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坡之变有多震撼,真的能让元朝由盛转衰?
在陈友谅出生后三年,朱元璋出生前五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被废的宋恭帝被处死,一件是南坡之变。
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八剌在1323年5月31日处死了宋恭帝赵?(xiǎn),到了9月4日避暑休假而回大都的元英宗被国舅铁失为首的谋逆者所弑,一起被杀的还有鲁国王木华黎的七世孙拜住,谋叛发生地就在上都附近的南坡店,故而史称南坡之变。
朱元璋在《皇明祖训》说到,南坡之变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英宗安全意识太低,大内侍卫离得太远,后宫后妃也不在身边,才导致悲剧。
“元朝英宗遇夜被害,只为左右内使回避太远,后妃亦不在寝处,故有此祸。可不深为戒备。”——皇明祖训
朱元璋有鉴于此,对不注意安保的皇子往往给予很重的处罚。他不成器的儿子鲁王,就爱吃仙丹。
《罪惟录》记载:“鲁荒王檀……尝建一苑城外,与妃出宿。上召入宫髡之,赐妃(汤和女)自尽。”
不少朋友认为,如果没有南坡之变,元朝就不会由盛变衰,因为元英宗太好了,简直就是魏孝文帝第二。可您知道元英宗为什么要处死赵?吗?正是担心宋遗民借着宋恭帝的名号起事?
为什么担心起事啊?还不是元朝那时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强啊!由盛转衰的说法值得商榷,南坡之变元英宗死得的确很冤,太冤了。
关于元英宗之死,还要从他老爸元仁宗说起。元仁宗叫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这名字太长了,光“liba”都重复了两回,还不如写成爱玉犁耙犁耙打呢!爱育黎拔力八达是梵语,汉语的意思是寿山。他的哥哥是元武宗海山,按照元朝兄终弟及,叔死侄继不成文规定,元仁宗继位后,设立的应该是皇太侄而不是皇太子。
元仁宗是个好皇帝不假,但他私心也很重,他倾慕汉化,深得民心。我认为一方面留一个好名声,另一方面也是取得了汉族精英的支持,最重要的一方面,他要从汉族经典中找出父死子继的理论支持。
当然,元仁宗最重要的还是想摆脱其母亲弘吉剌·答己的影响。答己很西汉的窦太后,窦太后爱梁王刘武超过爱汉景帝,窦太后希望汉景帝把皇位传给梁王,而答己更过分。
在元武宗继位时,直接对海山说,阴阳家说你在位太短,不如让老三寿山干,不继位的话能长寿。答己长子去世的早,老二海山据理力争,表示就是当一天皇帝,也得好好工作,流芳百世。同时,为了粉碎寿山抗争元成宗皇后卜鲁罕和安西王阿难答的叛乱,将寿山立为皇太弟,并约定兄弟叔侄一脉相承。
答己一语成谶,四年后海山病逝,寿山继位,海山的儿子和世?(là)的皇太侄迟迟没有落实,不仅如此后来被叔叔赶到了漠北。 想当初,海山的心腹劝说废弟立子,被海山严词拒绝。现如今,元仁宗做得不厚道,其实元仁宗公然毁约,也是得到太后答己及其宠臣铁木迭儿支持的。
铁木迭儿是太后控制朝政的工具,虽然仁宗让自己的儿子孛儿只斤·硕德八剌成功成为皇太子,但他也不想成为母亲和铁木迭儿的傀儡,更何况铁木迭儿没有治国能力,却祸国有术,人坏透了。仁宗在夹缝中生存还是干了一些事的,他恢复了科举(延祐复科),为了提高税收,解决欺瞒土地而出现的偷税漏税现场,派人彻查此事,这个人就是铁木迭儿,结果铁木迭儿把好事干成坏事儿,这就是延祐经理,最终仁宗不得不废除彻查此事。
夹缝生存的仁宗皇帝,也不比哥哥多长寿,哥哥而立之年驾崩,他也只比他哥哥多活了五年,在位十年。
不过,仁宗皇帝声誉很高,著有《海国图志》的魏源把他比作汉文帝。如果元仁宗很像汉文帝的话,那么元英宗太像汉武帝了,只不过他是一个失败的汉武帝而已。
汉武帝继位初期,头上有个太皇太后的窦太后;元英宗硕德八剌头上,也有一个太皇太后的答己,这还不完,他头上还有一个祸国殃民的五朝元老铁木迭儿。这时硕德八剌才十七岁,一方面他很谨慎,另一方面他也很叛逆,想方设法摆脱奶奶和坏老头的控制。元英宗没有自己的班底,通过筛选,他找到了自己的得力帮手。
这名帮手是大他两岁的小哥哥,名叫拜住,是安童的孙子,木华黎国王的后裔。一个好汉三个帮,只有一个帮手怎么能行呢?他又找了一个帮手,这个帮手是他的亲戚,也就是国舅铁矢。可正是这个铁矢,要了元英宗的性命。
元英宗如意算盘是这样的,任命拜住为左丞相,伺机将铁木迭儿取而代之,以国舅为御史大夫给右丞相铁木迭儿找茬。这还不完,还让他身兼数职——特授光禄大夫、御史大夫,任金虎符、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依前太医院使。最重要的是,英宗把内庭军权都给了他,他很像九门提督的隆科多。
只不过他更像袁世凯,在太皇太后和皇帝间他决定选择效忠老太太。右丞相铁木迭儿很像荣禄,他和老太太看到英宗太叛逆,就组团(岭北平章的合散,新任中书平章黑驴、御史大夫脱忒哈、徽政使失列门与要束木妻亦列失八等人发起叛乱,要废掉英宗,立安王兀都思不花为帝。
他们人太多,动作太大,很快泄密了。拜住的意思,公开审理将老太太、老大爷等人一网打尽。英宗很谨慎,如果公开审理不仅难看,万一他们反扑,自己就全完了。只要对这些参与者,速捕暗审立杀就行了。这帮人很快被杀,就连英宗庶兄兀都思不花也被贬被杀。铁木迭儿一下子损失了好几个骨干,但老太太和老大爷又只能装着什么都不知道,并且“支持”英宗平叛。
元英宗对铁失的重用,竟然是剃头担子——一头热。英宗也没罢免他,毕竟他做得很隐蔽,再说英宗也找不到比他更亲,更有才的帮手。1322年,太皇太后答己驾崩,英宗感觉春天来了,铁木迭儿却感到冬天到了。他作恶多端,靠山倒了,得罪的人还多,而英宗还给他玩心理战,很快“老铁”就在担惊受怕中郁郁而终。
英宗立即报复“老铁”,查他结党、贪腐、陷害忠良,将他抄家,杀其长子八里吉思,他担任知枢密院事的儿子班丹被免,永不叙用。“老铁”的治书侍御史锁南也被英宗连降数级,成为了翰林侍讲学士。铁失这时跳出来了,奏请英宗对锁南恢复原职。英宗当然不同意,不过也怕气着大舅哥,让“小铁”又兼任忠翊亲军都指挥使、左右卫阿速亲军都指挥使、太医院使,领广惠司事等职。
铁失还是不满意,毕竟英宗对外人拜住信任、重用达到了极致,比答己重用“老铁”还厉害。英宗升任拜住为右丞相,同时又不设左丞相。英宗和拜住准备大干一场,为此他们一方面清算铁木迭儿旧账,一方面致力于全面改革。
清算为了改革,改革为了清算,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奔着兼得的哥俩好的英宗的拜住全丢了。改革虽然为了,但不仅仅是清算,因为一方面是为集权,一方面是为了利民,自然而然就会动了既得利益的奶酪。
既然要振兴要汉化,就非重用汉人不可,淮阳王张弘范的儿子张珪,当时的五朝元老后来的七朝元老王约,还有王结、吴险、赵世延等都提拔到重要部门。
为了节约开支,打破垄断,提高衙役工作的积极性,实行了“津助赋役法”。津助赋役法就是给衙役发地,粮食收成归衙役。衙役要工作就没时间一边上班,一边种地,只能雇佣佃户,佃户由此也获利了。
英宗裁撤了徽政院,徽政院是太皇太后干政的机构。“老铁”刚死,铁失就举荐八里吉思为御史,结果英宗查出他的贪墨,他瞬间被杀。看到这里您是不是有两个不解啊!
铁失是皇帝的大舅哥为什么胳膊肘往外拐,“老铁”都死了,被眼里打压了,他怎么还没见风使舵效忠皇帝与“老铁”撇清关系呢?原来“老铁”对“小失”有知遇之恩,小铁不胜感激 ,认老铁为义父。
铁失看到英宗改革,不仅侵犯了蒙古贵族的利益,而且“老铁”都死了,还不依不饶扩大化清算,杀了一批贪官和奸臣。铁失对皇帝阳奉阴违,加上拜住对铁失仇恨的进言,英宗对铁失也就有点疏远了。这种信号,让铁失非常害怕,他认为英宗要对自己下手了。铁失两手准备,做了最坏的打算。
一方面,他用迷信忽悠英宗。一群和尚,对英宗说天下将有危难,他们有妙招,妙招就是大作佛事,大赦天下。元朝都信佛,英宗不置可否时,拜住说话了。拜住说,他们,忽悠你呢!大作佛事,和尚们获利,大赦天下,那些个“老铁”余党获利。
一方面,铁失也在联络“老铁”余党,并勾结宗室。不出铁失所料,拜住不仅不迷信,反而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不只是和尚们忽悠,而是背后有高人,这高人就是“老铁”余孽的代表。拜住没指出余孽之首是国舅爷,也许他考虑的是疏不间亲吧。不过,英宗也能感受出来。英宗带着拜住以结束休假避暑为名回大都。
因为上都是顽固派的老窝,而大都才是维新派的地盘。
惊恐不已的铁失已经做好联络反对派的准备,并决定先下手为强。铁失与知枢密院事也先铁木儿、大司农失秃儿、前平章政事赤斤铁木儿、前云南省平章政事完者、铁木迭儿子前治书御史锁南、铁失弟宣徽使佚名,典瑞院使脱火赤、枢密院副使阿散、佥书枢密院章台、卫士秃满及诸王按梯不花、孛罗、月鲁铁木儿、曲吕不花、兀鲁思不花先杀拜住,铁失带人又闯入英宗大帐,手起刀落,英宗被弑杀。
英宗的改革能化解社会矛盾,提高集权,最多会实现中兴,但不可能会成为盛世。英宗改革匆忙,激化诸王矛盾,盲目信任国舅,除恶务尽,又没做好防患,才有了这个悲剧。
英宗还是年轻,据交接在改革中也有朝令夕改,奢靡腐化的情节,甚至还有吸鸦片的行为。英宗改革就是想让大元走出颓势,可他的改革完全失败,客观加速了元朝的败局,但远达不从强盛转向衰弱,从英宗杀宋朝废帝就知元朝早就走下坡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