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演绎出来的四大名方】
四逆散在《伤寒论》中用治少阴病传经热邪、阳郁不伸的四逆证,四逆散仅仅四
味药,但每味药皆不可缺少,相互作用。
四逆散中之柴胡疏肝郁,枳实理肝气,芍药养肝阴,甘草缓肝实脾,方药体现了
对肝的疏泄功能失调,肝体阴而用阳,以及肝病传脾的生理病理特点。
方中各药相互作用,柴胡之升运益于脾之虚,枳实之降和适于胃之实,芍、草酸
甘化阴,柔肝扶脾,以防“土虚不能升木”,调理中焦脾胃,四药实在缺一不可。
我们临床实践中常见肝之病往往传脾,脾病也常常碍肝,出现肝脾同病的证候。
而四逆散既能调肝培土,又能和胃益木,药味不多而功专力合,堪称肝脾病证的
方药典范。
故四逆散及其加减在临床运用中更是广泛。四逆散加减名方有:清肝散,逍遥
散,柴胡舒肝散,血府逐淤汤等。
四逆散
四逆散以柴胡为主,输转气机、透达郁热。配枳实以增强其输导泄热作用;配芍
药、甘草以和营缓急止痛。
方用于因长期精神刺激,情志不舒,多忧善虑等因素所致者,多有头痛头晕、胸
闷不畅、苔舌正常、脉象沉弦等“肝气郁结”的典型证候,用疏肝理气、活血柔肝的治法。
清肝散
清肝散,由四逆散去枳实加丹皮、栀子。
若肝气郁结,肝气郁化火,出现明显的头痛头胀、口苦耳鸣、小便黄、舌红、脉
弦数等“肝火上炎”的症状,四逆散减去理气的枳实,换上凉肝泻火的丹皮、栀子,
栀子能泻心火,清三焦之火;丹皮除可疏肝气,其泻肝火的力量更强。
逍遥散
逍遥散,四逆散去枳实加健脾养血的白术、茯苓、当归等组成。
肝气郁结之后,出现肝郁→脾虚→血虚的发展过程,而逍遥散则具有疏肝解郁、
健脾、养血功能。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以顺肝性;当归、白芍养肝血,柔肝体,帮助柴胡恢复肝正
常的顺达之性;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促进气血生化;甘草配合茯苓、白术以益
气健脾,配白芍以缓急止痛;有肝热者配薄荷,薄荷辛凉,助柴胡以疏肝气、解
郁热;煨姜辛温,助柴胡、薄荷疏肝,助茯苓、白术以健脾胃。
诸药相配,体现了肝脾同治,重在治肝之法。主治肝郁、睥虚、营血不足之症。
症见头痛、目眩、胁痛、神疲乏力、食少、口燥、咽干,或见寒热往来,或有月
经不调、两乳作胀, 舌淡红,脉弦而细。
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方用四逆散去枳实,加陈皮、枳壳、川芎、香附,增强疏肝行气。
该方用于肝气郁滞引起的胁肋疼痛为主,可兼有肝脾不和,肝胃不和之像但以肝
气郁结为主,在我看来,若四逆散证的气郁是中度的,那么柴胡疏肝散证的气郁
是重度的,对于重度气郁,《内经》“木郁达之”之旨,治宜疏肝理气之法。
方中以柴胡功善疏肝解郁,用以为君。
香附理气疏肝而止痛,川芎活血行气以止痛,二药相合,助柴胡以解肝经之郁
滞,并增行气活血止痛之效,共为臣药。
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均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其行气解郁、活血止痛作用较强,适
用于肝郁气滞兼有血瘀的胸胁疼痛等症。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淤汤,方由四逆散加桃红四物汤、桔梗、牛膝组成。
该方用于气郁血瘀之证,肝郁→脾虚血虚血瘀→血瘀化热,气郁于胸中,胸中为
气之所宗,血之所聚,肝经循行之分野。
血瘀胸中,气机阻滞,清阳郁遏不升,则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且有
定处;胸中血瘀,影响及胃,胃气上逆,故呃逆干呕,甚则水入即呛;瘀久化
热,则内热瞀闷,入暮潮热等。
四逆散输转气机,桃红四物汤活血养血合牛膝、桔梗利咽,引火下行。
具体可见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
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共为臣药。
生地、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柴胡疏肝
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以上均为
佐药。
桔梗并能载药上行,兼有使药之用;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
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气行,则诸症可愈,为治胸中血瘀证之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