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融资的几点真实感受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596天的第596篇原创文章

国士无双的新项目已经启动了,我把它叫做我的二次创业,但和老国士无双不同的,新项目必须借助资本力量的助推,所以,融资成了我每天最关键的工作。

这段时间不免焦虑,我想及时记录几个这段时间关于融资的感受。

第一,要矩阵式寻找潜在投资人。

在努力之前,先做好策略,选择永远比努力更重要。

很多人会惯性认为找投资人嘛,那我就请身边的朋友帮我引荐投资机构呗,不行的话我就到网上找到投资人的邮箱,海量群发bp,不就是一万家机构嘛,再不行的话就想办法要到投资人们的电话或者微信,实在不行就登门陌生拜访。

这些方式当然不是不行,而是说,不要着急去干,在干之前,先动动脑,除了以上这些找到机构的办法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方式了?尽可能想到所有类似的途径,以供自己在后面制定策略的时候做优先级的选择。

这还没有完,投资人就只限于投资机构吗?还有哪些人可能投资你呢?去梳理出来,穷尽。不要单绷一个人一个人的列,而是要一类人一类人的列,再去动脑思考怎么能找到这一类人。

这还不够。你有没有可能让更多人帮助你完成融资?什么样的人能帮到你?是不是要去找职业的FA协助?同样,列出几类能帮助你融资的人,然后,想办法怎么找到他们。

当然了,还有别的维度。很多人说,我怎么能一下子想到这么多。你不需要自己想,也不要自己闷头想,自己绞尽脑汁想的结果很可能是想不出来之后就否定自己说“还不如先干起来呢”。“先干起来”从来没有错,但是人越成熟,越体现在减少用时间去试错的概率。

你可以去请教融资成功过的前辈,再不济你可以去看帖子看文章,总之,先向别人请教,你就能画出很多个维度的融资策略图。

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第二,一定要多见投资人。

多见投资人有两方面的意义,首先,是个概率问题,毫无疑问,见的越多,肯定能融成的概率越大,如果有1%的成功概率,那么,见10个人和见100个人的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其次,在和投资人交流的过程中,你会得到很多不同角度的见解,有的是对你企业发展当中的质疑,有的是建议,有的是对一些细节的拷问,当然,还有认可。他们发过来的这些信号,会刺激你去重新思考你的企业应该怎么去经营。

所以你会发现,融资,即使融不到钱,你也不吃亏,因为它本身是梳理自身战略的一个过程。很多东西,不是自己一个人冥思苦想就能想明白的。

第三,要清晰地明白每轮融资轮次自己的诉求。

融资之前,脑袋首先要清楚,融来的钱要做什么,才能推导出来要融什么钱,然后,融这些钱之后要达到什么目标,什么时间能完成这个目标,什么时候要启动下一轮融资等等。

接下来,我想详细说一下我认为每一轮融资轮次正确的诉求应该是什么,不一定对,但是是我最近的思考。

种子轮,你的诉求是什么?

很简单,这个阶段,你只是有一个想法而已,你的诉求就是尽快让梦想照进现实,做出一个最小可行性产品。

但是很多人的诉求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很多人希望快速找到大量的人手来实现这个产品。这个误区很可怕,要知道,世界上最牛的产品原型也是不超过20个人做出来的,千万不要想着需要一大堆人马。记住,融最快的钱,用最少的人,做出最简化的产品原型,才是这个阶段正确的诉求。
而投资人投种子,你也需要清晰地知道他的诉求是什么?他其实就是赌人。

到了天使轮,产品原型已经做出来了,这个时候,你的诉求是什么?

就是要找一个区域市场,找一个很小的市场,去做市场验证,去验证你这个产品和商业模式到底是否是可行的。

从产品原型到产品商业化的阶段,也很容易走弯路,大多数人死在了求大求全这个错误的决定上。很多人的模式很好,所在垂直细分领域的市场规模很大,甚至是万亿级的市场规模,就想着要迅速铺产品,占领更多市场,攻城略地。在这样方向的指引下,融资金额极大,势必融资的节奏就会很慢,就算融资到位,90%会被拖垮。

重度垂直理论告诉我们,这个阶段一定要做窄,从一个小区域切入,深度做透做重,才能建立起护城河。

我想举一个标杆模范案例分享。

华采找鱼是一个帮助加工厂找鱼的平台,这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有10万亿市场规模的蓝海。这么大的市场,一个初创公司要怎么切入呢?

他们先选择聚焦国内市场,但国内市场也很大,有2.6万亿。做什么品类呢?他们又开始切,他们发现,海产品类的市场有1.3万亿,但还是太大,他们肯定没有能力一下子覆盖所有海产品的撮合交易。所以,继续从海产品类里切到5千亿市场的冻鲜,再切到里面的2千亿市场的远洋冻鲜,不过,远洋冻鲜的品种也很多,最后,他们决定,聚焦鱿鱼这个品类。

切分到这里,还没有完,考虑到标准化程度、覆盖率、政策、趋势、关键资源,最终,他们决定做鱿鱼品类里的阿根廷鱿鱼。

没错,号称要做全球最大的找鱼的撮合平台,最开始就是从一条鱼切入的。

彼时彼刻是2015年,到了2016年,阿根廷鱿鱼应该已经做的差不多了吧?并没有,2016年,他们仍然在做阿根廷鱿鱼,2017年,阿根廷鱿鱼,2018年,阿根廷鱿鱼,2019年,阿根廷鱿鱼+阿根廷红虾。是的,直到第五年,他们才开始扩充品类,是在他们拿到了阿根廷鱿鱼在国内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之后。

华采找鱼的CEO张富说,很多投资人问我,怎么今年还在做阿根廷鱿鱼啊?当很多人都这么问的时候,你知道,是很考验战略定力的。但是,我们还是坚定先只做这一个品类,我们相信,一根针,能捅破天。

我非常佩服这个CEO。

这个例子的结论告诉我们,天使轮,要拿快钱,圈小地,找一个小市场去做MVP,切勿求大求全,千万别作死。

当你的产品已经得到市场验证,有较大的概率能成功,接下来就会进入A轮B轮C轮了,也就是VC阶段。这个时期,你的诉求应该是什么?

是用资本换时间,加速发展。我的商业模式已经被验证了,虽然我自己慢慢做也能做起来,但是时间是刚性的,我要拿资本换时间。

到了PE阶段,也就是preIPO的时期,也还是要融资,这个时候还有什么融资诉求吗?

上市公司昆仑万维的创始人,也是知名投资人周亚辉总结为两个核心诉求:

第一,需要为上市寻找一个资本的背书。

资本市场是一个信心的市场,股票交易市场也是一个看中品牌的市场,拥有品牌和背书,信任成本就会降低,决策成本也会降低。

散户的体量相比于投资机构是很小的比例,投资机构为什么要买你的股票?信心在这里面发挥了50%的作用。他为什么会对你有信心,一方面他会看你的企业质地,另一方面,他更会看你背后的投资人是谁。所以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寻找资本背书。

PreIPO阶段,投资最多的人是李嘉诚,李嘉诚通过投preIPO阶段的公司挣了很多钱,为什么?但凡是李嘉诚的公司要投资你,你一定会给他打折,因为你获得了一个很好的资本背书,你的估值会喊到更高。所以李嘉诚是用声誉换利益,而你因为获得了这样的背书,所以你也心甘情愿打折卖给他。

第二,寻求套现。

周亚辉是非常实在和诚恳的投资人。改变世界的情怀是要有的,但是大多数人却死在了上岸前。

周亚辉说,资本市场是风云变幻的,上市的准备工作可能需要一年、两年、三年,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什么,谁都不知道。因此,通过融资,一方面给自己备好充裕的现金流,一方面也是防患于未然,不要想着二级市场能给我60亿的估值,现在机构只估我15亿,就觉得人家低估自己了,这其实是大错特错了,提前做一些套现,是把风险降低的最理性的方式。

关于第二点,周亚辉还补充强调,在整个创业过程当中,如果能有机会做一些提前的套现,对创业者来说是一种恩赐。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在乎估值有多低。创业维艰,创业是一个永远要辛辛苦苦干活,永远要把自己赚钱放到别人之后的一条路,所以能有一次让你赚钱在别人之前的机会,那就是上天对你的恩赐。能有机会套现,为什么不套现?

他还分享了他朋友的一个故事,有一家四川的公司,做的很好,准备上市,当年曾提醒他的创始人卖一些老股,但是对方没有听进去,结果熬了三年,最终没能上市成功。这个时候,创始人的压力是很大的,一方面创业这些年,自己也没赚到多少钱(虽然企业赚到了,但如果没有分红的话,自己也赚不到多少),另一方面,兄弟们都等着能拿这份钱呢,那个时候所有压力都集中到老大一个人身上了。


以上,是这段焦虑的融资阶段的一点学习心得和真实感受。anyway,融资这件事情,不要在太多细枝末节上去较劲。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诉求,以终为始,才是最正确的事情。

为自己加油打电话!

作者:申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