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不可能永生?生物学家:基因是主宰,人类不过是“寄宿体”

​人类不可能永生?生物学家:基因是主宰,人类不过是“寄宿体”

真实星球

07-15 14:29

关注

当一个人达到权势的巅峰后,追求的唯有世间最大的不公平—永生。

艺术作品中多有描绘。《加勒比海盗》中,为了喝到“青春之泉”,海盗们进行惨烈的厮杀;《盗墓笔记》中,张起灵、西王母等人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无论中西方,都对长生进行探索研究,但无人实现永生。这是为什么呢?还得从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森的《自私的基因》说起。

一、基因是主宰,人类是寄宿体

1974年,英皇家科学院院士道金森写出了《自私的基因》,随后风靡世界,被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书籍之一。

其核心观点贯穿全书:基因是主宰,人类是寄宿体。

为何如此呢?还得从《进化论》说起。

基因也许什么都不懂,但一定懂得,地球从非良善之地,大多数时间都是冰与火之球,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大姨妈一般经历一次生物大灭绝。历史上99%的生物都消失了,只剩下不到1%的幸运儿。这1%的生物,无一例外掌握一点,进化。

当沙漠变成冰川,生物便进化出厚毛皮、脂肪;当天上下酸雨,生物进化耐酸基因;当小行星撞地球,云层遮天蔽日,生物进化出“热酶”,依靠火山热产生淀粉。

生物又是如何进化的呢?有性生殖。

我们知道,有性生殖,是由父本和母本分别提供一半含有XX或XY的染色体组成。由于数量众多,不可避免产生差错,而正是差错,造成了基因变异。

变异是无方向的,对于自然来说,大部分是无用和有害的,只有极少部分是有用的。但就是这极少部分,让物种在面临大灾难时,能够生存下来,成为种群的火种,将基因延续下去。

基因变异带来个体的痛苦,却带来基因的永生。

所以对于基因来说,个体的价值在于传承基因。生命活动的核心都是围绕繁衍展开,完成繁衍活动后,就会走向衰老和凋零。典型的如大马哈鱼等洄游鱼类,产完卵后便迅速凋亡,蝉、螳螂等昆虫。而大型哺乳动物,在把孩子养大之后,就开始进入老年。这都是基因的程序设定。

而这个程序设定,被称为衰老。

二、衰老是基因损伤的长年积累

人从受精卵开始,一路分裂增殖,快乐成长到150斤,直到53岁开始感受到中年危机——人生中最低落的时刻。

对于基因来说,人已经完成赋予的使命—生一个或多个孩子,并养大成人。为了不让上一代侵占资源和空间,基因让人衰老。宏观上表现为,肌肉松弛,早生白发,骨质疏松等。

微观上,表现为基因损伤积累。

什么意思呢?

根据端粒理论,人的细胞寿命极限为120岁,一生只能分裂50次。大多数人并非死于50次后的寿终就寝,而是30次以后的疾病。这疾病,本质上由基因损伤积累导致的。

我们知道,细胞每分裂一次,基因便复制一次,每一次复制,都会造成复制差错。随着次数积累,差错积累,量变引发质变,一发不可收拾。

基因是蛋白质生产的图纸,图纸一错,细胞折旧,衰老随之而来。

那么,顺着思路,我们能够逆转损伤吗?

三.线粒体是靶点

2019年,《nature》将线粒体列入7大抗老技术。线粒体作为细胞的“发电站”,不光负责90%以上的有氧呼吸,还广泛参与细胞分化、凋零和信息传递过程,调控细胞生长和凋亡周期。一般而言,其活性关乎年轻,活性越高,生理越年轻。

然而,正是线粒体的特殊性,也会产生磨损。

一、线粒体自带约1%的基因,这些基因也会积累损伤。

二、有氧呼吸产生自由基,夺取线粒体的电子,造成损害。

目前,科学家正应用不同方法来调动线粒体的积极性。

其中新南威尔士教授sinclair走得最远。他在2013年在实验中发现内源性物质GeNAD,因在实验中通过激活线粒体而延长了动物30%的生存期而声名大噪,论文数据指出,实验组的毛发、骨骼、肌肉和神经等多项指标回复了年轻状态。据《波士顿》杂志披露,实验结果出炉后便有大批名人致电索要,直到sinclair的论文披露实验室原料来自港-基因才有所缓解。目前,该生物企已利用酶发酵法量产该物质,经过倞东等线上渠道传播,深入城市中产,复合增速达400%以上。不过,该物质因临床样本量不足的特点,尚待进一步观望。

除此之外,运动也能起到类似效果。有研究表明,年轻时多运动的人,肝脏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不运动的人高出500个左右。这些研究,都为人类做出很大贡献。

四、人固有一死,基因和思想,永远流传

简而言之,资源有限限定了人类暂时无法永生。如果人类有了无限的资源,例如掌握星际移民技术,可无限利用资源,我们便有了基础条件,再利用“基因编程”技术,使自己达到永生。

但如此,必然触犯伦理禁忌。所以在此之前,我们也只能用一代代的逝去,换来基因的永生。

正如数学家塔勒布在《反脆弱》中说道:我们会衰老,但是在我们的肉体之外,基因会永远年轻。

但我们不必灰心,宫崎骏说,人死亡的标志不是肉体,而是被遗忘。所以,我们更要努力,在人间留下痕迹。

人固有一死,但基因和思想,永远流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