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地名传奇|越国情缘

越国都城--绍兴人为之心动的历史记忆
绍兴诞生于越国,越王勾践是无可争议的”绍兴之父“。世代绍兴人都以曾为国家首都--“越都”而自豪。
也有人质疑,绍兴为什么要把勾践这个春秋战国时期最无耻暴君捧为英雄般的人物,一些在史学家眼中,用伪善、阴险、卑鄙、凶残....来形容勾践都不为过。
当年是勾践主动挑衅吴国反遭战败,被俘三年在吴丧尽国格人格,吴王夫差上马,勾践自称贱臣跪地做马垫。夫差生病,勾践尝其粪便且面露喜色説:粪便味美,大王的病就快好了。勾践甚至把一同被俘的夫人献给吴王侍寝。夫差见其臣服忠诚如犬,欲将其释放,勾践泪流满面还依依不舍。回到越国,勾践旋即背信弃义,开动国家机器一切为复仇让路,整个越国也变成了一个兵工场,而百姓民不聊生靠野草度饥荒,蕺山名称就生动记载了这一史实。在瞒骗过天下所有人成功灭吴后,勾践竟把屠刀挥向了患难与共的战友,成语“飞鸟尽良弓藏“、”兔死狗烹“就是勾践丑恶人性的真实写照。

▲卧薪尝胆传说寄托着千千万万劳苦大众有早一日扬眉吐气的心中梦想。然而,勾践一直被颂扬是一个民族以势利的眼光成败论英雄的悲剧,使得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的铮铮风骨、民族节气荡然无存。

诚然,任何质疑都割不断越地人民对越王敬仰有加的历史渊源。即便是2500年后的今天,绍兴最主要区域的地名、山名、桥名依然笼罩在浓浓的“越”文化气息之中。

越城区

”越“字最初含义是一种古老兵器,以兵器为一国之名,折射出“越”就是一个好战的民族。

若将绍兴现存一万多个地名与历史文献进行约略对照,可发现80%以上超过百年历史,与“越”文化相关的地名占据着垄断性地位。今日绍兴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越城区”命名,就是为纪念古城最辉煌的古“越”历史。

▲越城区历史上曾三次成为国家的首都。1春秋战国为“越国“都城,2南宋高宗赵构称帝和3明末鲁王监国时期,再二度成为国家首都(临时监国之所)。越城区还是大禹朝会万国之地。魏晋时期(王羲之任地方最高长官“内史“、创作“兰亭序”时期),越城区更是无可争议的全国第一大都市。
越城区的历史沿革:城城区是勾践发迹之地,卧薪尝胆二十年后成功灭吴,导致越国野心膨胀,把势力疾速扩张到了全国,不久就将都城从越城迁往琅琊(山东胶南县),但勾践后代越国逐渐衰落,最终被楚国所灭,秦统一中国时又灭楚,遂在'越都城'置会稽郡,隋唐时期设越州,至南宋定名为绍兴至今。1983年,为纪念绍兴建城2500周年,正式命名为”越城区“。
越国虽然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但以越城区为核心蕴育的越文化,2000多年来一直主宰着超过大半个中国领土的省份和地区,巨大的影响力以致于很多区域都以“越”为代名,比如:江浙一带世称吴越、福建世称闽越、云贵世称滇越、广东简称“粤”和“越“同音,在古代意义也相同,这些地区共同以”越“共称至今。现在中国南方大部分少数民族也都是越人的后裔。甚至“越南”这个国家名称,也意为”越“以南,越南语就是古越语演化而来的。越文化不但在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东南沿海和西南山区,在日本、东南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投醪河 (路) · 劳师桥
“醪”是古代一种家酿米酒,投醪河就是把米酒倒入的那条河流。这条城中小河位于咸亨大酒店南侧、中兴南路至解放南路东西向约300米长。这里就是当年越国将士出征的起点,越地百姓用酒为亲人送行,勾践把酒倾入这条河里,四万多武士喝干河水后登船直下钱塘江,跨海发起古代东方最早的两栖攻击,吴国在越地强悍军事攻击下轰然崩溃。
▲投醪河虽经几千年变迁,仍保存得相当完整。这条城内小河可称得上是历史文化名城最不能遗忘的一处纪念地。

投醪河的典故:公元前473年,勾践率领越军,起程出征灭吴雪耻。越都城内外闻讯赶来的百姓人山人海,组成声势浩大的送行队伍。人群中突然挤出几个长者,抬着一坛坛自酿的家酒,径直走到勾践的马前大声説:“大王,今天您带着大军伐吴,我们代表全城百姓献上这精心自制的佳酿,表达对大王旗开得胜,马到成功的衷心祝愿!”,勾践为之感动,下马跪地含着热泪连声对乡亲们说:谢谢父老乡亲,今天我收下的不仅是一坛坛的酒,更是乡亲们一颗颗爱国的心“。勾践一边恭恭敬敬地收下美酒,一边命人把美酒全部倒入路边的小河中,顿时河上泛起浓烈的醇厚酒香、弥漫飘逸在古城上空。勾践转身激动地对全体出征官兵喊道:“各位将士,今天乡亲们送来的美酒,我已把它倒入河中了,请大家开怀畅饮,喝了这河里的酒,一定能够更加勇敢,一往无前奋勇杀敌!”。勾践带头率先走到河边,喝下满满的一瓢河水,霎那间出征队伍里的四万将士齐声呐喊,争相共饮投醪的河水,官兵士气大振,群情激昂。鼓舞着越国军队,像一道铁流所向披靡,踏平吴国终成春秋五霸。

▲“投醪河”河旁道路因河而名,称“投醪河路”,河上一座古桥也被命名为与投醪河典故相关的”劳师桥“。

千百年来,小小投醪河悄然无声默默流淌,仿佛谱写着沿河两岸历史的精彩篇章,其中“杨阿嘉从善'和“稽山中学设立”是当地百姓世代相传最为津津乐道的故事。

一、杨阿嘉的故事:说起杨阿嘉,就牵出老家住在投醪河15号(曾经的县人民广播站)曾任民国政府浙江省主席的陈仪。作为蒋介石亲信,陈议后来还做了台湾省长。解放前夕,见国民党节节败退,陈仪意欲弃暗投明,并极力策反汤恩伯(时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共同参与。汤恩伯是陈仪从小亲手培育的义子(结拜儿子),却恩将仇报向蒋介石密报,导致陈仪以通匪谍罪被枪决,造就了轰动民国的忘“恩”负“仪”事件。

▲陈仪故居位于投醪河路15号,其故居五开间三进,两平一楼,附以杂屋数栋、菜园一方、修竹半亩,是旧绍兴中上层家庭的典型住宅。可惜目前仍然没有复原。

陈仪从小在外读书留学做官,父母一直住在投醪河陈家台门。按照方位,陈家处在城南,而从明清以来绍兴城里一直流传着一种水火相克的迷信説法,就是在城南环城河上是不能建桥的,因为风水大师认为,南属火,正是由环城河水相克压制才达到水火济济的平衡,若城南建桥就会引火入城,导致城内发生大火灾。因此历代绍兴人在城南环城河上一直不敢造桥。而恰恰城南又是地方经济的交通要道,南部农民进城和城里人下乡无奈之下只得靠船摆渡。这使得渡船生意十分红火。但普通百姓想参与摆渡生意却非常难,经常有渡船一夜之间莫名其妙被撬漏船底。实际上这渡船生意,全部被一个叫杨阿嘉的陈仪家邻居霸占着。杨阿嘉势力庞大,上通官府下养打手,就是现在那种身后有着保护伞的”黑老大“。清朝末年,杨阿嘉曾任职衙门行刑队,也就是经清廷认证的合法刽子手,所有被清政府判处死刑的罪犯,多由杨阿嘉操刀执行。据秋瑾烈士后裔回忆,秋瑾的头就是被杨阿嘉砍下的。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处死犯人用枪决执行,杨阿嘉就此失业,混入社会成为地下黑社会头目,因无恶不作屡屡被抓,民愤极大,法院拟将其判处死刑,救夫心切的杨阿嘉老婆觉得只有陈仪才能救下丈夫的性命。陈杨二家住很近,是从小熟悉的儿时玩伴,陈仪老母信佛心地善良,陈仪恰是有名的孝子,唯母亲的话是从。于是,杨阿嘉老婆就天天来到投醪河陈家门口长跪不起,哭诉恳请陈老太太答应帮忙救救杨阿嘉性命。陈仪一生为政清廉,但是接到老母亲的求情也只得无奈放弃原则,当时任浙江省政府主席的陈仪硬着头皮下手令把杨阿嘉给保了出来。出狱后的杨阿嘉逃过死劫,对陈家千谢万谢感恩戴德,后在陈仪母亲感召下,下决心弃恶从善,他发誓要打破城南不能造桥的戒律,并且不再霸占渡船生意让其它船民也一起摆渡赚钱,为了募集造桥资金,杨阿嘉倾家荡产带头募捐,地方土豪乡绅纷纷响应捐助,终于在1934年建成了绍兴第一座南部大桥,当初曾有人要求把桥命名为”杨家桥“,但被杨阿嘉一口拒绝,还建议官方定名此桥为”南渡桥“。此后50年,”南渡桥“一直是绍兴所有桥梁中规模最大的。直至1980年代后期,才被今城南大桥所替代。

二、稽山中学的故事:“稽山中学”前身是创建于宋代的“府学宫”(1066年),“府学宫”就是古代官办的学堂,当时在全国官办学堂非常罕见,绍兴“府学宫”也由此闻名天下。到晚清年间已被称为浙江省第一学堂。

▲今日“稽山中学”校院内老树森然,”府学宫“古建筑犹存,风水甚佳。整个校区在二十年前成为重点绍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2年,邵力子(陶堰邵家溇人,曾任陕西省政府主席),朱仲华(东咸欢河沿人,辛亥革命学生领袖),金汤候(皋埠人,曾任新昌知县,今绍兴市人大副秘书长金如如祖父)等人捐资,在“府学宫”原址创办了“私立绍兴中学”,后改名”稽山中学“。1941年,日军进攻绍兴,不愿做亡国奴的稽山中学师生在校长邵鸿书(陶堰茅洋村人,越秀外国语学院创办人)带领下经稽山门向南部山区方向突围,日寇对手无寸铁的师生疯狂扫射,4位学生当场遇难,10余人被俘。其余师生冲出包围进入会稽山区,后辗转在浙中南山区坚持流亡办学。不少学生参加了浙南游击队,投身抗日救国。这就是载入史册的稽山中学“417”突围。当时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周恩来(原籍绍兴,解放后任国务院总理)闻讯后专门发函了解情况并向师生慰问。1950年,周恩来还曾受邀担任”稽山中学“名誉校董。

纺车桥 · 纺车桥河沿

绍兴古城东部有一条小河,架着举世罕见的古桥群,座座小桥可谓名气震天——从北到南依此是:八字桥、广宁桥、龙华桥、东双桥、九节桥、望春桥、纺车桥、会源桥。其中看起来最为简陋的,两头只有七八级台阶,中间几块大石板组成一个桥面的石桥,就是相传越王勾践夫人曾经活动过的著名遗迹,也被考证为绍兴历史上最为悠久的古桥--纺车桥,桥边的路也因桥而命名为“纺车桥河沿”。

▲纺车桥历经千年风雨,几经修缮,桥面三块长石板东首前刻有双钱、云草、荷花图形隐含着佛教信息寓意,专家推测应是附近寺庙(纺车桥西侧原有一座著名的观音寺)僧人曾参与了修桥铺路的善举,就在纺车桥上石刻金钱、云草、莲花等雕刻体现佛教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

纺车桥的典故:纺车桥是纪念勾践夫人配合夫君卧薪尝胆、为复兴越国励精图治的一处历史遗迹。勾践夫人名叫雅鱼,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女性。当年,越国被吴国打败,勾践成为吴王夫差的阶下囚,雅鱼跟随丈夫进入吴国宫中为奴,吃尽了苦头。雅鱼在受尽凌辱背负巨大屈辱中活了下来,她与勾践夫唱妇随,坚信越国会重新强大起来。勾践夫妇被释放回越后,为了消除吴王戒心,想方设法取悦吴王,贡献了大量精美的越国罗、瑴、等织物,织造质量非常之高,因为越国的纺织机具较之以前已有了较大进步,越女织治葛布,发明了手摇纺车,大大提高了织布的速度和质量,使越国的纺织手工业呈现高超的工艺水平。越女所织之细布,号称”絺素”,质地细软、轻柔,极其精巧,吴王夫差得到后欢喜不已,竟“复增越之封”,使越国原有的一部分国土又得以恢复,足可见当时越国所织之丝绸、麻布巧夺天工。当时勾践夫人雅鱼与普通越国妇女一起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也不穿华丽服饰,待人恭敬谦逊,对百姓友爱体恤,十多年后终于富国强兵,伐吴成功。雅鱼为兴邦复国,日夜辛劳采葛织布、纺车飞转的这段历史过程就发生在这座桥上,百姓感恩越王夫妇的伟业恩德,就把这座桥命名为“纺车桥”。

蕺山(街)· 蕺坊桥

蕺山是绍兴城北一座有名的小山,传说当年此山上盛产蕺草(中药材,亦名鱼腥草),所以古时被老百姓叫作成”蕺山“。山上有一文笔塔传为王羲之所建,故又名王家塔,是古城绍兴的地标性建筑,与府山飞翼楼、塔山应天塔成三塔鼎立之势。

▲蕺山因勾践采蕺草充饥而名。王羲之任会稽内史(地方一把手,相当于市长)期间,在蕺山南面兴建府邸(戒珠寺即王羲之故居),把蕺山作为私家后院改称”王家山“。明末清初,附近寨和村民发现山上种植的黄瓜品质特别鲜美,就家家户户蜂拥上山开荒种瓜,后创出了闻名的”寨下黄瓜“优质品牌,在经绍兴传统酱制工艺做成”酱黄瓜“,终成朝廷贡品,从此蕺山又被百姓亲切地称为“黄瓜山”。

蕺山的典故:蕺山(又名王家山、黄瓜山)名称的由来是相传越王勾践曾在此山采蕺,因国内遭遇特大自然灾害,为让百姓度过饥荒而寻觅可以替代粮食的野草,勾践自己领头爬山野外到处去尝草根觅野菜。终于在城北的一个小山上发现漫山遍野都长着绿茵茵的小草,草叶中间还长出许多小花朵,勾践拔根尝尝,有些鱼腥味,煮煮吃,也不涩口。于是就领着人们来收割。这种草很怪,割了又会生出。人们竟然靠它度过了这次可怕的大饥荒。因为这草有些鱼腥味,人们称呼它为“鱼腥草”。也因帮越中人民度过了饥荒,大家就称呼它为“饥草”。后来绍兴人代代口口相传,谐音传了“蕺草”,又因为老百姓平时也用来做菜,故又叫“蕺菜”。而勾践发现的这座小山从此就称为”蕺山“了。

▲烟勾践尝草采蕺而得名的”蕺山“后来成为古城的地标,以至于官府将山下通往闹市区的一条道路也定名”蕺山街“。

▲蕺山街上的躲婆弄内原有一座连接古时河道两岸许多作坊的桥,称为“蕺坊桥”。今日桥梁石板还隐现”蕺坊桥“三字仿古痕迹,实际上这是2010年在整修书圣故里时择址新建的。

 南池 · 坡塘

池和塘都是指比湖泊要小的水体,且都不和江河海相通,依靠的是天然雨水、地下水源或人工方法引水进池。因为如此,池塘主要用于养殖水产。

越王勾践从吴国返回后,发愤图强,大力发展越国的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其中南池和坡塘是最为有名的二处水产养殖处,地名一直保持到2000多年后的今天。

▲南池,因位于绍兴古城以南二十六里的会稽山下(今绍诸高速绍兴南出口以北),故名。史书记载越国大夫范蠡养鱼于此,今已被列为绍兴文物保护点。

当年越国劢精图治发愤图强为攻打吴国备战时非常重视养殖业,所以,越国围坝大面积水域的养鱼池除南池外,还有一个在坡塘。【绍兴晚报】2017年3月14日曾报道,通过考古发掘,传说中位于坡塘的范蠡养鱼池也找到了。

▲上千年过去,坡塘不但一直保留着十分古老的地名,也仍然有着优良的生态环境,电视台经常报道在坡塘附近看到珍贵的野生保护动物,住在当地的村民晚上还经常能听到山中传过来的狼的叫声,堪称奇观。


坡塘的传说:坡塘原来叫破塘。破塘的来历当地流传着一个传说:秦始皇南巡,见古越一带王气浓郁勃发(古时帝王出行有专门“望气”的术士随行),大为惊讶,在皇城之外另有勃发王气之地,对本皇可是不详之兆。立即派人查验,发现原来是越国大夫范蠡筑的水坝呈龙凤之祥,王气就是从此处冒出来的。于,秦皇立即命人将堤坝掘断以泄王气,从此该地被叫“破塘”之名。绍兴范蠡研究会曾对越国时期的水利工程进行了全面性调研考察,发现了传说中范蠡的坡塘养鱼池的具体位置。那是根据上世纪70年代,农业学大寨运动高潮时,村民们将旁边的水坝掘开,发现坝土是一层一层紧密压成,明显是人工堆砌夯筑的迹象,后专家们对坝体残骸进一步研究,发现材质全部是由清一色的黄土夯筑,因黄土黏连性强,颗粒小,透水性弱,又容易就地取材,所以成为当时修筑水坝水池的上佳选择。现坡塘残存坝体高约8米,宽约100米。据记载坡塘养鱼池由大夫范蠡主持建设,一共修了三年,工程之浩大可见一斑。
 吼山 · 葛山
吼山位于越城区皋埠镇境内,在绍兴市以东13公里的一座半山上。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为复兴社稷,以此山作为养殖基地,专门养狗、猎、鹿以献吴王。因名狗山,后世日久讹传为谐音”吼山“。
▲历史上吼山附近这一片区域当时全部作为了越国的动物养殖基地,不远处富盛调马场、青马村二个村落名称,就反映了当时此区还是养越国养马集中基地,再到东南方向10公里处属于上虞境内的鸡山、牛山、马山,是又一处越国备战养殖基地,
葛山位于绍兴城东环城边上,葛是一种纺织织布植物,通俗叫葛树,当时在城东这个小山上有着大片葛树,越国专门为了满足吴王“好服之之离(丽)体”的欲望,越王命“国中男女入山采葛,以作黄丝之布”。葛山就是当年越国采葛并作为纺织品的原料的主要产地。

▲昔日越国种植纺织植物的葛山,今日已是远近闻名的人文景观,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成为越文化的最古老的发源地。

安城
在今绍兴袍江世纪街东段,有二个分别叫东安和西安的历史文化自然村落,合在一起叫安城里,简称安城。然而就是这不到10平方公里的区域,曾经是一个国家长达13年作为首都的地方,这个国家的名称就叫”大越罗平“帝国,由唐朝的地方军阀、驻绍兴的藩镇将领、义胜军节度使董昌建立。
董昌为什么要把首都建在一个远离原越都城20里的安城呢?就是因为这里曾经是越王勾践的行宫和兵器库。安城地名就是为纪念勾践曾在此地“安置行宫”(古称驾台,是帝王在郊区的住所)和“修筑城堡”(古称高库,是收藏兵器的场所)。人们取其中的“安”和“城”字组合成了一个特别吉详名称--”安城“。
春秋战国以后,历朝各代一直都把越国“高库”原址作为十分重要的军事兵器库,安城也由此成为地方军阀割据势力的重要据点。唐朝末年董昌就以安城为基地易帜造反,设置国号为大越罗平的帝国,自立为皇帝,正式与唐朝中央政府决裂。同时,把安城改名为“石城里”,并在此建都,大越罗平帝国割据政权维系13年后被钱镠所灭(原董昌部下将领,后被唐朝廷封为吴越国王),董昌也被活捉,在押解朝廷途中投江自尽。从此,绍兴便有了二处纪念钱镠平定董昌事件的相关地名:“昌安”(在绍兴城北,董昌被活捉的地方)和“安昌”(在柯桥北面,董昌投江自尽之处)。
▲非常可惜的是,安城再也找不到了。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含金量的村落,曾经的帝国首都,安城已经在城市化拆迁大潮中被夷为平地,”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不由令人唏嘘。
 西施山(路) · 范蠡路
西施山位于绍兴迪荡湖公园南进口处。又名土城山(因山全部由人工堆土而城),亦称美人宫(因曾经住过西施在内的大批美女)。据记载是是美女西施入吴前习礼学艺的地方。多年来,在在西施山附近挖河开道建路时,陆续有青铜器、青瓷、印纹硬陶等文物出土,佐证着西施山传说。
▲西施山现今不过是在迪荡湖旁边的一个小土坡,目前已经建成了文化遗址公园。
西施山的典故:越国一心灭吴雪耻,勾践采纳了越国大夫文种的灭吴“七术”之策,最主要的一条即是“美人计”。整个计划大致分成五步走:1建造基地(美人宫)-2-物色美女(13-14岁)--3传授技艺(习礼学艺)--4交待重任(麻痹吴王)--入吴接应(配合灭吴)。第一步即是由范蠡负责在越都城五云门外,人工堆起一座土城山,建设成为美女习礼学艺养成基地。基地建好后,范蠡在原越都诸暨的苧萝村,偶然发现了正在浣纱施夷光和郑修明二个绝色美女,又在其它地方选定了年龄为十三四岁多名美少女。然后,送到今西施山的美人宫开始习礼学艺。越国聘请了全国一流的乐师、舞者传艺,并根据吴王的喜好把施夷光和郑修明改名字为西施和郑旦,因为在吴国,施和旦都蕴含吉详美丽的含义。越国倾尽全国之力,在越国全面发生饥荒的情况下,仍然为美人宫提供了极为优越生活学习条件,美味佳肴、游玩嘻戏、琴棋书画无不系统培训,在整整学习三年后考核,西施拔得头筹,此时,传过来西施哥哥在对吴战争中阵亡的消息,怀着家仇国恨,美丽动人且成绩优秀的西施,就承担了入吴献夫差作内应的任务。一起入吴的还有郑旦等一行美女,这些堪称越国的巾帼英雄在灭吴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名留青史。
▲西施山像是一台时光穿梭机,带着我们穿越千百年来相守相望的这片土地。西施所有的故事被镌刻在历史上,成为令人敬仰的巾帼英雄。

▲西施山旁边二条公路取名西施山路和范蠡路,相得益彰。

钟山(龙山/府山) · 越王台(殿)
绍兴城内古时一共有九座山,其中最大的那座山因为山体蜿蜒曲折,因形如卧龙,古往今来一直被百姓形象地称为“卧龙山”。越王勾践将都城迁到今绍兴后,就以此山作为当时的行政中心,至今在山脚下仍留有当时的越王宫城,几经重建仍旧是巍峨庄严。因为越国大夫文种遭越王听信谗言赐死后也葬于此,所以卧龙山又被纪念性地称为“种山”。到唐宋、明清时期,绍兴的官府机构都设于此,故人们又叫其为“府山”。
▲二千多年前的越国卧龙山今日已是市民休闲的府山公园,嘻戏的孩童和安详散步的老人营造着古城安静祥和的生活气息,惟有山脚下狭窄的小街小巷街名地名桥名,记载了吴越争霸这段血与火的往事。
勾践为什么要王宫建在卧龙山旁呢?原来越国都城在今诸暨范围内,被吴国打败后,勾践认为是原都城风水不好,急于迁都,就命范蠡踏遍会稽山脉,最终选择了会稽山下一块平原,东靠舜江(曹娥江)、西濒浙水(钱塘江),南有巍峨的会稽山,北滨大海,整个地形能攻可守,唯一要提防的是来自西边的吴国侵略。而卧龙山正好在城西边上,于是越国就在山巔筑起一座飞翼楼,既可暸望吴国战事动静,又能麻痹吴国,因为越国在城西不筑城墙不设城门,表示对吴国完全不设防,促使吴国相信越国已完全臣服。
▲越王台系后人为缅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雪耻而建,规模宏大,高丈六尺。历经千年风雨屡建屡毁。1939年,被日本军机轰炸毁。1980年重建,基座系宋代建筑原遗址,中间有一高7米的拱形大门,上部分为宫殿式建筑,现为“越国史迹陈列”厅。1939年3月,周恩来总理回绍兴时,曾在越王台向各界代表发表抗日演说。
上灶(中灶/下灶)·日铸岭
为了不让吴国知道越国一直在备战,越国把所有的与复仇准备有关的活动全部转到远离市区的山中进行。都城西北吼山建了养殖基地,西南平水一带是采掘冶炼和兵工铸造基地,都城北面今袍江一带则是仓储基地。而在城内,则动员越民开设茶馆,目的是让吴国使者看到一派和谐休闲景象,绍兴茶馆也因此名扬天下。

▲上灶中灶下灶作为春秋时期的越国青铜铸造冶炼基地,今日已合并统称为“剑灶”乡村名,然而,当地村民世代以居住在当时越国军事制造基地而自豪,所印名片头衔也把剑灶信息突出印刷,无不透出历史般的荣耀。

由于都城南部山湾里设立了许多冶炼基地和取铜矿石坑,平水附近建起许许多多的冶炼灶台(相当于今天的炼钢炉),至今按地势高低、留下了上灶、中灶、下灶的村名路名。

越王勾践对兵器的制造工艺相当重视,举全国之力节衣缩食克苦钻研采矿冶炼技术。重金召集民间能工巧匠,不惜一切代价提高铸剑质量,精益求精,使得2000多年后的今天,越王剑的制造工艺仍然高于现代技术,成为中国古代文件中的稀世珍品。这些在南部山区建设的规模宏大的秘密兵器制造点,为数万越国将士提供了一流冷兵品装备的供给保障。

▲上灶有一坐小山被称为“日铸岭”,顾名思义就是当时越国日以夜计铸剑备战的真实写照。不远处的还有杭坞山,意指停放战船运送兵器之处。日铸岭西边是“铸铺岙”,指的是买卖打造兵器所需原料设备的铺子。个个地名今日仍然可以感受至当时热火朝天的兵器制造场景。

越王峥(峰)·走马岗
'峥”是指高耸的山势。在绍兴古城以西30公里的夏履桥镇,越王勾践曾率军在一座山上与吴国交战,并最智退吴兵,后来人们就把此山叫作“越王峥'了。
▲越王峥横跨绍兴、萧山和诸暨三地,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当地百姓心中,越王峥有点神秘莫测,既是祖先守护的圣地,又是越地的保护神,更是滋养越地生灵的发祥地。与所有的历史古迹一样,越王峥今日也开发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生态旅游景区。

越王峥的典故:越王峥是会稽山脉的一部份。山顶有九条龙脉伸向四周,故有“九龙盘顶“之称。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报父仇,起兵三万攻打越国,越王勾践带了三万壮丁抵抗,两国的水兵在太湖激战。夫差亲自在船上擂鼓督阵,吴军勇气倍增,借着顺风,乱箭齐发,越军大败。勾践带着残部五千退到越王峥上,吴军仍紧追不放,一路追到山下。越军在山顶扎寨,五千兵甲坚守沿山要道。后来范蠡用计智退吴兵。这一带群山山顶就被叫为越王峥了。

历经千年,越王峥成为风水宝地,到明嘉靖年间,山顶建起了“深云禅寺”,有一被朝廷册封为“祖师菩萨”名叫陈善的僧人,在越王峥修行得道成神,从此,越王峥香客不绝。每逢农历年大年三十后半夜,大批人争上越王峥去“烧头香”,祈求保佑来年平安健康发财。此后,神奇的越王峥泉水也终年不断,大旱不涸。“祖师”原是妇科医生出身,”深云禅寺“建成后,上山拜神求佛者众多,不孕不育的女子只要摸摸“祖始”的身躯就能怀胎,并且可在螺蛳池里摸螺蛳来预测男女,若摸到带屁股螺蛳则生男孩,若摸到笃去屁股的螺蛳则生女孩,十分灵验。

▲越王峥的山巅上有一块宽阔平坦的山岗,就是闻名的“走马岗”。这个地名来自于范蠡在此岗上用“走马”奇谋,吓退了吴军数万大军。

当时,在吴越太湖大战中越国惨败,大夫范蠡和部分杀出重围的将士,逃到了走马岗,未料山下不远处又出现吴国旌旗,伴随着震天的杀声,范蠡知道吴兵又追到了山下。这时夜色已晚,吴军燃起火把,准备连夜上山追击。范蠡趁着夜色,判断吴军看不清越军在山上的人马,就用仅存的几匹战马在山岗上不停地来回环绕奔跑,在让一批残兵败将组成方阵极力嘶吼,迷惑围山吴军,仿佛千军万马在山上调兵,果然,不但吴军不再敢贸然上山,而且怕中伏击而急令退兵,上演了一出古代最强空城计。当时越国的战马转圈跑累了,就到跑马岗北面古树下的一个小水潭洗饮,那水潭后来便叫“洗马池”。如今已成为当地名胜风景。

================
(0)

相关推荐

  • 重走司马迁壮游路首站:绍兴(三)

    重走司马迁壮游路首站:绍兴(三) 今天在市区转转,相对昨天轻松多了.而且适配器也在银座电脑城配到了,谢谢姜宏老师的及时提醒. 早上起得比较早,在鲁迅故里等待开门,一位罗姓黄包三轮车主过来介绍说,能带我 ...

  • 说古道今 | 垂虹桥畔有一座“三高祠”之——范蠡在吴江

    三 高 祠 三高祠祭祀的三位高士,其中范蠡离我们最为遥远,距今已近2500年.但放眼吴江各地,与他有关的胜迹仍存有多处. ▲范蠡像 范蠡 越国大夫范蠡 平望镇区西北约7公里处,有一个古村落,名曰溪港, ...

  • 行走丨小城、大城和越王台

    喜欢暮春的谷雨时节.雨后天晴,风是柔和的,阳光是柔和的,就连天空,也在一尘不染的湛蓝里,透着柔和. 这样的季节里,去爬山吧,去访古怀旧吧,起了念想的心说.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嘴里尚在咀 ...

  • 绍兴百景:府山越王殿

    绍兴府山越王殿 是越王勾践的宫殿,原有宋代建筑,1940年被日军军机炸毁,1982年重建,为环廊式殿宇,飞檐微翘,沉稳大气,殿内有越国大夫文种.范蠡和越王勾践石刻画像,正中悬"于越江山&qu ...

  • 绍兴 越王勾践

    约在公元前五百年,战国时代,吴国为强国,越国被吴国欺凌,越王勾践被俘,与越王同去吴作俘有谋臣文种和范蠡.范蠡知吴夫差好色,在地选了三百三十名美女,三百名献于吴王,三十名献于吴国大宰,勾践见了吴王夫差罚 ...

  • 绍兴印山越国王陵

    从徐渭墓出来,参观印山越国王陵. 印山越王陵位于绍兴县兰亭镇里木栅村印山,1996 年至 1998 年间抢救性发掘.因为发现了盗洞.王陵四周挖有隍壕围护,面积约 10 公顷.墓坑从山顶岩层中开凿而成,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浙江绍兴印山越国王陵

    浙江绍兴印山越国王陵位于浙江省绍兴柯桥区兰亭镇里木栅村印山山顶.距徐渭墓西南2公里.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印山越国王陵凿岩而成,墓向朝东.是一座由墓道.墓坑组成的平面呈甲字形的竖穴土坑墓.墓坑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绍兴 印山越国王陵

    路线: 绍兴市区坐车到兰亭,沿兰亭对面的岔路往里走,差不多半小时能到,或者直接绍兴市区打滴滴30左右的价格. 根据<越绝外传记地传第十>中记载: 木客大冢者,句践( "勾践&qu ...

  • 绍兴博物馆,感受越国文化——绍兴五日(21)

    ★旅游地点:浙江绍兴博物馆 一直心念着去博物馆,不过同行的诸位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所以我最终只能无奈地成为独行侠.在公交车站向一位老伯问讯,他很热情地告诉我怎么坐车.下车前,又热情地提醒我到站了,然后往 ...

  • 朱雀玄武顺阴阳,仙人六博去不祥: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藏博局镜

    名动江湖的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即将在今年重新开放. 绍兴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九千年左右的人类活动史.四千余年的文字记载史和两千五百年的建城史,孕育了极为丰富的文物资源,被誉为"没有围 ...

  • 车辚辚,驾蜚龙,王母临: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藏车马镜欣赏

    名动江湖的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即将在今年重新开放. 绍兴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九千年左右的人类活动史.四千余年的文字记载史和两千五百年的建城史,孕育了极为丰富的文物资源,被誉为"没有围 ...

  • 越国能反败为胜,灭吴雪耻,伯嚭绝对是第一“功臣”

    编辑 说到奸臣,人们对李林甫.秦桧.严嵩等名字耳熟能详,而对伯嚭则比较陌生.其实,伯嚭也是经常入选中国历史十大奸臣榜的名人.在春秋历史的吴王夫差时期,伯嚭官至太宰,权力非常显赫.但在吴越争霸中,伯嚭俨 ...

  • 南越国

    南越国(公元前204年-公元前111年),亦称南粤国,是秦末至西汉时期位于中国岭南地区的一个政权.从开国君主赵佗至亡国君主赵建德,一共历经五任国王,享国九十三年.秦末,南海郡尉赵佗乘秦亡之际,封关绝道 ...

  • 南越国宫署遗址之闲得蛋疼的南越王

    古代的垃圾成了今天的宝贝,岭南第一简出土于一口渗水精中.其中几只竹简很有趣:捉不到老鼠笞五十.数一数枣树结了多少颗枣. 古代的娱乐活动一定很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