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故事:古代的晒书节

昨天是农历六月初六,是民间传统“晒书日”。此日,若阳光充足,文人书生便将家中藏书、书画取出,铺晒于阳光中,令书页浸透光线,驱赶藏匿其间的书虫。古人晒书,更因为古人爱书,尊书。

关于晒书节有很多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经过专家考证,因此最为可信,说最早农历六月初六叫天贶(kuànɡ)节,这个节日起源于宋代。

宋真宗赵恒非常迷信神仙,有一年农历六月初六,他宣称说上天赐予了他一部天书,并钦定这一天为天贶节。他还命工匠在泰山脚下的岱庙修筑了一座恢宏的殿堂,命名为“天贶殿”。

泰山岱庙宋天贶殿

但这个节日不久就失传了,代之而起的是“晒伏”的风俗。江南地区经常阴雨绵绵,空气潮湿得能捏出水来,农历六月初六这天气温最高,阳光充足,家家户户都把家里容易受潮的东西,比如衣服被褥、书籍字画等拿出来暴晒,这样它们就不容易发霉了。

这种习俗就叫做“晒伏”。所以有这样一句谚语说“六月初六,家家晒红绿”。更为有趣的是,有些地方在六月初六这天还要给家里养的猫猫狗狗洗澡,叫做“六月初六,猫儿狗儿同洗浴”。

第二种说法非常有趣,据说清代的大学者朱彝尊,在农历六月初六这天躺在荷花池旁,露着大肚皮舒舒服服地晒太阳。这一幕正好被出宫微服私访的康熙皇帝看到了,康熙觉得这个人很有意思,就问他:“你为什么露着肚子晒太阳呢?”朱彝尊叹了一口气,说:“我这一肚皮的书派不上用场,都快发霉了,所以要晒晒太阳。”康熙听到这个有趣的回答,意识到这人是个满腹才学的人,于是心里暗暗地记住了他。

康熙回京后,就招朱彝尊进宫,经过交谈,发现他果然满腹经纶,才华过人,于是当场封他为翰林院检讨,并把纂修《明史》的重任交给他。

这件事传开之后,读书人仿效朱彝尊在农历六月初六这天晒书,不过他们晒的可是真正的书,而不是肚皮。就这样,晒书节就慢慢地流传开了。

顾禄《清嘉录》六月有“晒书”条:“六日,故事:人家曝书籍图画于庭,云蠹鱼不生。潘奕隽《六月六日晒书》诗云,三伏乘朝爽,闲庭散旧编。如游千载上,与结半生缘。读喜年非耋,题惊岁又迁。呼儿勤检点,家世只青毡。”

孙德符《万历野获编》云:“六月六日,本非令节,但内府皇史宬曝列圣实录、御制文集诸大函,为每岁故事。”

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云:“秘阁曝书,以每年三月六日,自康熙壬寅始也。”

中国古代“晒书”的传统,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晒书都是中国古代典籍保护的重要方式。虽然这一方法今天已不再适用,但古人真诚的爱书、惜书之情代代相传,永不过时。

| 来源:网络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