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夏卷•匠作典藏•散文篇◇】《资福禅寺史略考》||□ 龚增元
《当代文学家·星夏卷》(当代文学出版社)火热征稿中!
知名·专业·权威
星夏卷·2021·总第四期
(网纸同步)
星夏卷
文学顾问:孔灏、相裕亭、徐继东、李锋古
□ 匠作典藏 □
资福禅寺史略考
(散文)
文/龚增元(河南)
资福禅寺是家乡附近的一座佛教圣地,鄂东有名古刹。庙宇巍峨,宝殿森然。殿中佛像慈眉善目。钟鸣大地,信众遍布浠罗;普渡众生,消灾解厄于民间百姓。
自小到大,也常到资福禅寺敬香吃斋,听经拜佛。历史传说不绝于耳。想作考证见诸文字,总因俗尘繁忙耽搁下来。年老又萌生此念。近日,余多方打听佛徒,访问信众,查找资料,终于对资福禅寺始建年代、古代规模、历史沿革、传说故事有个明晰线索,余便记之。
昨日,余与庙中童子、释道见法师得以相见。他双手合十,口念阿弥陀佛,迎我去佛堂客室小坐。我知庙堂礼佛十分讲究,需斋戒、沐浴、更衣,而我却浑身酒气,满肚荤腥,但见法师毫不介意,和颜悦色,以佛家礼仪相待。我虔诚之至,不敢在佛道面前造次。
释道见法师年近三十岁,早年毕业于蒲田佛教学院,己来资福禅寺五六年了。现任罗田县佛教协会副会长。只见他一脸慈善,一怀慈悲,每日端坐如山,诵经念佛,有时出外游方,普渡众生。昨日,他不紧不慢不急不缓地和我讲述着资福禅寺的历史沿革和传说。满肚子佛学问令我敬佩不已。
释道见法师翻开一些有关资福禅寺的历史资料,娓娓与我道来。资福禅寺原是浠水四大名山(资福、斗方、清泉、昭化)之首,1952年划归罗田,位于罗田县西南骆驼坳镇的西郊,距县城十公里。
资福禅寺始建于唐贞观21年(公元791年),原名灵鹫寺。庙宇庄严肃穆,厢房宽阔,是当时传播、讲习佛经的重地,后因五代十国之乱,寺宇荒废,香火稀少。至宋朝重修扩建,改称资福寺,佛事兴隆,香火旺盛,历200余年,是资福寺最为光辉的鼎盛时期。
据王葆心《罗田靖乱记》考证:南宋高宗(赵构)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有个绍恂和尚,化募百余万串钱,在原庙基上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资福法堂,后称资福寺(遗址在今骆驼坳西南一公里处),是当时罗田、浠水两县著名的古刹。庙前有4棵合抱不交的大银杏树占地数亩。当时香客不断,逐渐形成从张八塘至洞儿嘴长数公里略有间断的街道,因名法堂坳。元未兵乱,大寺庙和原街全毁。明初再形成集镇,即现在的骆驼坳,因街处山坳,形似骆驼,又与法堂坳音近,遂称骆驼坳。(摘自《湖北省罗田县地名志》451页)。
绍恂和尚重修扩建资福寺规模巨大:大殿呈梯级排列,一进九幢。殿基从现在的庙后至象鼻嘴外的公路边,主体建筑面积占地约16亩。庙的左右后侧建有厢房楼阁,常住僧尼近百人。游方的高僧、静修的居士、过往的儒人及社会名流,挤满了厢房楼阁,四面八方朝圣拜佛的善男信女,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形成吴楚之间重要的宗教文化活动中心和商贸集散都市。
元朝未年,徐寿辉发起反元农民起义,1352年进驻法堂坳,准备在资福寺建都,后因坳上水源不足,土质含金量不足,遂南移至浠水清泉寺称帝,国号天完,但资福寺仍为重要的军事基地。这里设有指挥部,建有箭道,点将台,开辟有可容五至七千人的练兵场。据说当年徐寿辉出入资福寺踏过的上马石,还埋在银杏树蔸下的数米处。
元朝灭亡后,又发生了朱元璋与徐寿辉争夺王位的激烈战争。1363年,徐寿辉兵败。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洪武。朱元璋怀疑心重,报复心切,一直视蕲州府辖地面为徐寿辉旧有势力范围,派重兵清剿,将资福寺和法堂坳大街全部烧毁,夷为平地,并下令不得重建。洪武九年又撤消蕲州府,将英山一带划归六安府,沿江各县并入黄州府,从组织上进行彻底瓦解。
由于这一历史原因,给资福寺的重建带来极大的困难。明初,庙周围的傅姓移民,曾在原址上建起一座小庙,瞿姓以不得一姓独战佛地为由,引发了不断升级的械斗、诉讼,迫使傅姓不得不聚族远迁。瞿傅两姓因争先重建资福寺所引起的冲突,实质是明王朝及其地方官吏变换手法,挑起宗族矛盾,阻止资福寺重建的具体表现。这种僵持局面长达百余年。
明嘉靖年间,北方蒙古人兴起,1550年又大举进攻明朝,直逼北京。明王朝为巩固统治地位,防备蒙古人的侵袭,在北部边界设九边派驻重兵防守,修筑长城1700多公里。为稳定民心,增强国力,在政策上有一些新的调整。公元1558年嘉靖皇帝对资福寺作出解禁的批示:千江朗月,万里晴天。意思是天下太平无事了,资福寺可以重建。并御赐令牌,上书令旨二字。高度评价资福寺在反元战争中作出的贡献,责成地方官吏发动群众重修资福寺,恢复正常的宗教文化活动,唤起民众,继承和发扬反元复国的光荣传统。
当地群众闻讯后欢天喜地,州、县官吏立即召开庙周围各姓氏的族长会议,议定按姓氏均摊重建资福寺经费,每姓选派两人,组建专门机构,负责重建事宜。当时,瞿姓聚居六都,张姓居骑龙殿山前山后,彭姓住严坳彭家圈一带,徐姓居九龙坳罗河塆一方,胡汪两姓居庙后曾高山脉的中段。这些姓氏都是江西移民,人丁繁衍,逐步形成大族,相对而言,胡汪两姓人丁较少。最后议定按五大股分摊经费,胡汪两姓合摊一股,各派一人参加重建工作。几百年都说是五大姓的庙,其实是六姓。
这次重建规模大为缩小,大殿一进三幢,49根梁架,正殿加厢房一共48间。前殿中央供奉释加牟尼佛,背后是海岛,左上角有千手观音,右上角有达摩祖师,东西墙上分别是24诸天和18罗汉,进门两侧还有韦驮、文殊、普贤等佛。中殿楼上供奉玉皇大帝。上殿有三官及三官娘娘。上殿东西侧为西客堂,为五大姓召开佛事会议之处,东侧为之佛堂,是游僧和名人学士居住或休闲之地,至清朝统称东西客堂。右上侧有厢房数间,为僧尼居住之所。
重建的佛殿,正门扁额上悬挂御赐令牌,金光耀眼。佛事活动主要是按期举办三元法会。正月初一至十五元宵节为上元法会。各姓氏的人都要沐浴更衣给佛祖拜年。各地的狮子、龙灯、采莲船和各式各样的民俗技艺都要来庙竞相表演。整整半个月,钟声嘹亮,锣鼓喧天,炮竹响声不断,人潮如涌。贺新年庆新春的气氛极为浓烈。
七月初一至十五是中元法会,晚上唱半个月的戏。或大戏(京汉楚剧)、或釆茶戏(黄梅剧、东腔)、或皮影戏。此时,秋高气爽,男女老少,结伴来庙看戏。剧场周围茶棚高张,提篮叫卖的小吃随手可得。台上依依呀呀,台下熙熙攘攘,充满和谐欢乐的乡士气息。
十月初一至十五是下元法会,最热闹的活动是:出会。出会时用木轿抬着佛像,48个僧尼敲梆击罄颂经护驾,随后是锣鼓、笙箫、锁呐。参加出会的人有扮八仙、七仙女、醉公、蚌精………等各式形象人物。还有踩高桡、耍大刀等各种武术队。一路上锣鼓震天动地,鞭炮烟雾弥漫。每到落马处,要颂经赐福,进行技艺表演。出会的人越聚越多,行则象长龙,望不到首尾。一到落马处,人山人海,铺天盖地,锣鼓锁唢,热闹非凡。表现了百姓们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佛祖保佑的民间鸿运。这样的佛事活动传承三百余年,逐渐成为当地的风俗习惯。
清朝未年,虽内忧外患,战乱频繁,佛事活动时有中断,但稍一平息仍照常开展。
1927年,据说是董必武派人来办农会。会址设在资福寺,会长王心海。下设闾长、组长,五大姓的人都参加。那时,穷苦百姓打着小红旗,喊着推翻三座大山,打倒地主恶霸的口号,从资福寺出发,沿着出会的路线开展大游行,大宣传。声势浩大,影响强烈。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资福寺办农会在浠水县的革命史上是难得的壮举。也是资福寺极为光辉的一页。这次农民运动,庙内仅波击泥塑佛像,庙宇保存完好。1936年五大姓又筹资请塑像艺人王甫卿将泥塑佛像重新修复,佛事活动照常举办,仅下元法会的出会大典,改为旱年求雨之年举办,一般年岁从简。
1949年国运更新,当家作主的人民大众,重整山河,先破后立。1952年拆除大殿,仅留厢房数间供僧人居住。1956年在大办农业的高潮中,砍掉桂花树,拆除厢房,将庙基平整为水田旱地。至此,具有1195年的古刹,仅有两棵三人环抱不交的银杏树蔸,年年依旧长出鲜嫩的枝条,超然洒脱,迎风招展。夜深人静,时有信徒在树蔸下焚香叩拜,悄悄将写有有求心应的红布旗挂在树枝上,表示对佛祖的虔诚信奉和对资福寺的怀念。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国家强盛了,村民富裕了。当年银杏树蔸抽出的枝条已长成大树,每到秋季金叶生辉,硕果累累。(1991年有重建资福寺的愿景,未能如愿。)1992年说不清是谁,发现银杏树的枝杈上长出许多的树瘤,近似倒立的人形。他顿时悟出是菩萨,大声惊呼:菩萨到了!消息传开引来许多人前来观看。于是重修资福寺的话题成为当地一时议论的焦点。当年有僧人法正和安徽在当地招亲落户的孟祥春等人,顶着层层压力,克服重重困难,搭草棚,盖尼龙,做了拆,拆了做,建起了一座平房小庙,改称资福禅寺,日夜香火不断。从此拉开了资福寺重建的序幕。
资福寺是名山古刹,风景优美,山水秀丽,千百年来流传有许多耐人寻味的佳话。元未白莲教教主彭莹玉,为徐寿辉选择帝都,曾实地踏勘,称赞资福寺:近看两山紧抱似双凤朝阳,远观有九十九个山嘴环拱是莲花宝地。其山脉发源于天堂寨,经紫山垴,至此由西南折转东北,形成曾高山脉,有回龙抱珠之势。外围有黄泥尖、华桂峰等群山依托,山环水绕,土地肥沃,商贸繁荣,交通便利,是建都立业的圣地。
历代独具慧眼的山人游客,观其这山这水这地,赞其自然风光,颂其诗情画意,年深日久,而有:资福八景之谓。如:尖峰曰出,月照莲台,虎头岩上虎跳岩,骆驼送宝自然来,骑龙殿上龙吐雾,望江垴上望江帆,观音瀑布泻千里,白莲涌水衬莲台。还有顺口溜:出了南门河,三狮二虎赶骆驼,骆驼不愿走………等,赞扬这里山势山形奇特。如狮如虎,奔跃匍匐,有生机勃勃的灵性。更有传说:龙王岩后山有金牛,金竹,虎母山观音庙有金杯、金筷子,尖峰寨有梭罗树,积谷仓,段家山有金犁、金耙……赞颂环资福寺的山山水水遍地皆金,处处都充满珠光宝气。诸如此类传说不胜枚举。总之,古往今来的人都异口同声称赞资福寺是一方风水宝地。
资福寺的山并不高。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有关资福禅寺的神灵故事也是十分感人的。据说庙里有口井通海口。当年绍恂和尚重修扩建资福法堂,需要大批梁架,一时难以备齐,急得睡不着觉,愰惚中看见龙王从井里出来,说是从海外仙山运来一百根梁架,可于某夜从井中抽取。绍恂和尚大喜,选出力气大的僧人,按龙王说的办。结果抽出九十九根,鸡叫了,还有一根刚抽出水面就抽不动了。绍恂和尚感叹,世上的事即使有神仙保佑,也要靠人抓紧时间,加倍努力才行。但他又回头一想,天下也难有十全十美的事。他无怨无悔。从此视那口井为神井,设栏保护,不让庙外人知晓。几百年来,有不少人想寻找那口井,有人说在释加牟尼佛的座殿下,有人说在庙外的池塘里。现在更难寻找了,不知井里那棵神树还在不在?恐怕龙王也忘了这事。传说庙外还有个盐洞,地址大约在现在的银杏树蔸下。出盐量可供九十九个僧尼食用。后来有个住持僧,嫌盐少了,他想盐多变卖坐而取利。于是求山人。山人说:此地只有九十九个山嘴,地气不足,何不让僧尼挑沙运士再堆一个山嘴,何愁出盐不多呢?这个住持僧信心十足,按山人说的办。哪晓得这个山嘴塞住了海口,结果少的去了,多的不来,什么都没有,只留下白费力气堆起的山嘴,这个山嘴还在榨伙塆反背的公路边,至今当地人还空叫它为盐山。
。五大姓重建资福寺,雕神像要一棵树蔸周正树杪完美的大樟树,决定用高价购买。樟树塆的人视此树为风景宝树,不同意出卖,但又怕五大姓人多势众强行盗伐,着全垸人合力防守。奇怪的是每到夜深人们熟睡之后,就听到锯树声,或树被锯倒的巨响,起床一看又什么都没有,那棵树还好好的。后来发展到白天时起旋风,飞沙走石,弄得一塆人不得安宁。塆里有明事之人,在树下焚香叩禀:既是菩萨显圣,要这棵树修像,弟子愿说服全塆人,张灯结彩,把树送到资福庙里去,只是李姓移居至此,人丁不多,势力不大,望佛祖保佑全塆平安,发富发贵。
樟树塆的人将这棵树送来之后,雕匠用蔸筒雕刻释加牟尼佛像,第二筒雕刻达摩祖师神像。这两尊佛像一直沿用到1950年,享受香火达400余年。樟树塆也因此人丁繁衍,名震一方。直到现在骆驼坳还有这个说法:郭家大塆发富,樟树塆发官。
资福寺有六口钟,有铜铸的,有生铁铸的。其中有一口是由专人负责,专项募款,要铸一口五大姓都能听得到的响钟,并把负责人和捐款人的名字铸在钟上。这项工作在当时还很艰巨。花了不少钱,账目也不很清。据说在庙内设有30座化铁炉,烧了几日几夜,铁水总不够用。后来,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往炉里丢下几枚钱币,马上铁水上涌,把钟铸好了。拆去钟模后一敲,骆驼坳街都震动了,周围十里八村的所有各姓人都听得到,所以流传有金钟一响两县闻的说法。再一细看,所有捐款人的名字清清楚楚,唯独督修的名字一块模糊。督修很不高兴,责怪铸匠的技艺不高。铸匠说:我铸钟不说一百,也铸了九十九,这种事我见得多了,贪财坏名,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这是天地的法则。责己尚可,怨人何益呢?
资福寺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历代有许多名人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足印。传说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来寺观光,与僧人谈经论道,恋恋不舍归去。元未,徐寿辉、陈友谅等起义军的将领,彭莹玉和他的外孙女等白莲教的主要人物都住在资福寺。这个时期,流传的故亊甚多。如徐寿辉在攻克浠水时,有马折前蹄徒步杀敌,所向披靡的英勇事迹,后人在石牌上刻出图像,立于牌林,以示纪念。彭莹玉微服私访,感化百里险的强盗,改恶从善,皈依白莲教,成为徐寿辉属下的一员猛将。在反元的战争中,从湖北攻入湖南,势如破竹,元军望风逃窜,后战死于四川。他的家乡人在白莲立大王庙,供奉如神。
据说彭莹玉的外孙女,年轻漂亮,武艺高强,常单枪配马深入乡里,宣传白莲教义,发动群众参加起义军。有一次,她正集中全塆人开会,一小股元军潜入塆中放火烧屋,企图在混乱中将她擒获。她临难不惊,镇定自若,号召村民拿起锄头、冲担,齐心协力消灭敌人。结果将这股元军全部消灭,整个塆的房子都烧光了。尽管事隔600余年,这个塆至今仍叫火烧塆。
明未,著名哲学家李贽,曾隐居麻城,后来资福寺,居于之佛堂著述讲学。他反对迷信孔孟之道,主张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个性,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他的思想表达了当时大部分人的愿望,许多名人、学士登门求教。他的著作成为当时读书人争先抢读的热门书籍。据说,李时珍、万密斋先后在资福寺与他结识,感情相投,过从甚密。李贽离资福寺后,当地文人学子改之佛堂为贽赋堂。以示对李贽的崇敬。直到李贽被明朝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他的著作也被列为禁书,贽赋堂也很少有人叫了,改称东客堂。
民国时期,原国民政府总统副秘书长瞿赢先生,家住庙后曾高山脉的西南山脚,距资福寺不足五公里。他从小就熟知和热爱资福寺。晩年退隐归田,寄兴于资福寺的山山水水。他布衣草帽,杵杖独行,勘察法堂坳的遗址,对其街道布局、河流、道路、城堡都作过考证,有时入庙与僧人聊天,或与庙前庙后的村民座谈,他喜听有关资福寺的遗文逸事。他对资福寺周围的山光水色远观近察,怡然自乐,不知劳累。他在曾高山下的白马坳,被当地农民徐文林误认为是偷鸡贼,捆绑审问,后有徐少怀认出是瞿大老爷,即叩头认罪。他拱手微笑说:不知者不为罪。在上贡冲对面山上,他查看地势地貌,留连忘返,竟至独宿山中,说是体验地温、地气,听地脉的动静。这些故事,至今还传为美谈。在他住屋后的山坳上,他建有一座凉亭,亲笔题写对联:吴头楚尾通衢地,江北淮南会一都。他常独步亭中,面对法堂坳的遗址,思古之幽情和渴望天下归宁的意愿油然而生。他热爱家乡,热爱资福寺的山山水水,竟至临终前,还要沐浴更衣,叫家里人抬他在前后山上慢慢地转上一圈,依依不舍地说:一台好戏,没有看完。
资福寺居住过许多高僧名尼。若论僧德千秋,名垂史册的当然是绍恂和尚。其后的僧尼爱国爱教,宏扬佛法的精神与佛同在,但其行止实录无从考证。尚能知晓的是清未民初的静贤法师。其人佛行严正,宽厚慈祥。每日早课晚课,每年三会有条不紊,坚持经常。庙内清静整洁,布置高雅。如东西客堂,有条台、太师椅、墙上有名人字画,顺治皇帝,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的楠木条屏尤为醒目。时有游僧,仙客或入庙问事的村民,他都要迎入客,敬之以禅茶,奉之以斋饭,谈经论道,消灾解厄,态度谦和诚恳,诲人不倦,百问不烦。因此,他在社会各界享有厚望,当地村民奉为高僧、仙人。他临终前留下遗书:坐缸火化攀净土,应将凡体化清烟。他的丧亊办得十分隆重,并立塔纪念。当时群众称赞:功成和尚徐静贤,素净诚心事佛虔,凡体火化归西去,七层塔葬永流传。这座塔,毁于1958年,这座山,当地人还称为塔山。
接任的住持僧海正,行武出身,文才出众,吃花斋,办亊果断,很有气节。1927年资福寺办农会,他预感到佛像佛事会招受损伤,事先将皇经藏于桂花树上,将木雕神像分散隐藏于乡下,把损伤降至最低点。
民国时期,常有人在三官堂办私塾,老师讲课,海正法师喜欢坐在走廊上,一边品茶吸烟一边听。老师偶有字音读错或讲解不当,他课后及时指正,说是不能贻误学生。以至不少学识不到位的先生不敢在此设馆。
1941年日冦侵犯浠水、罗田,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把他也抓去了,强迫他吃猪肉、狗肉,不给素食吃。海正法师平时并非不吃肉,但在关系到国格、佛规的重大原则时,他饿死不吃猪肉、狗肉。日本鬼子毫无办法,只好把他放了(日本人也假称信佛)。解放后,海正法师已是暮年,还牢牢地保藏着皇经。大有人在皇经在的气概。临终前又将皇经转移至虎母山关帝庙,叮嘱师友妥善保存。海正法师圆寂数十年了,当地人对他还很怀念。
资福寺剩下的文物不多了。最为珍贵的是那棵古银杏,它是父传子,子传孙,坚定不移地守护在这里千余年,它是资福寺兴衰的见证。还有那部皇经,它是资福寺的灵魂,数百年来,几经波折,是难得的国宝。某某年,法正师傅从虎母山关帝庙请动皇经交县有关单位。幸喜它还完整保存在罗田县文化馆。
人们也不会忘记那棵香飘十里的桂花树,它曾以茂密的枝叶护卫皇经,竟然风吹不动,雨淋不湿,被誉为藏经桂。1956年被砍后,瞿海文先生视之为灵物,将钱买下,做成桌子置于堂屋,妥善保存。资福寺重建后,将其洗刷一新,焚香叩首,送归佛殿,当为一宝。据说桌子送到佛殿后,桌面高兴得流出了泪水。
资福寺有过无庙的短暂时期,但有此三宝连接传承,其佛光灵气融贯一体,旧貌新颜,千年古刹的根基尚在,普渡众生,消灾解厄的灵性仍存。现在的资福禅寺,在住持释道见法师及其佛弟子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十余年的整修扩建,已初具规模,正殿两幢,前幢楼上供奉玉皇大帝,楼下为四大天王殿,左右两侧有厢房两层数十间。后幢为大雄宝殿,建筑风格既保持四面翘角,琉璃红瓦的古典风韵,又有钢筋水泥框架和彩色地板的时尚风貌。庙宇雄伟庄严,水、电、路配套设施齐全。庙内绿树成荫、花坛锦簇,清爽宜人,香客不断,信众如流。1993年报罗田县注册,1996年获湖北省核准为宗教活动场所。近年来除日常佛课外,已举办较大的法会50余次,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广大信众的踊跃参与,香火旺盛,佛事兴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希望有关领导和单位,僧俗大众,都来关注资福寺的建设和发展,挖掘千年古刹丰富的文化遗产,用发展的理念抢救、整理、激活以资福寺为中心的民风民俗,把资福寺建设成为健康活跃的宗教文化活动场所,让所有善男信女都自觉地爱党爱国爱教!为国赤胆忠心,多作贡献!向佛清静俗尘,行善积德!
当代文学家
2020.07.02 started publication
作者简介:
龚增元,湖北罗田人,年愈古稀,微信昵称老者,现居乡下老家。大学文化,从亊中学教育近半个世纪。酷爱文学,退休后尝试写作,所写文学作品多发表于纸媒、网络公众平台,《九天文学》特约编委。著有《耆年杂集》,《乡土情缘》。
微信、邮箱投稿皆可。邮箱投稿需加总编微信提醒方有效。
——总编微信:cmj86188;
收稿邮箱:1030221204@qq.com
——投稿细节,六素齐全。来稿依次呈现——
◇第一行:题目
◇第二行:文/作者(省份)
◇第三行开始:正文
◇文末:个人简介+邮寄地址(含手机号)
+风采照。
——邮箱收稿:粘贴,并同时以附件形式上传文档后发送。
文学顾问:
孔灏
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连云港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市作协副主席。
文学顾问:
相裕亭
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副秘书长。
文学顾问:
徐继东
文学顾问:
李锋古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本刊法律、书法、摄影顾问及主播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