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197)人多力量大

易经(197)古人为何鼓励精英男子多娶妻子?

九二,枯杨生秭,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阴阳者,柔继刚也。秭,根也,老夫,即二,要想把根扎深了最终还是要有更多的自己族人,而自己族人关键是血脉动联系。

女妻,谓初也。

古人认为老夫得少妻是可以容忍的,但也可能会暗藏大过的行为在其中,卦辞没有说是吉,只是说,扎根留种的机会是有的。比不去做要好。不以传宗接代的娶妻,都是不合道的。

娶妻关键在于生子,所以古代特别重视女人能不能生这个大问题。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古代的人特别要求遵祖制,祭祖先。为的是传承。

周公曰:二当阳过之始,其雄心壮气,常足以愤事而有余,幸居柔得中,无应于上,而比初六。资金初之柔以济其刚,自能固本而不拨,补偏而不废,以图事于有济者也。象之物,则为枯杨生秭,而发生之有机,象之人,为老夫少妻,而生育之有赖。枯而复荣,老而资少,过而不过者也,何不利之有?

唐玄宗即是一个典型例子。一个人一旦得宠,怎么可能有克制自己的能力。唐玄宗独宠这个杨贵妃没有生育能力,而汉朝的赵飞燕更可恶,这个赵飞燕自己不能生育还把其他王妃生的孩子给弄死,所以触犯了大忌,这些女人都对国家造成了一些损害,古人认为是迷惑皇上的心智,造成天下大祸。

相反的,孔子的父亲63岁时才生孔子,其母只有18岁,这老夫少妻给国家留下了多大的财富!

象曰:枯杨生秭,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

孔子释二象曰:大过之时,患人不我与耳,今二之于初,如老夫之悦少女,少女之顺老夫,阴阳相与,何事不谐?岂复患刚之大过,而不能成相济之功乎?

孔子的一生其实也挺苦的,其父在他三岁时就死了。

九二阳过之始,而初阴承之,相比亲切,犹可以济其偏而补其弊。做公司、独治一方的精英,不恃其外之恽霍有余,而虚怀下人,以求助其所不足。

站在一个人的角度,汉之晁错就属于初之刚猛,其为汉之江山着想,贾谊早就将汉远景近况都说透了,晁错最后身死于菜市口,自己都不是特别明白的。但也有刚猛之有余的而成功的,宋仁宗时,仁宗想给自己的老岳父争取一点私利。包拯把他说得无地自容,包拯之刚属于九二之刚,无吉无不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