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夏,扬州西湖镇发现一座西汉时期的夫妻合葬墓。据《西汉董汉夫妇合葬墓考古发掘》介绍,椁棺室内北侧男主人棺内发现一套铜制龟纽子母印,分别刻有篆书印文“臣汉”与“董子翁印”。印章或为墓主人的身份信息,惜史籍不载,生平无考,由配偶墓规模推测为驸马。南侧女主人棺木则较男棺尺寸更大,疑似诸侯王女,墓中出土942件(套)琉璃金玉等随葬品,昭示身份不凡。当中有一件透雕出廓螭纹玉佩十分奇特。此玉佩现藏于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2019年1月南京市博物馆总馆开幕的《铲释三城——宁镇扬三地考古成果展》特展中展出。我们将这件“周文王百达之佩”发布在 @杭州宋代玉器艺术馆 微博上,引起了一些玉器爱好者的转发讨论,阅读量也攀升至3791人次,那籍此对这件透雕出廓螭纹玉佩稍作探讨。(当然也欢迎大家关注 @杭州宋代玉器艺术馆 微博呀
)
玉佩内环刻铭“周文王百达之佩”篆字,外镂出廓螭虎环绕。虽自铭为商末周初的文王玉佩,然其形制及铭文,与商周时代玉器风貌迥异。特别是螭虎纹饰在汉代玉器中相当流行,因此可能确是一件汉代托古之作。想必董氏夫妇生前得到这块“古玉”时,可能也当作周朝旧物,视若拱璧,最后带入墓中随葬。《老子》云“三十辐共一穀,当其无,有车之用”,说的是车轮。这块玉佩的造型设计正是车轮。如其圆环为心,即为轮穀;外设支柱三组,共十五根,亦如辐条;并接三条弧圈,模拟轮辋动势。整体观之,犹车轮冉冉转动模样。而车辋外灵动环绕的螭虎,似正驭动这枚独轮,又为这件“轮佩”添上几分仙气,也十分符合汉代人寻仙问道的心理需求。所刻“周文王百达之佩”铭,周文王无疑是指周代的开国始祖—文王姬昌。“百达”可能是吉祥祝词,也可能是指文王将玉佩赐给周代八士中的南宫伯達伯適,也正是随州文峰塔M1曾侯與编钟中曾侯與口中的始祖南宫伯适:伯适尚谋,左右文武,达殷之命,抚定天下。据《说文》云“达”为“行不相遇也”,也可以理解为尽管前进没有阻碍,有通达之意。再看这枚“车轮”形的玉佩,作为至今还是陆上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核心构件,象征着人生事业之路通坦平顺与畅达。我们不难理解汉代人设计这块玉佩的背后希冀,是祈求如转轮般通达于世间,乃至天上地下,无所阻碍。周文王是先秦以来古人尤其是儒家所尊崇的仁王。《史记·周本纪》云“生昌(姬昌)有圣瑞,古公遂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纵观周文王一生,其实并不太平。《古本竹书纪年》载“文丁杀季历”、《吕氏春秋》云“王季历困而死,文王苦之”,其父为商王所害。而后姬昌继位为西伯,多行仁政,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商王纣就将他囚于羑里,经闳夭等人贿商王珍奇异宝方得出释。此后,西伯见时机成熟,密谋实施翦商,先伐犬戎、密须,后败耆国,伐邘、伐崇侯虎等。多年征伐四方,铲除各地的商王方国。《论语·泰伯》云文王时,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为武王推翻殷纣暴政打下坚实基础。“车轮”之佩,“百达”之意,也正与文王顺应天命、贤达爱仁的故事契合。虽然此玉佩不是真正的周文王遗玉,但也并非汉代人随意伪造之物,在汉人眼里,周文王是达则兼济天下,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的圣人,确是暗含着古人思贤慕达与往来不穷的美好愿景。安车一般驾驷马,王车的车轮为朱红色,车盖为青黑色,金属器件涂金扬州汉墓出土的这件“文王玉佩”虽非商周真品,但以目前考古资料所见,的确有件西周早期玉器与周文王有关。1993年山西天马曲村北赵晋侯墓地西周晚期M31曾出土刻铭玉环,出土时位于墓主人背部,环上隐约可见尸骨肋痕。此玉环素面,一面刻有十二字,李学勤先生释为“玟王卜曰:我眔唐人弘战贾人”,大意为周文王占问与唐人联合攻打贾人(陈剑先生《释“琮”及相关诸字》认为非“贾”字而是“琮”,甲骨文中亦见的方国名,或即崇侯虎)。这件与周文王有关的玉器,或为周成王封唐叔虞之前的唐人所刻。后唐人作乱,为周公灭之,周成王又桐叶封王弟于唐(古“桐”“唐”同音),晋侯燮迁都于晋水旁,便将国号改为“晋”,这块玉环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晋国的财产被随葬墓中。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浙江省收藏协会玉器委员会 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玉器鉴定专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