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汪曾祺。 2024-04-15 20:56:32 也不知从哪年起,汪曾祺突然就成了“畅销作家”,随便走进一家书店,哪怕是堆满各种中小学教辅资料的那种,都能看到汪曾祺的书像神位一样突兀其中。据为汪曾祺写传记的陆建华统计,汪曾祺的书,单是国内出版社出版的就多达200多种,并且这一势头在出版界依然旺盛。而这些书的腰封上,无一例外印着那句措辞凶猛的评价: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随着书的畅销,汪曾祺的书画作品甚至汪曾祺做过的那些家常菜,都“水涨船高”。他自认“只可自愉悦,不堪持赠君”的书画,被分析出惊人的美学价值;他做过的家常菜,被吹捧为人间最美味的“汪氏家宴”……标签太多,误解就大了!倘若老先生还健在,面对这种怪现状,大概会像往常一样,喝二两酒,吃点茴香豆,然后重复一遍那句自我评价的名言:“我是一个极平常的人。”其实,汪曾祺像你我一样,只是个凡人,“一身毛病”地活着。 汪曾祺的笨和懒,早在年轻时就出了名。 青年汪曾祺 在西南联大,人人都知道,有个江苏高邮来的小伙子汪曾祺,学业搞得一塌糊涂。数学、英语、体育没一样摆得上台面,笨不说,还懒得上课,天天泡在茶馆里不见人,气得朱自清说:“他连我的课都不上!”西洋通史课要交一份马其顿地图,他画好交上去,老师看了以后极客气,“阁下之地图美术价值甚高,科学价值全无”。言外之意,画得什么玩意儿!这门课汪曾祺根本就没上几节,连期末考试都是抄的。碰到这种学生,哪个老师不头疼?偏偏大名鼎鼎的闻一多和沈从文对他青眼有加,作文满分100,沈从文直接给他120,不怕他骄傲,还经常捧这位高徒的“臭脚”,到处夸“他的小说写得比我好。” 汪曾祺与沈从文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认为,中国最好的作家是鲁迅,其次是沈从文。显然,沈从文是自谦了。但沈从文也没说错,写作,才是汪曾祺的志向所在。这个志向,是汪曾祺十八岁那年就确定好的。彼时,全面抗战爆发,汪曾祺被迫中断学业,怀揣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和一本《沈从文小说选》随家人四处辗转。苦难的日子里,文学给了他信念,文字让他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说得夸张一点,可以说这两本书定了我的终身”。为了这个志向,“懒人”汪曾祺可以千里迢迢取道越南进入昆明,不计艰险到西南联大投学;可以整夜整夜像书虫一样泡在图书馆废寝忘食地看各类书。为了这个志向,“笨人”汪曾祺可以将其他功课抛诸脑后,泡在茶馆里观察芸芸众生之相,在昆明的街头去领略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使劲儿下着成为作家的“笨功夫”。 汪曾祺(中)与西南联大同学 一人立志,万夫莫夺。就是这样的“笨功夫”,为他积累了大量写作素材,也正是因为下过这样的“笨功夫”,他才可以三言两语就将一株花、一棵草、一个人写得生动入微。他不是懒,更不是笨。他只是很早就确定了此生要走的路,路漫漫其修远兮,时间都用在了上下求索上,哪里顾得上其他事?而且,也正是这少年时就立下的志向,在历史的浪涛里,成为他的“定心丸”,帮他度过了那些波折起伏的岁月。38岁那年,汪曾祺被下放张家口,职务工资都降了不说,握在手里的笔杆子,也换成了扛在肩上170多斤的粮食。砌猪圈、掏厕所、运大粪等又脏又苦的体力活,替代了原先的读书写字。一夕之间,从云端掉入泥潭。换做别人,早就想不开自杀了。汪曾祺偏不,不但不郁闷,反而挺开心。他总能从这些枯燥的活计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子,还兴冲冲跟别人说,有了这一遭经历简直三生有幸,否则他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 汪曾祺(右)在张家口 少年时的“笨”与“懒”,到了中年,已经被他化为应对人生种种的智慧,不计较功利得失,以一颗淡泊平常的心,来面对生活的阴晴雨雪。而这种智慧养成的散淡性格,又反过来滋养了他的文字。20世纪80年代,他以一篇《受戒》享誉文坛,许多写作者争相模仿却难得其神髓。欲作散淡之文,先做散淡之人。也许,汪曾祺的书之所以“畅销”,汪曾祺之所以被喜爱,恰恰就是因为他“又笨又懒”养出的那种散淡性情,在这个时代已近乎绝迹的缘故。 人生一世,吃喝二字。汪曾祺的一生,算是把这句话,践行到了骨子里。在昆明读书时,街上的小吃,被他吃了个遍。日本的飞机一来,大家都要“跑警报”。别人往山里跑,山里隐蔽,还有防空洞,偏他攥着一块点心往松林里跑。别人喊他跑反了,他边跑边喊,没反,松林里有松子吃,炸死总比饿死强。沈从文有一次外出,见街上躺着个人,以为是难民,走近一看,原来是汪曾祺,喝醉后躺在街边睡着了。汪曾祺嗜酒,不是什么秘密,在西南联大读书时,一盘猪头肉,一壶酒,是泡茶馆的标配。挑一个临街的窗户,一坐就是一整天。暮年时,家人禁止他喝酒,他就让小卖部帮忙打掩护,中午偷偷喝几两,走时再打几两,反正一天要喝够一瓶。 暮年汪曾祺 王安忆回忆老一辈作家时,说在杭州相遇,汪曾祺问她母亲还写不写作。她回不大写了,因为她母亲觉得写作痛苦。汪曾祺哈哈一笑,“怎么会痛苦呢?我都是喝二两酒,吃点茴香豆就开始写,很享受的。”但其实,他的一生,也并非一帆风顺。3岁丧母;19岁去昆明,差点因疟疾死掉;26岁,流落街头还失恋,差点自杀;38岁正是出作品的时候,被下放4年……回顾往事,他只是哈哈一笑,“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也许,喜欢吃喝的人,都有一个大肚,因为品尝过人间百味,所以容得下天下之事。下放张家口期间,汪曾祺“摘帽”后被派去沽源画马铃薯图谱。他二话没说,买了一张车票就去了,整整一年里,画了多少马铃薯,就吃了多少马铃薯,后来还乐呵呵跟别人“炫耀”,说这世上绝对没有人比他吃过的马铃薯种类更多了。走到哪吃到哪,是他应对苦难境遇的绝招。他就像是水,随波逐流随遇而安,艰难的生活、糟糕的境遇,不但压不垮他,反而成就了一个有趣的灵魂。 汪曾祺在厨房 他说,一个人的口味应该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一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他这么说,也这么做,心中充满好奇,什么都要尝试一下,渐渐成了一个“杂家”。文能提笔写文章,厨能捉铲进灶房,兴致来了,大笔一挥,不是书就是画,别人看着喜欢,他大手一挥就两个字:送你。布里亚·萨瓦兰说:“告诉我你平时吃什么,我就能说出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吃喝是小事,但是吃喝见性情,汪曾祺的性情,都在他的“吃喝”里,率真且朴实。 凡和汪曾祺交往过的人,回忆汪曾祺时,都会用一个词做极中肯的评价:有趣。至于家里人,则无一例外叫他“老头儿”。儿女们这么叫,孙辈也这么叫,弄得外人瞠目结舌:这一家子,怎么没大没小的。汪曾祺与家人汪曾祺出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家里称呼祖父母都要叫“太爷”、“太太”,礼教甚严,但汪曾祺的父亲不管这一套,汪曾祺写过一篇《多年父子成兄弟》,这句话就是他父亲说的。汪曾祺十几岁学会抽烟喝酒,父亲喝酒,给他也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还总是先给他点火。十七岁那年,汪曾祺初恋,在家里写情书,父亲在一旁瞎出主意……汪曾祺的有趣,都是从父亲这里继承过来的。他一生崇拜父亲,因为“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会刻图章,会写意花卉,会摆弄各种乐器,还会替别人医眼疾……”汪曾祺离家早,父亲的才艺并未学到多少,但父亲的”名士风度“却丝毫不差学了来。在西南联大读书时,他留长长的头发,鞋子靸着不穿好,衣服纽扣也不扣,给别人的印象是“颓废派”。 汪曾祺在美国 暮年有了名气后,交往的人多了起来,“名士风度”更暴露无遗:别人跟他求画,家里没有颜料,他随手把菠菜研出汁,绿色就有了,咖啡涂一涂,就是褐色。王安忆收到汪曾祺的画想裱起来,知情人连忙劝她,不要乱来,这老头儿用的颜料怪得很,一裱就裱坏了。别人跟他求书,他签好名寄出去,很快收到反馈,寄错了。他也不尴尬,还写信给人家,叫人家把手里的书再寄给应该寄的人,像玩丢手绢似的,不亦乐乎。在人情事故上,他总有些玩世不恭。但对自己的文字,他却一丝不苟,提起自己的文字,他总是难言自豪。“《沙家浜》里,‘老子的队伍才开张’,‘开张’两个字用得好。知道谁写的吗?”有一次在笔会上,他问年轻一代的作家们。大家纷纷摇头,他得意极了,竖起大拇指,“我!” 暮年汪曾祺 77岁那年,他拉着32岁的龙冬去蹦迪,在灯光四射的舞厅里好奇张望,在地下餐厅里尽兴喝鲜榨啤酒……他总是笑着,对一切都心怀善意,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似乎很少有人见他流露出悲伤的一面,但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开心,经历了那么多苦难,怎么可能没有悲伤?他只是把悲伤深深埋在了心底。1987年,汪曾祺应邀去美国参加国际写作计划。聂华苓在聚会上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众人触动,陈映真的父亲也讲起自己对祖国的感情,“像包在壳里的坚果”的汪曾祺,悲从中来,与陈父相拥哭泣。聂华苓说,你真好!你真可爱。他扭过头对聂华苓说,我已经好多年没哭过了。汪曾祺还有一次少见的哭泣,是在云南参加一个笔会时。大家回忆起在云南度过的青春岁月和后来经历的一切,不胜唏嘘,相对无言默默流下泪来。汪曾祺哽咽说,我们是一群多么美的人啊,而美是最容易消失的。是啊,我们之所以喜欢汪曾祺,不就是因为他身上那种真挚的美吗?不就是因为他把平凡的日子从泥淖里打捞出来,为它涂上了一层淡淡的诗意吗?这,就够了。 编辑 | 土包包 数九 · 八九第一天 赞 (0) 相关推荐 “顽童”汪曾祺,生活是用来玩的 生活是什么? 是一点苦夹着一点甜,一点酸带着一点辣,是一点喜带着一点悲,每个人的日子里,都有喜有悲,有苦有乐. 作家史铁生对待生活,即便充满苦难,也是乐观积极的.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对待生活,是敬畏的 ... 山水中国(41)|广陵首邑洇水墨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图文丨管苏清 春雨画长空,江南处处水灵灵的.重读被翻烂的<汪曾祺文集>,感叹先生文字的水墨韵味,意趣传染,茶香绵绵,雨敲竹林,声声入耳,神情亦悠悠然已. "如果 ... 少不读汪曾祺,不务正业and游手好吃?|少年读邻 755 | 读城记2020 保持乐观泰然 寻找生活中的善良与美好 文 /九年级 冯佳音 初二时学过一篇散文<昆明的雨> ,全文以雨为线索,叙写出了对昆明生活的深情回忆,那其中弥漫的诗意与 ... 汪曾祺:中国最高学府培养出来的顶尖作家,一生却偏爱吃喝玩乐 '从小到大,数学不佳.考入大学,成天泡茶.读中文系,看书很杂.偶写诗文,幸蒙刊发.百无一用,乃成作家.'--汪曾祺 如果要问近百年来我最喜欢的文人是谁,那我一定会说,汪曾祺. 汪曾祺不如鲁迅那般为民族 ... 贾秀全丨访汪曾祺故居 汪曾祺(1920-1997)故居在江苏高邮一条叫大淖的水边,大淖应当是从高邮湖流出或者互为沟通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一本文学期刊上第一次读到<大淖记事>,就被汪先生文中铺成的大淖景色和人 ... 「反卷先锋」汪曾祺 你要用生活,去治愈生活. 明天是汪曾祺的忌日. 这个可爱的老头儿,已经离开人间24年了. 此刻在另一个世界里,不知他是否依然想念着昆明的米线.云南的菌子,以及高邮的鸭蛋? 说起汪曾祺,在很多人眼里,他 ... 汪曾祺:淡到极致也是浓 ' 今天的中国,清醒一点来说,和过去的传统中国,已截然不同.社会高速发展,人们在消费主义.物质主义之下成长,习惯了短平快的节奏.重口味的审美,失去了"慢"和"淡" ... 做梦的空间能有多大||吴光辉 作者:吴光辉 [编者荐文]2020年12月13日,全国"品读汪曾祺"征文活动揭晓,吴光辉的散文<做梦的空间能有多大>荣获一等奖.本文作者选取了汪曾祺先生对自己人生梦想的 ... 乡物 | 跟随老饕汪曾祺学烧肉 写美食,最难是在平实中写出真味. 而汪曾祺的美食散文,平淡无奇中分明是一个人经历了磨练后充满智慧的表达,他真心爱生活,是润物无声的那种爱,就像山涧溪水一般平静,但又充满律动.无论山珍海味,还是萝卜白菜 ... 郭进拴|读《汪曾祺籍》 郭进拴原创文学评论:读<汪曾祺集> [郭进拴原创]读<汪曾祺集> 前几天,我收到了由汪曾祺和汪朝亲笔签名的限量珍藏版十卷<汪曾祺集>. 为纪念汪曾祺先生逝世二十周年 ... 郭进拴|读《汪曾祺集》 郭进拴原创文学评论:读<汪曾祺集> 郭进拴 [郭进拴原创]读<汪曾祺集> 前几天,我收到了由汪曾祺和汪朝亲笔签名的限量珍藏版十卷<汪曾祺集>. 为纪念汪曾祺先生逝 ... 汪曾祺:宋朝人的吃喝 唐宋人似乎不怎么讲究大吃大喝.杜甫的<丽人行>里列叙了一些珍馐,但多系夸张想象之词.五代顾闳中所绘<韩熙载夜宴图>中主人客人面前案上所列的食物不过八品,四个高足的浅碗,四个小碟 ... 汪曾祺:马铃薯 马铃薯的名字很多.河北.东北叫土豆,内蒙古.张家口叫山药,山西叫山药蛋,云南.四川叫洋芋,上海叫洋山芋.除了搞农业科学的人,大概很少人叫得惯马铃薯.我倒是叫得惯了.我曾经画过一部<中国马铃薯图谱 ... 汪曾祺:七载云烟 相关资料版权归属原作者 汪曾祺:七载云烟 天地一瞬 我在云南住过七年,一九三九-一九四六年.准确地说,只能说在昆明住了七年.昆明以外,最远只到过呈贡,还有滇池边一片沙滩极美.柳树浓密的叫做斗南村的 ... 汪曾祺:闻一多先生上课 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 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 ... 汪曾祺:口味 口 味 "口之于味有同嗜焉."好吃的东西大家都爱吃.宴会上有烹大虾(是极新鲜的),大都剩不下.但是也不尽然.羊肉是很好吃的."羊大为美".中国吃羊肉的历史大概和 ... 朴实如汪曾祺,有趣如丰子恺,半个世纪再版160次林良《小太阳》 有时看到读书人之间询问:你最近在重读什么书? 当我们拥有藏书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时,重读一本经典书籍已变成了一件非常稀有难得的事情.可是我想向你推荐的这本书<小太阳>,实在是值得年年岁岁拿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