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认知分为9层,这个世界将会惩罚低层次的人,你属于第几层?

曾经有人说圈子里的人是分三六九等的,我想说,其实圈子也是分三六九等的,人与人的差别,很大程度是对世界认知程度的差别,而人的眼界往往决定了人的认知。

有一个关于认知的小故事,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

有位妈妈,带着未成年的女儿逛街。逛街回来,女儿画了幅《陪妈妈逛街》。妈妈拿过女儿的画,瞪眼一看,顿住了。女儿的画上,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诱人的包包。只有一根又一根的,奇怪的柱子。

女儿画的是什么?妈妈端详半晌,才突然醒过神来——女儿画的,是一条条人腿。原来,女儿年幼,个头特矮,被母亲牵着手,走在街上,根本看不到成年人看到的商厦车流。

她看到的只是无数条成年人的大腿,摆来动去的遮住视线。说这个小故事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大家,人的认知高度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也是不一样的。

有些人能为一点小小的事情吵起来,有些人就算天塌下来也能镇定自若,人若没有高度,看到的全是问题,就如你从30楼往下看,看到的都是灯火阑珊的美景,但如果你从3楼往下看,看到的却全是垃圾。

人类的认知就像一个呈漏斗态势排布的巨大的天坑,人在里面被分为九个层级。

第一层级:也是最底端的层级,只知好坏,不明事理。就像是婴儿时态的人类,饿了就吃,撑了就拉,不分任何场合地点。这比喻认知极低的一族,遇到问题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第二层级,墨守成规,从不想着突破。只知道书本上的东西,并不能认识到普遍的人性,普遍的社会规律,并于不同社会的差异性中获得更具价值性的认知。

第三层级,能认识到规矩的局限性。这一类人多指最守规矩的孩子,也是学校里最省心、懂事、听话的孩子。

从这里,有条隐秘的贫富分界线。过于情绪化的人,默守陈规的人,满心恐惧的人,都会感受到极大的生存压力,必须继续上行,才能突破。

第四层级,明是非,知大体。学习规矩,乖巧听话,是对幼儿的要求。到了少年时代,人的行为能力就要得到提升,就要明白是是非非,知道有些事不能做,有些话不能说,就是能遵循社会生存的基本法则。

同时这也是一个需要突破自我的阶段,如果可以,能做到实现自我。

第五层级,认识到是非的局限性。这个阶段的人,都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生存状态。

比如想要解决企业经营管理难题,能认识到每个人眼里的世界是不同的,知道每个人的认知与价值体系完全不同,从此变得温和起来,不发脾气不闹情绪,生存处境开始改变。

第六层级,认识到现实资源的有限性。这类人能够清楚的认识到现代社会最匮乏的是注意力资源,权力与能力争夺稀缺的社会注意力,带给更多人极大的困扰,但是能不能做到改变还是不确定。

在这里,有条不可见的生存线。处于这个层级的人士,是具有着一定生存能力的人。在咱们国家能够吃穿不愁,钱也不缺,就是心里总是七上八下——因为他们处于中间状态,心定不下来。

第七层级,认识到人的发展性。这类人知道自己的选择和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环境与命运。

比如说20年前的马云,再比如范雨素,家境贫寒,12岁独闯海南,终未能改变命运之分毫。但她从未放弃梦想,一边带女儿北京务工,一边学习写作,终至在44岁时迅速火爆。

所以这是一条经济自由线,明察趋势,敢于行动的人,总会遇到他们特有的机会。

第八层级,是认识到万古不变的人性与社会规律。认识人性,说白了就是认识自己。认识到一切的怨恨与遗憾终不过是庸人自扰。

第九层级,认识到人生的至高意义与价值。冲出人性的迷障,就得以机缘问鼎于智慧极峰。此时心境澄明,无苦无忧,洞穿了这个世界的本原,获知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人类认知分为9层,如果你的层级一直停留在低级层次,那么你将会受到这个世界的惩罚,因为人和人一旦产生认知差别,就会做出完全不一样的决定,而这些决定,决定了你在哪个圈子,决定了你在圈子中的哪个等级,最后决定了你的人生。

后世西方很多哲学家和中国一些学者都对老子的思想给予极高的评价,并且认为道家思想比儒家思想境界更高。就是因为道家思想对人的认知问题有更多的解决方法。

你可能没读过《道德经》,但你的为人处世,肯定会不经意间的暗合着它。所以,读《道德经》,能让你理解自己。德国电视台的一项调查表明,每4个德国人家里就有一本《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的厉害之处,是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重新梳理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升自己人生的领导力,任何一个认真对待生活的人都应该读一读道德经,“一以贯之”,每一个人都应该做自己的领导者。

阅尽世间万本书,不如读懂一本《道德经》。

只可惜,这么一部好书,却让很多人望而生畏,因为文言晦涩难懂,多数人选择回避,但是今天老张这本《道德经》有全篇的注释和翻译,还有对于一些难理解地方的析评。

不论男女,不论在什么年龄阶段,身处什么角色,为学,为商,为政,还是为人父母,都能从其中汲取到所需要的“处世智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