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残篇之十四 得道之一:穷理尽性——入道
原著:无极道人
生死轮回一场梦,
迷悟只在一念间。
俊鸟出笼游太虚,
大道无极任逍遥。
穷理尽性一词我们在讲以物观物的时候讲到过,原文出自《易经‧说卦传》,宋代邵雍又在其著作《皇极经世‧观物篇》加以阐述。穷理尽性就是穷究事物原理,洞彻万物本性,但那时讲的只是在某个领域内小范围的穷理尽性,现在我们要把穷理尽性的范围扩大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达到易经所说的“穷理尽性,以至於命”,才能真正的入道。
我们前面讲了求道的几种思维模式,以经验思维为主的格物致知,以逻辑思维为主的以物观物和以辩证思维为主的知行合一,经验,逻辑和辩证是现代社会的主要思维模式,也是我们人类最基础的思维模式,这些思维方法不仅可以用于求道,能够让我们知道、悟道和证道,还可以应用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指导我们如何面对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但是,问道和求道的目的是为了得道,为了让我们的思维模式更加完善,让我们的思想境界进一步提高,那么我们就说一说下一步应该如何去做。首先,我们要把这几种思维模式熟练运用,然后,再将这些思维模式的适用范围进行拓展延伸,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做到真正的穷理尽性。具体方法如下。
前面我们说过,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在变动,变动之处就有矛盾,这个矛盾就是我们道家所说的“机”,矛盾之处即是“天机”所在。道家认为“处处皆是天机”,那么如何发现并识破这个“天机”,这就需要我们具有丰富的经验,能够细致入微的观察事物,发现事物的矛盾之处,然后用辩证思维去深入分析,逻辑推理得出新事物,再通过实践去验证这个新事物,最终得出结论,再然后将之变成自己的经验。如此反复,不断强化,久而久之,就能够随时随地洞察天机,我们的思维就会上升到理性思维,达到入道的境界。
这次内容过于抽象,我们多举几个例子来解释。比如,我们计划上午去银行办理业务,下午去某公司催款,那么上午银行业务办理的很顺,是不是意味着下午的催款之事也会很顺,因为这两者都与财有关,都具有财务属性,我们便于联系在一起。再比如,我们下午要去谈合作,结果中午跟同事一起吃饭,因一些琐事吵了几句,闹的彼此不开心,那么下午的合作是不是也会因交流不畅,而不欢而散呢。再比如,我们今天计划去某地办事,结果路上遇到全是红灯,又时不时的堵车,然后办事地点又很难找,七绕八绕才找到,最后事情办的很不顺利,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红灯、堵车、绕路和办事不顺两类不相干的事联系在一起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预兆,如果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善于分析并归纳总结,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处处皆是天机,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开放式的信息库,信息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只是我们不具备发现和读懂这些信息的思维模式,所以说世界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会发现,讲以物观物时的穷理尽性是根据某一类事物的现象来推求此类事物的原理或本质,是同一类事物的阴阳两面,在同一个范畴之内。而现在我们说的穷理尽性则是通过不同类事物的现象来推求不同事物之间的本质的联系,超出了原有同一类事物的范畴。这种在两件或者多件完全不相干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才是真正的穷理尽性,才是易经的本意,同时这也是易卦卦象的本质,易学预测的原理。
在易学预测中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之为外应,外应即是天机,善易者不占就是因为熟练掌握了外应预测,时时洞察天机,所以不再需要使用易卦。相关的内容我们以后详解,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先看一看《梅花易数》的三要灵应篇。
我们讲入道之后具有理性思维,便能够洞察天机,不会再因琐事而纠结,可以让我们身心得到解放,能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天知命,随遇而安。但这只是身心的解放,并没有解脱,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修道,而且只有通过实修才能够让我们得到解脱。道家修行讲究清静无为,佛家修行讲究戒、定、慧,至于为什么要静,为什么要戒,我们则需要先从理上弄明白。理通了,心中明了,然后再修,就会事半功倍,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开始讲理,天理、地理和物理,讲完理之后再回来,讲解如何去实修。
现将求道方法,思维模式以及内容总结绘制如图,纯属个人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无极道人乘鹤去,
空留残篇八十一。
谁能解得其中意?
不枉人间走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