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存真——海派巨擘朱屺瞻
朱屺瞻,八岁起临摹古画,中年时期两次东渡日本学习油画,五十年代后主攻中国画,擅山水,花卉,尤精兰、竹、石。创作继承传统,融会中西,致力创新,所作笔墨雄劲,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个人风格,生前历任上海艺术专科学校教授,西画系研究所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他的作品融会中西,致力创新,所作笔墨雄劲,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个人风格。
朱屺瞻 《墨梅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981年作
朱屺瞻与齐白石关系密切,齐白石前后为他刻印70多方,作画题跋、赠扇面数十幅。朱屺瞻44岁时加入诸闻韵、潘天寿等组织发起的白社画会;次年与徐悲鸿、汪亚尘等发起组织默社画会。
朱屺瞻《梅花图》 镜片 水墨纸本 1973年作
他认为作画时笔贵有力,力贵有势;用笔要有起伏,有轻重缓急;要得心更要应手;对于用笔,他认为水清无鱼,笔整无画。落笔有时要邋遢三分,姿态转妙。落笔时最忌拘谨。一须不见有笔,二须浑忘有法。然后才能自在自如。
朱屺瞻 《水仙》 镜心 设色纸本 1964年作
朱屺瞻先生之所以能在中国画领域纵横驰骋并获得巨大成就,还主要得益于他热爱自然、热爱人类、热爱艺术的博大胸襟,得益于他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和他对国画的深刻理解。也正因为有这样的胸怀和知识储备,他才能深入领会西画的奥妙和得心应手地将其有用元素运用到中国画的创造之中。例如,他心中铭记着的早年国学家唐文治"习字作画,点划皆须着力,切忌浮滑"的教诲,使他青年时期就初步确立了品评绘画的标准。他用此标准去观察西画各家,必然有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选择。与此同时,他也很自然地将优秀西画家重视语言力度的经验融化在自己的中国画的创造之中了。
朱屺瞻《秋兴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屺瞻先生是杰出的艺术教育家,他热心于美术教育,并有远大的抱负。早在1928年,他便与王济远、江小鹣等创办了"艺苑绘画研究所",力倡开展艺术研究和不搞门户之见的治学主张,受到蔡元培先生的重视。不久,他又被上海新华艺专邀请出任校董兼教授,并担任该校研究班指导教师。他于1933年先后组织"洋画实习研究所"和"新华艺专绘画研究所"。他一生培养了不少优秀的绘画人材,至于受他艺术主张和创新勇气影响的艺术家,更是不计其数。
朱屺瞻 《报春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82年作
他早年特别喜爱塞尚、凡高和马蒂斯的艺术,因为在这些现代艺术大师作品中,他感受到与中国艺术相通的神韵和情趣。而这种神韵和情趣的造成,在于绘画形式语言本身,如他看重凡高的线条、塞尚的块面和马蒂斯色彩的内在气质和传达出的文化意味,而非绘画的题材内容。他在比较中认识到西画中的点、线、面的造型与空间构成,不同于中国画笔墨在平面上的勾、勒、点、擦、皴、染,但其中蕴涵的审美旨趣彼此相通。
他敏感地发现,欧洲印象派及早期现代派绘画从包括中国画在内的东方艺术中,吸收了不少有益的养分。总之,西方现代艺术家们的革新勇气和他们在形式语言现代感方面的追求,无疑对朱屺瞻先生的中国画创新有所启发和帮助。正如他说:"我学西画三十多年,动机不限于好奇,目的是求中西法的汇合。"
朱屺瞻 《红梅》 立轴 设色纸本 1982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