析92(治疗癃闭消渴病的经验三)

    <传真录>截屏     讲课录音内容:

  • 卢铸之医案解析93(治疗癃闭消渴病的经验四)

    <传真录>截屏     讲课录音内容:

  • 【祝谌予: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治疗经验】

    祝谌予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他潜心研究中医治疗糖尿病多年,首先提出糖尿病血瘀致病的病机及血瘀的辨证指标: 肢体疼痛.麻木,皮肤颜色青紫,心前区疼痛.痛处固定不移,面部晦暗,半身不遂,妇女闭经或者经量稀少 ...

  • 张志远:小儿常见病(发烧、咳嗽、厌食、腹泻)的治疗经验

    I导读:发烧.咳嗽.厌食.腹泻为小儿常见的临床证候.患儿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治疗的特殊性,当出现这些证候之后我们临床大夫又该如何去做?本文乃张志远老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不断实践.创新总结出的一些治验. ...

  • 张志远:小儿常见病(发烧、咳嗽、厌食、腹泻)的治疗经验

    导读:发烧.咳嗽.厌食.腹泻为小儿常见的临床证候.患儿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治疗的特殊性,当出现这些证候之后我们临床大夫又该如何去做?本文乃张志远老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不断实践.创新总结出的一些治验.希 ...

  • 风寒咽痛及其治疗经验

    中医书友会第2699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因为公众号更改推送机制,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可能你在时间线里面就看不到中医书友会的文章了.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时看到书友会的文章,可以这样做: I导读 ...

  • 陈源生治疗经验

    [cp]陈源生经验 1何首乌善于消瘰疬而不伤正,又长于滋阴而不留邪,生用还可以通大便. 2所有结核病一律用葎草二两煎水当茶喝. 3腹胀用鸡屎藤一两 4肚脐为先天之窍,此窍一开,诸窍皆开. 5麦粒肿用调 ...

  • 王为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经验

    I导读:本文为王为兰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经验和用药心得,十足的干货,需要认真反复学习.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体会 作者/王为兰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慢性骨关节疾患,患者多为青壮年人, ...

  • 三叉神经痛名医夏度衡先生治疗经验【方名】...

    三叉神经痛名医夏度衡先生治疗经验 [方名]四味芍药汤 [组成] 白芍.生牡蛎.丹参.甘草. [方解] 方中重用白芍.生牡蛎以柔肝潜阳息风:白芍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 丹参养血通络,合具柔肝潜阳.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