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91)利有所取,则有所不取!
孙子(91)天下的利益有些要坚决取,有些则一定要放弃
君子有所虚有所实!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匡章攻楚,在南阳盆地与楚将唐咪相持6个月,齐宣王派周最到阵地以苛刻的言辞催促匡章赶快渡河作战,匡章不甘受如此委屈,便对周最说:“对我来说,撤了我的职务、杀了我,甚至杀了我的全家,这是大王能够做到的;战机不成熟的时候要求出战,战机成熟的时候不要求出战,这是大王在我这里不能够做到的。”
孙子原文: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有些路看上去很近,有些路看上去是弯路绕道,看上去是近路的,可能会逢艰碰险,困难重重。反而看上去远路的,却能后发先至。战场的形势是瞬间有变,需要有听得到炮声地方指挥!
这一段讲的是变化,有的时候要攻城,有的时候要守,有的时候要寸土必争,有时候反而要让出利益。
明朝的时候,宁王造反,带兵打的是九江,九江快不保了,王阳明给他写了封信,说要打他的南昌,这个宁王就放弃了打九江,而回来保南昌,半路上被王阳明给捉了。
很多军事理论说宁王若是放弃南昌,直接打下九江再攻下南京,天下的事就难说了,因为那个时候皇帝并不受人尊敬。
历史不能假说,宁王回保南昌肯定是错的,攻下南京就可能会影响天下,这也并不一定,因为南京还不是北京,当年太平天国是攻下了南京,并不有守住!
孙子的思想是长驱直入,一定攻下对方的首都,宁王攻下九江,要扩大军队,然后攻下南京再次扩大军队,这个时候要直接攻进北京。根本不要管这个所谓的王阳明,做大事的人要清晰自己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三国时袁绍占了翼州,董卓把他们在长安的一家人都杀了,人家也没有脑袋一热去复仇,反而是以争天下为目标,在河北扩大地盘。
乐毅攻齐,陷70多城,其中很多的城是没有攻破的,这些城被他绕过去了。乐毅要的直接攻破齐国的首都,都城一破,齐国就直接亡了,只有两个城市在抵抗。
孙子自己带着吴兵攻楚,直接攻陷了楚国的都城,楚昭王躲到随国不敢露头,差点被伍子胥抓到,若不是出了一个申包胥在秦国哭了七天七夜,搬来了秦兵,楚国说不定真的灭了。
途有所不由:
曹操说:险难之地,所不当从,不得已从之,故为变!
曹操的意思就是说,道有险狭,途有不利,虽近不从,故为变。
军有所不击:
曹操说:军虽可击,以地险难久,留之失前利,若得之,则利薄。因穷之兵,必死战也。
杜牧说,军有所不攻,就和上文说的战场八诫相应:锐卒勿攻,归师勿间歇,穷寇莫迫(注:有人理解成穷寇莫追,这是不合孙子本意,孙子自己也主张追击,但追击要有方法,比如对方跑着前面有条河,这个时候不要太过逼迫,而要等他们半渡时发起攻击。)。
孙子是主张战则有利,假如打没有什么利益,或者利益太小,就不要打,特别是有些敌兵,纵之而无所损,克之而无所利,则不须击也。
城有所不攻
曹操说:城小而固,粮饶,不可攻也。操所以置华、费而深入徐州,得十四县也。(华、费是两座小城)
曹操这是在说自己打仗中的感受,直接攻取敌人最主要的据战,攻下来后,剩下的小据点,不足虑。
沈攸之攻郢城,功曹臧寅以为:攻守异势,非旬日所拨,若时举,挫锐损威,今顺流长驱,计日可捷,既倾根本,则郢城岂能自固?
攸之不从,非要攻郢城,结果碰到了一个硬骨头,郢城郡守柳世隆很多打仗,沈攸之出动精锐攻城,打不下来,跟着他谋反的人一看,这个事干不了了,一个小郢城都打不下来,还打什么天下,都逃跑了,攸之叹时运不济而找了一个林子,上吊死。
地有所不争
曹操说:小利之地,方争得而失之,则不争也!
君命有所不受
曹操说:苟便于事,不拘于军命也!
穰苴斩庄贾,齐景公是舍不得的,但是司马法里军纪大于一切,还是斩了祭旗。穰苴与庄贾约定正午出兵,在军营里设滴漏等庄贾,庄贾却在家里喝酒,一直喝到黄昏,穰苴多次派人去请他,他都不来。等庄贾喝得脸红脖粗地来到军营,穰苴下令斩首示众,庄贾大惊,派人去向齐景公求情,等齐景公的使臣鞭马急跑而来的时候,庄贾已被杀了。穰苴说著名的一段:将帅在军中,君令有所不受!
孙子的军事思想很多源头在齐国,特别受司马穰苴影响。
有一种人本来活着只不过会拍马屁,死了对于国家没有影响,平时依靠找靠山而尊贵的家伙,在国家发生重要的关头若不自我检讨,常会被拿出来祭旗!
司马穰苴打了胜仗回来,齐景公不仅没有怪他杀庄贾,还亲自出效外迎接,封他做了大司马。
当年汉景帝时,七国之乱,围着景帝的弟弟梁王打,周亚夫多次对于武帝要求去救梁王,反而出兵断了吴王等人的粮道,导致七国的军队没有持续进攻的支撑,最后大败。周亚夫带兵就是进了军营军命如山皇帝也不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