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毛驴上任,靠算命赚路费,44岁才当官却被康熙称为天下第一
这是肯定的 你我一样不出名的人也不会流传后世 可他年轻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名人光环 甚至可以说资质平平
二十三岁参加乡试(注意是乡试) 竟然只中了一个副榜贡生 后来又参加乡试 成绩还不如上次,直接落榜了 最后以贡生的身份入国子监学习 44岁的时候终于谋得了一个差事 这个成绩可真不怎么样
看看这些牛人 张廷玉,二十八岁中进士 李光地,二十八岁中进士 陈廷敬,二十岁中进士 人家可是殿试中进士 可那又怎样,他的名声丝毫不逊于这些人 他就是一代名臣于成龙
按照惯例,接下来是档案时间 于成龙,1617年出生,1684年去世,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清初名臣、循吏。 字北溟,不知道逍遥派的北冥神功跟他有没有关系。
刚才说了44岁上才谋得一个差事,这个差事就是罗城县知县,虽然是体制内中层领导,可这个差事真不怎么样。罗城县在广西,从山西老家到广西,3000多公里,而且罗城地处偏远山区,狼虫虎豹白日横行,毒气瘴疠全天弥漫。别说是交通不便的古代,就算是现在也很少有人离家这么远去一个小县城工作。所以亲戚朋友们都劝他不要去,年纪这么大了,上有老,下有小,去这么远的地方工作真不值得。可是于成龙却说“惟国家所使,人生仕宦,岂择险易哉?”并且立下誓言“此行决不以温饱为念,所自信者,天理良心四字而已”。就这样于成龙从山西老家来广西上任,而交通工具就是一头毛驴。
到了罗城才发现现实往往比传说更让人崩溃。县衙什么的是没有的,破草屋到有一间,前面支张桌子办公,后面挖个土灶做饭,吃的就地取材有什么就吃什么,唯一的享受是每天能有几钱酒来祛除湿气,不管怎样也算是安顿了下来。可更让人崩溃的是,堂堂县城只有六户人家,这哪是县令,这就是一光杆司令。
可是于成龙并没有在意这些,县令父母官就是要解决困难的,安居乐业了还要你干什么。于是悬崖上,山涧中,田野里,到处都是他调研的身影。指导人们建造房屋,发帖子叫外面的人回来生活,对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还有奖励,真不知道他的这些奖励是怎么来的。就这样,于成龙只用了三年时间就让当地焕然一新,七年之后,史书上称当地大治。
在罗山七年,于成龙发展了生产,建了学校,救济站,还剿灭了侵犯当地的土匪。史书上说他“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当地人都叫他“阿耶(大爷)”。按照成例,地方官收赋税的时候都要附加“火耗”,这是他们俸禄以外的合法收入。可是在罗城七年,于成龙从来没有收过火耗银子。人心都是肉长的,人们看阿耶做了这么多的好事,生活还这么清苦,每次交田税,都会多留给他一些钱,他们说“这是给阿耶的酒钱”。于成龙很是感动,可他真就只留下一壶酒的钱,其余都退回了。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七年之后,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人民的好干部要走了,罗城人跪在路上大哭“阿耶走了,罗城人的天塌了”,百姓们送了一程又一程,走了几百里路才回去。这时有一位盲人,始终不肯离去。“阿耶,此去合州,路途何止万千,靠您那点盘缠是到不了地方的。我学过算命,可以在路上帮您赚点路费”。于成龙不忍拒绝,可谁知还真就让他说对了,最后就是靠着这位盲人算命赚路费,于州长才能顺利上任。
罗城是于成龙为官的第一任而两江则是他的最后一任。于成龙始终不改他清廉务实的本色。为了改善当地治安,他化装成叫花子打听线索。作为二品大员,掌管大清朝最富庶的两江,可于成龙一年之中吃肉的次数两只手都数得过来。史书上说他“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百姓亲切地称之为“于青菜”。他的仆人没有茶叶喝,只能去采衙门里的槐树叶当茶叶喝,树叶都被采光了。
有的人“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可也有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于成龙44岁才出仕,67岁去世。他的官场生涯并不长,可是康熙皇帝称他为“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为官二十年,与发妻分别二十年;来时,毛驴一头,去时,家无余财。可是他收获了更多,,金钱买不来的个人成就感,权位换不来的百姓好口碑,更有无数人不可及的名垂青史。什么是好官,这就是好官。他值得我们敬仰,膜拜,在这里再道一声,于公千古。
最后以李中素在《于清端公政书序》中对于成龙的评价来结束: “今而知无意于功名者,始能成天下之大功;不遗一事者,始能集天下之大事。本内圣外王之学,以行其致君泽民之志。其在斯夫!其在斯夫!古人得一节,足以传之无穷,公则萃于一身,无往而不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