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简单的幸福?那你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 小马过河48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问题?

· 从小缺乏自信,对出身、学历、容貌都有强烈的自卑感。

· 在意他人的目光,无法衷心祝福别人的幸福。

· 会陷入“要不是因为某个不可克服的困难,我就能如何如何了”、“如果怎样就会幸福满足了”、“到某某时候我一定能怎样”、“我要是变成某某那样的人人就好了”之类的假设中,没办法改变。

· 面对变化产生的“不安”与不变带来的“不满”,选择了后者。

· 每天没做多少事,但总觉得很累很疲倦。

类似的问题可以无穷尽地罗列下去,但如果你愿意和我一样,不只是停留在抱怨和愤愤不平中,愿意相信“一定有另外的一条出路”,那么我们可以从《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里,将那些网络上称之为鸡汤的东西熬成能真真切切改变生活的干货。

让生活变得简单点——挣脱来自过去的束缚

从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开始,很多心理学家相信人是过去、尤其是童年经验的产物。原生家庭变成了一个带有原罪的名词,像“不幸的人用一生来治愈童年”这样的话深得人心,很多人愿意相信自己现在的不幸都是父母造成的,在多年以前,豆瓣就有“父母皆祸害”小组,大家聚集在一起控诉童年时期父母的“残害”。

但在这本“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被讨厌的勇气》里,他坚决否认心理创伤的存在。

阿德勒认为,如果一味地关注过去的原因,企图仅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就会陷入“决定论”。阿德勒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和“决定论”相对立,阿德勒持有“目的论”。

书中举例,有一位青年宅在家中闭门不出,不工作不交友,一踏出房间就心悸不已、手脚发抖。大家都认为或许是青年与父母关系不和或者是在学校或职场受到欺辱而留下的心灵创伤。

但阿德雷认为青年先是有了“不出去”这个理由,之后才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制造出不安或者恐惧之类的情绪。青年从“不出去”中得到了好处,例如父母的关注和照顾,以及避免沦为无人关注的“大多数”,泯灭于茫茫人海中,甚至成为逊色于人的平庸之类。

或许一开始你会认为阿德勒铁石心肠,没有同理心,但如果你能进一步去理解阿德勒的立场,或许就可以从中感受到他的大爱,探讨这个症状背后的功能把自我从过去解放出来。

《被讨厌的勇气》

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让烦恼飞走——课题分离

阿德勒认为,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我们的很多心理困扰都来自社会和他人的期待和评价。正是这种评价体系,造成了人的骄傲和自卑。而人们又经常借“爱”之名,行支配和控制之实。

阿德勒认为人生有三大课题:交友课题、工作课题和爱的课题。面对这三大课题,我们经常分不清楚这是我的课题,还是你的课题。

阿德勒认为,我们必须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一观点出发,把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只要做到不干涉其他人的课题就行。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即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

我有位好朋友,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成绩还不错,在班级前3名之内。期末考试来临前,他和儿子天天一起复习,用他的话说“和儿子成为了战友。”在他看来是一个完美的复习过程,儿子和自己都很努力,但考试结果却让他很不满意,儿子只考了班级第五名。

他虎着脸问儿子,“你觉得怎么样?”

儿子还挺高兴,“我觉得还不错啊!”

他问我怎么看?他觉得接受不了“只注重过程而不要在意结果。”

他也在看《被讨厌的勇气》,我告诉他,“你没有课题分离啊!”

他恍然大悟,复习功课,说到底是孩子的课题,他在父母的参与下全然投入,所以即使得到第五名的成绩,他也很高兴;而父母要分离这个课题,和孩子一起复习的目的在于为孩子提供支持,如果孩子建立了和父母的信赖关系,那就可以算是圆满完成了自己身为父母的课题。

我的朋友说自己的经历,真正明白了什么叫“课题分离”,难,但是对解决自己的烦恼有帮助。

同样的,当自己的课题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也要坚决地捍卫自己的边界。

《被讨厌的勇气》

事实上,来接受心理咨询辅导的人呢几乎没有任性者。反而很多人是苦恼于要满足别人的期待、满足父母或老师的期待,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

幸福即贡献感

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对于这种现实,阿德勒准备了极其简单的回答——“我对共同体有益”或者“我对他人有用”这种想法就足以让人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阿德勒认为他自己所叙述的共同体不仅仅包括家庭、学校、单位、地域社会,还包括国家或者人类等一切存在;在时间轴上还包括从过去到未来,甚至也包括动植物或非生物。

有益或者有用,不止从行为标准上判断,比如做了什么,更可以从存在标准上判断,比如,当家人生病时,家人往往不会从他们为我们做了什么(行为标准)只希望他们好好的就好(存在标准)。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充实的每一刻即可。就像是旅行,朝着目的地出发途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旅行。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只要没有迷失“他者贡献”这个指针,人生就不会迷失,而且做什么都可以。即使被某些人讨厌,也可以自由地生活。心里有他者贡献,就一定能够有幸福相伴,有朋友相伴!

《被讨厌的勇气》

没有目标也无妨。认真过好“此时此刻”,这本身就是跳舞。不要把人生弄得太深刻。人生很简单,并不是什么深刻的事情。如果认真过好了每一个刹那,就没有什么必要令其过于深刻。

THE

END

(0)

相关推荐

  • 你具有“被讨厌的勇气”吗?

    这两周在读的一本书叫<被讨厌的勇气>,有一天早上我拍了几张照片发微信上,被同事戏谑:这么喜欢发心灵鸡汤.我微微一笑,对他说:怎么样,对你有作用吧,感觉你今天比平时来得还早一些. 我们生活中 ...

  • 《被讨厌的勇气》丨NOTES

    少穻 終身學習者丨 產品設計師 學得好壊另說,至少在學 内容简介 /*过去无法挽回,未来可以改变,不要把现状归因于过去,怨不得他人,当下路怎么走,你有选择,扛起自己应负的责任,走自己想走的路,不用担心 ...

  • 被讨厌的勇气(1)

    「日」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     渠海霞 译 岸见一郎曾著<阿德勒心理学入门>,他立志成为阿德勒的柏拉图,古贺史健想当岸见一郎的柏拉图.此书缘起.这是一本有关人生哲学的通俗读物,2021年 ...

  • 《被讨厌的勇气》| 袁泽解读

    关于作者 岸见一郎,日本哲学家.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顾问. 古贺史健,日本自由作家. 关于本书 本书全篇采用了对话体的形式,主要介绍了关于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思想.阿德勒是" ...

  • 阿德勒说,老在意童年创伤,就是刻意选择不幸《被讨厌的勇气》①

    阿德勒说,老在意童年创伤,就是刻意选择不幸《被讨厌的勇气》①

  • 克服“讨好型人格”,你需要被讨厌的勇气

    你是否也跟我一样: 常常对繁琐的生活,感到乏味? 时时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疲惫? 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到底在哪? -- 近年来大火的心理学畅销书<被讨厌的勇气>,也许能给你答案. 全书的观 ...

  • 阿德勒说: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

    阿德勒说: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

  • 那么普通,为什么就不能那么自信?

    用电影的语言表达思想,用思考的力量逼近真相.大家好,这里是羊梨拆书之<被讨厌的勇气>系列节目第二十一集. 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自我接纳」. 前段时间,网络上有两个流行语,对照着看非常有意思 ...

  • 所长荐读 | 被讨厌的勇气

    今天我们要一起共读的书,名字叫做<被讨厌的勇气>.是由二位阿德勒心理学的追随者,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和作家古贺史健共同编写的.这本书在日本颇受欢迎,富士电视台在2017年将书中内容改编成了同 ...

  • “那些不喜欢我的人,我也不喜欢你!”不成熟的人,往往不自觉讨好所有人

    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 与其他任何人都没有关系 所有的一切取决于自己 李雪琴在<脱口秀大会>上的一句:那些不喜欢我的人,我也不喜欢你!戳中无数人的心. 同事张燕把这句话设置成了朋友圈签,她说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