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解析《石门颂》中的钩画与折笔 | 三品课堂
《石門頌》簡析
张 继 · 篇
◆本季三品课堂由三品美术馆携手“正书六家”:王友谊、王学岭、刘颜涛、张建会、张继、管峻六位老师,共同推出,每周三晚八点准时与您见面。大家还可以订阅书法权威媒体《书法》杂志、《书法报》,获取更多精彩教学内容。
△本集主讲人——正书六家·张继
◆大家好,上一节课中我们分析了《石门颂》中几种竖画与撇捺的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石门颂》中的钩画与折笔。
钩似撇捺,折笔多变
沧海遗珠
学习建议补充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钩 似 撇 捺
说明:
“愁”中的“心字底”①的写法与“之”中捺画写法类似,钩被“长捺”代替。
说明:
“可”字,最后一笔“竖钩”①,从表面上看这一笔的确是个“竖钩”,但仔细看上去,它和隶书中带有弧度的“长撇”也是完全相同的。看 “廣”的部首①,它的撇画就和刚才那一笔“竖钩”基本相同。
说明:
“明”中右边的“横折钩”①就是直接把钩省略了。
“焉”中本有一个“横折钩”,在书写时“横折”折过来之后①就直接省略了钩画,只呈现出一个弧形的折笔。
说明:
“司”中的“横折钩”①,表面看它是钩画,实际上它也隶书中带有弧度的、带有折笔性质的长撇。
“武”中“戈钩”的“钩”①也省略了,直接写成了标准的隶书的捺画。
从以上的例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隶书里“钩”这个笔画要么省略,要么由撇画或者捺画来代替。
折 笔 多 变
说明:
“陽” 字的偏旁“阝”中的折①就是 “内斜折”,书写时斜度向内,小于90度。“易”部的右上角有一个“方折”②,它也不是绝对的90度,也有点“内斜折”的感觉。这个字中右下部分还有一个折笔③是“圆折”,这个“圆折”本来是方的“横折钩”,但是这里把它用圆笔来表现,这样的安排使它既和上面的“方折”、“斜折”形成了对比,也和“阝”中的圆弧形成了一种呼应关系。
说明:
“孟”字第一笔的“横折”①就是一个“内斜折”,并且是“断折”,我把这个“折”转角的地方稍微夸张一下,就能明显地看出它的断。而下面“皿”的折笔中②的断笔就不太明显,它的“内斜折”几乎接近于“方折”,也可算是“内斜折”,但是比上面那个”内斜折“的角度要大一些。上面这个“内斜折”所表现出的这种“断折”,可以明显地看出是两笔,先是横画写到折笔处,然后提笔往右上去再往左下来。我们从碑帖上可以看到这个“横折”虽然连接得比较紧密,但是也能够明显感受到它断开的现象。
说明:
我们再看这个“君”,它的第一笔“横折”①在转折的时候就非常明显地出现了断笔的现象,但是笔断意连。出现这样的效果是因为在这里的用笔比较松动,断笔时并没有把它收死,如果收死了,这个地方就彻底断了,就无法出现现在这种笔断意连的效果。
说明:
“尾“中的第一个“方折”①是不断开的,写的时候不用再提笔,稍微顿一下就折过来了,有一点内斜。“尾“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在这里可分成两笔来写,大家看这个折笔②叫“外斜折”,它的夹角要超过90度,也就是说大于90度的折笔叫“外斜折”。
说明:
我们再看这个“爲”字,这个字非常有意思,折笔总共有5个。第一个折笔很明显是“内斜折”①,中间3个是不同程度的“圆折”,和第一个折形成了鲜明对比。到了最后一笔又出现一个90°的“方折”②。
课程预告&这不是全部教学内容
精彩早知道
◆在前面几节课中,我们分析了《石门颂》,点、横、竖、撇、捺、钩、折几个基本的笔画。下节课我们继续分析《石门颂》的结构,分析它的静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