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与解析

“致虚极,守静笃“

“虚”和“静”与“实”和“动”相对应,形容调整自身的心灵至是“极空”和“极静”状态。但由于外界的干扰、诱惑,人的思想总是处于运动和满的状态,而'致虚'和'守静',是让我们的心灵恢复至生命的清明与本源。极、笃,意为极度、顶点。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在万物的生长、发展、运动之中,虚静的心灵得以清晰地观察知晓万物往复运作的规律。

”夫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

天下万物纷芸繁复,循环往复地运动发展,最后都会回到“根”上。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回到原始状态、归根的状态,就是“静”,“静”是往复的本性(命)。

“复命曰常,知常明也”

”往复循环“是生命的本来状态(常),洞察事物的往复运作规律就处于“明”的状态,便是洞悉了万物运转本质的人。

“不知常,妄作凶”

不能洞悉万物运作的规律,就会狂妄;狂妄作为就会招致不幸和凶事。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

知道了世界的运转规律,心胸便会宽阔包容,有包容之心就会以公平待人处事,公平便能成为领袖和王者。

“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真正的王者就接近天和道了,这样才能长久运行,终身不会有灾祸,以上便是如何做一个好的王者的法则。

思考与感悟

世间万物纷纷扰扰,各种人各种事各种欲望各种情绪,人心很容易被各种琐事各种念头填满,时刻让自己的思绪处于躁动的状态。

要有意识地给自己的思想留白,在这个留白的时间要务“虚”而避“实”。庄子说,“虚室生白”,空的房间才显得敞亮,如果房间堆满了东西,有光也被尘封了。

如果我们想成为洞察规律的人,需要的绝非“马不停蹄”,反而需要让自己能够完全沉静下来,让自己的思绪和各种杂念都能够像茶叶一般沉淀下来。

而唯有沉淀下自己的心,我们才有可能在纷纭复杂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万事万物的“根”都是“静”,而“常”都在“循环往复”的运动之中。就像是树叶到了冬天就会凋落,人的生老病死,这便是大自然的规律。

然而,“虚极”和'静笃'对于一个循环往复为常的人来讲,绝非易事。这意味着一个人自己主动将自己放到了“根”的位置上,在这个生命之“根”的位置上让一切静止,不再挣扎、不再执着、不再妄求、不再贪婪、不再恐惧,仅仅保留一个“洞察”的眼睛,始终处在“观”的旁观者的位置。

这让我想到了在投资中所经历的各种阶段,“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唯有洞察了规律和本质,我们才能够静下来去看清楚未来的发展走势,我们的目光才会变得沉静而长远,我们的心灵才会变得沉静而坚定。

“不知常,妄作凶'。因为看不清楚本质,便会在交易中任由情绪所支配,总是被短期的涨跌所迷惑,被恐惧和贪婪所控制,再频繁交易中就会有凶险。

像王富济持守片仔癀十二年,纹丝不动,靠着这份”静笃“守来了100亿,巴菲特所说,如果不能持股十年你就不要想着持有这只股票十分钟。这便是“致虚极、守静笃”的最好例证。

保持纯真自然、沉静无为的本性才是长久的生存之道;洞悉万物运行规律便为明智。不能洞察规律而轻举妄动就会遇到凶险、危难;把握规律便能明察秋毫。

如何做到“致虚极”?“虚”就是谦虚、柔软、顺其自然、全然放下主观的意念。

能保持一个全然平和自然接纳顺服的心态,对万事万物都能有一个顺其自然的态度。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睡眠是最好的礼物——被动地“虚”和“静”,睡着了自然把各种烦恼、愤怒、情绪、攀比、焦虑、恐惧、欲望、贪婪放下了。

然而,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为自己的心灵留白,保守自己心灵的沉静、纯粹、纯全正直,保守自己的心胜过保守一切。

“守静笃”,静意味着宁静、沉静、清净、干净,不起妄念、杂念。“笃”意味着极致、专注、无畏。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实在是特别喜欢的一句话,含境界与智慧,通达最远与最深,蕴含方向与方法,而成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之”同融“境界。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守静

    为腹敬善媛 - 道德经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 ...

  •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老子是一名伟大的思想家”

    梁言相劝(LYXQ20200428)--语言的终极本质是能量,能量的功能是唤醒,唤醒的生命才具有温度和意义. 老子是世界公认的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 ...

  • 农历(阴历)九月初九为什么叫做重阳节?

    安康普古32 重      阳 安康释义: 今天是重阳节,"节"就不说了,下面说说"重阳"两个字的含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单数是阳数,"九" ...

  • 老子的认知观和境界论:“致虚极”,“守静笃”

    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许多深刻的论述,而他关于"虚极静笃"的论述是最深刻的论点之一,这不但阐明了老子的认知观,而且还表现了老子关于人生境界和政治哲学的深刻观点. 老子,属 ...

  •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

    道德经第十六章,老子继续讲道,只是在讲道之前,引述其他内容,表达道的价值. 先贴下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 ...

  • 道德经讲义-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观复-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观复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 ...

  • 致虚极守静笃(第十六章)

    <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dǔ).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 ...

  •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守静,复归其根

    ​第十六章 致虚守静,复归其根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曰复命. 复命曰常. 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 公乃王,王乃天, 天 ...

  •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解析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解析

  • 道德经三十六章——将欲歙之

    这一章,以为是极为精彩,极为实用的,也是 老子 辩证 逻辑下 的 另外一番大道理. 先贴下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

  •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

    老子在这一章节 ,继续用辩证现象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这种辨证在当下的中国依然适用,国人受儒道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哪怕有的人没有察觉到. 先贴下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 ...

  • 道德经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

    我们在用数据的时候,你会发现,当你恒定一个结论时,你就能得到相应的能够佐证这个结论的数据,哪怕是同样的数据,最后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老子在这一章节里,是用现象去阐述一个道理--柔弱胜强. 先贴下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