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论调胃承气汤与用药法度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伤寒论》

调胃承气汤方: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升 大黄四两(清酒洗)

上三味,切,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以调胃气。

“不吐不下”,这是针对栀子豉汤说的,发汗吐下后心烦不得眠,那是虚烦。

经过吐下之后,里头没东西了,所以,这个烦是虚烦。

如果有阳明病的外观,像我们前面讲的,确定为阳明病的病型:外证是发热汗出、不恶寒但恶热;腑证就是胃家实。

这类的阳明病,没经过吐和下,这种烦躁为实烦,是胃家实的烦,可与调胃承气汤。

(本条)这是简文。

调胃承气汤这个方药前面也讲了,这在承气汤中是最轻的泻下剂。

调胃者,就是胃不和,而用这个方子加以调。

看它起的这个方名不像个大泻下药,主要的在甘草这一味。

大黄配合芒硝泻下相当严重。

大黄这个药能涌下,它刺激肠膜蠕动,使粪便很快往下走;芒硝能够软坚祛热,里热结成坚块的东西它(芒硝)能够将之稀薄了。

所以这两个药物合到一起,泻下的力量相当的重。

古人有句话,大黄不配伍芒硝,就像快刀无刃似的。

快刀不开刀,它发钝。

这两个药物搁到一起泻下非常猛峻,可是配上甘草这个药,就能够缓其猛下。

甘草这个药,我们在临床疾病有急迫的情况,病人疼得急迫等,或者是各方面的急迫,比如烦躁急迫等等,它(甘草)能够缓解症请的急迫,如反复睡不着觉,或肿痛得厉害,所以甘草它也缓痛,人体有急迫的病情这种情况用甘草。

这是对治疗方面说。

那么它(甘草)对药力也起缓解的作用,所以咱们用泻下药,要是配上甘草就不会虚脱,所以叫调胃承气汤,它(甘草)使药的作用缓缓发作,所以它调和胃气。

甘草这个药我们在临床上观察也是这个样子:如果大泻下、大利尿剂,要求(起效)快,甘草用不得。

你看五苓散、猪苓汤,是利尿里头最厉害的,都没用甘草。

那大承气汤、小承气汤也都没有甘草,那(些方药)都是利于速下。

调胃承气汤,搁个甘草叫调胃,就是缓于调之的意思。

那么,(调胃承气汤)这个方剂是不是大泻下?是的,你看这个分量就看出来了,大黄是四两,古人一两合现在就是三钱,咱们现在用克计算就是9克,那么四两,三四一两二,一两二是顿服,药量很重了,你看它后头写的是顿服,我认为这是错的。

在太阳篇里头那个调胃承气汤它说是“分再服”,两次,两次也是很重了,六钱大黄,也就不轻了。

而且芒硝(半斤的“斤”)它是个错字,半斤错了,是半升,古人一升就是小一点的茶杯这么一茶杯,半升就是半茶杯。

(假若真是)这个半斤更重了。

但是半茶杯也不轻,要是顿服的话那就了不得,再加上大黄(药量太重了),就是有甘草也不行。

所以对于古人的方子,我们不要死于它的分量,那么根据用这个调胃承气汤(的实用药物用量),这几个承气汤都是的(这样的用量原则)。

“少少与之”,虽然方剂的量挺重,一回别给他吃那么些,也行啊。

我们在临床应用之时,一般调胃承气汤的大黄顶多用四钱,一般就是三钱,就是现在说9克、10克就行了。

芒硝是分冲的,咱们现在是两剂煎法了,芒硝可以搁12克,一回搁6克,两煎嘛。

甘草搁6克。

这是一般用调胃承气汤的药量就蛮好。

那么遇到轻病,我们一煎药也可以分两次用,就是少少与之。

如果遇到重症,我们也可以根据情况略加泻下药。

这个书是有些传抄错误的。

它(调胃承气汤)的分量也是一样(也可能有传抄错误),古人说是匀两次吃,就是两剂,要是两剂大黄就是四两,一剂就是二两,二两就是六钱,也是够重的,所以我们在用的时候不必一定按着(原书)这个分量。

(0)

相关推荐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三)

    我们辩证虚实,阳虚的人,汗后亡阳,阴虚的人,汗后亡阴,发汗以后,恶寒怕冷为虚,恶热怕燥为实.虚寒当温,实热当泻.我们只要知道这个基本概念了以后,就知道该如何来调理了,是用附子来温阳还是用大黄来泻热,这 ...

  • 承气汤系列(6)大黄甘草汤

    今天学习调胃承气汤的加减方,把调胃承气汤放在前面作对比. 现代剂量参考<方剂学>(第十版) 调胃承气汤 大黄四两(12g),去皮,清酒浸         甘草二两(6g),炙   芒硝半斤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三一)

    有阳明证,不吐不下,心烦,为什么不吐不下呢?因为胃肠里的津液不够了,胃里没有津液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胃气不和,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就停在了胃和十二指肠这个地方(见下图),食物搅碎以后,本来是要顺着津液从十二 ...

  • 跟我记方剂6-寒下剂:大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第二章泻下剂[要求]1.熟悉泻下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2.掌握:大承气汤.温脾汤.十枣汤.麻子仁丸.3.熟悉:济川煎.黄龙汤.4.了解:增液承气汤. 2-1寒下 大承气汤:大黄(后下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小陷胸汤的用药经验

    守正学堂 今天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伤寒论> 还有一种小结胸,"小结胸病,正在心下",也通顺.<玉函经>是&quo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人参的用药经验

    守正学堂 守正学堂 今天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伤寒论> "太阳病,外证未除",当然这是吃了发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身如虫行皮中状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身如虫行皮中状 守正学堂 守正学堂 今天 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伤寒论> 阳明病里热蒸汗外出,依法当多汗,如果反无汗,原因有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病有出入,方子还是得加减变化

    守正学堂 守正学堂 今天 第18条: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喘家",平时就有喘的人叫喘家. 那么他患了桂枝汤证,你打算也给他作桂枝汤服之,可他平时就喘,当然得了外感他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炙甘草汤非“复脉”

    守正学堂 昨天 第177条: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脉结代"不一定要用炙甘草汤,但是"心动悸",血不足以养心则心动悸,真正的由于虚,现在(的术语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反不恶寒,不欲近衣

    第121条: 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 这个是陷入里的热比较重. 太阳病,宜发汗不宜吐,而医误吐者. 太阳病在表,应该发热同时恶寒,现在"反不恶寒&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渴欲饮水,水入则吐

    第74条: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六七日不而烦",原先这个人得的是中风证,中风没有不发热的,在六七日这个过程,当然暗中就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什么是“胃家实”

    守正学堂 今天 我们研究阳明病,就是我们说的里阳证,就是研究病邪充实于胃的这么一种病. 实和热都属阳,所以这就是阳明病. 那么这一章书就是辩阳明病了.前面是根据阳明病有这么些不同的来历,他说太阳阳明.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太阳病之风温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假若发汗的话,发汗最伤人津液.里头有热,就怕发汗,你越发汗,它越热,像壶在炉子上坐着似的,火蒸着它,你再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