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填写高考志愿要为失业做准备
虹野:用终身学习观选择高考志愿
文/虹野
各地高考分数线出来之后,填写志愿成为了家长、学生最为重要的事情。高考改革的地区志愿填写不仅仅关系到日后择业更是关系到录取概率,由不得家长们不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填报志愿的咨询公司“横空出世”,为看不懂专业和学校的家长解惑。
本人对填报志愿并不擅长,对家长们的焦虑难以解惑,对高考填报志愿咨询公司的是是非非亦无评价,有需求就会有供给。本人只是想给家长与学生一个建议,不要用“科举观”看待“升学”。
当今不少家长认为给学生选择专业就是相当于选择了一个职业,而“科举”式高考的“加成”是的文凭含金量十足,重点大学就业没有太大问题。通过“适当”的志愿填写,学生很容易获得一个稳定的“工作”。这种想法在80、90年代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现在则不然。
随着知识膨胀和社会发展,行业更迭要比过去快的多的多,未来可能不少人都将面临着职业更换的处境,不管是主动换职业还是被动换职业。此时此刻,选择一个专业就是选择一个职业的观点显然不符合社会行业发展趋势。当然也许正是这种职业变化加速,可能会导致家长和学生们更倾向于寻找稳定的职业,如公务员之类。但是,在科技的迅速发展的时候,任何行业的人都可能面临着下岗的情境,我们不得不思考如果我们面临着高速公路收费员下岗之际的窘态,除了收费我们什么都不会,哪个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再比如广电行业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迅速凋零,不少人下岗转行,有的被欠薪。
显然,如果我们不具备融入新行业的能力,除了下岗毫无办法。当我们大学的专业知识无法支撑我们一生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选择高考的专业,如何填报我们的志愿呢?
很遗憾的说,绝大多数专业都无法保证未来职业不变动,甚至包括律师和法官。填报志愿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专业选择,事实上已经无法适应未来的社会的需求。知识的迅速发展迫使任何一个行业的人都需要不断的学习,拥有终身的学习的能力才能够给自己未来职业发展一份保障。
这意味着,不管专业如何选择,我们必须掌握能够让我们进行终身学习的基本的知识和能力。如数学、计算机、哲学、心理学……当然数学不是我们学习的“假数学”、哲学也不是我们学习的“假哲学”。
至于如何填报志愿,真的很遗憾本人没有特别有帮助的见解,只能说,只要是有助于终身学习的专业都可以报。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