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为什么不像“闽”?因为姓“赣”

作为福建最另类的民系,闽西客家人因“地利”而至“人和”,“天时”在这里起不到任何作用了。

福建号称是中国的方言博物馆,吴语、赣语、闽语、客家话均有分布,与吴语、赣语仅小片区分布不同,在闽语一家独大的大环境中,客家话能独占整个闽西实在难得,当然这份难得并非来之不易,而是福建地形的必然

中国汉语方言

在“客家”一词被创造并应用在这群具有明显汉族民系特征的人群前,闽西人并不知道自己原来可以自称为“客家”,因为他们从唐代开始,便是这块土地的主人,且有统一且识别度极高的代称,“汀州人”。

随着汀州八县被分属于三明和龙岩两市后,客家人的叫法反而后来居上,成了闽西人的代名词,而他们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也因此更加浓烈。

故而说起闽西客家人之前,我们应该先把目光瞄向一山之隔的江西南部-赣州,那里能找到闽西的源头,而不是在福建其他三区中苦苦寻觅

福建方言

江西,是一个被现代人淡忘的“古代望省”,她本是江南的成员之一,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发过强光和强热。

当福建还是闽越蛮夷时,江西已然是长江流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当福建还在苦苦追求衣冠南渡充实人口时,江西已然是解决温饱奔小康的世外桃源;当福建在宋代引领中国科教之风时,唯有江西能让福建甘拜下风。

故而,纵然武夷山脉高如天堑难以逾越,但只要些许辐射,便足够闽西迎来大发展了。

江西地形图

闽西的近邻赣州,被中原王朝发现的年代极早,秦始皇派出五十万大军南征岭南时,便有一路军队镇守庾岭界,并因此设置了南壄(yě)县。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赣南发展迅速,南壄(yě)县以东分别设置了赣县和雩(yú)都县,其中雩(yú)都县与福建比邻,此三县便是赣州西、中、东三个方向所有建置县的源头

三国吴嘉禾五年(236年),由南壄(yě)改名而成的南野县分出南安县(后成南康县),以赣县西北地设平阳县,析雩(yú)都白鹿营地置阳都县(后改宁都县)

南朝梁大同十年(544年)于雩都县南设安远县

隋开皇十年(590年)改安远郡为大庾县,唐永淳元年(682年)分南康县东南地设信丰县。

南唐保大十年(952年),改南康县上犹场为上犹县,隔年(953年)析信丰县置龙南县,升雩都县瑞金监为瑞金县,升宁都县(时为虔化县)石城场升为石城县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以原废平阳县地设兴国县,划雩都县东南六乡置会昌县。

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分上犹、大庾、南康三县设崇义县,隆庆三年(1569年)析信丰县置定南县,万历四年(1576年)析安远15堡建寻乌县。

从以上建置顺序可知,以赣江为交通纽带,由北而来的汉人向逐步攀升的地貌南行,他们最早在秦汉之际于章、贡二水汇流处分成三县聚集而居其东雩都县以贡水为凭,其西南壄县以章水为倚,中间赣县以二水为核.

和东吴人开发闽北同期,赣州北部的宁都、兴国、南康因靠近移民源头而优先被建置。之后,在漫长的六朝及隋唐时期,赣南的发展仅集中在与广东交界的西南部,与福建相邻的东部地区或许与福建状况类似,正是蛮獠最强盛之时,汉人的进入颇显坎坷。进入五代后,随着地方割据加剧,汉人南迁有了产生了规模效应,与福建相邻的东部,瑞金县、石城县同时出现,初入北宋时,最后的会昌县也成立了。

这里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以闽西南蛮獠的分布区为中心,其西界的赣南和其东界的闽南同时在五代时期迎来人口的疯狂增长,以至于两边的建置县频频亮相并达到今日的格局,以之为标记,由东西两方向闽西地区的人口输入便开始了

福建地形图

但从中,我们也发现在唐开元年间,闽西宁化县、长汀县和汀州府的成立又是何处而来?

显然,赣南和闽南的影响是薄弱的,他的来源应是同处福建第一阶梯的闽北以及从闽江缺口西进的闽东,否则《太平寰宇记》在记载汀州风俗时,特别标注的“与福州同”就难以解释了

也就是说,唐代的汀州,还未客家化,那时的汀州可能是以躲避在此的汉人为基础设置的机构,并没有太大的野心想要马上向南、向东拓展,故而在不久龙岩县由汀州划归漳州后,龙岩竟会是地道的闽南文化区

从闽南一路西进的征程中,我们看到闽南的影响力被博平岭一挡便是近千年,那么五代以后,赣南对闽西的影响又将会是如何呢?

且从闽西的建置说起。

闽西地区,最早为新罗县,除了玳瑁山以东的苦草镇因九龙江的影响长盛不衰外,其他地方谈不上有任何好的发展,新罗县很快就被废置了。

唐大历福建建置图

到了唐乾封二年(667年),官方势力从沙溪逆流而上,开辟了黄连峒,并在此建立军事机构黄连镇,这可以理解为泉潮间蛮獠啸乱在闽北方向设置的前哨,到开元十三年(725年),蛮獠镇压初显成效后,黄连镇升为黄连县(后改名宁化县)。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福建经略使沿沙溪的另一个源头,经连城顺汀江而入,继续开辟福、抚二州之间的山洞,从中发现了不少避乱的汉人,于是就势在此设置汀州,并于百姓较为聚集的地方再设辖县,如苦草镇所在地为什罗县,府治所在地为长汀县,同时在汀江偏下游的蛮獠大量聚集区设置两个军事要塞,南安镇和武平镇。

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升长汀县武平场为武平县、上杭场为上杭县,元符元年(1098年),析宁化县东部设置清流县,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以长汀县东部增设莲城县。

明成化六年(1470年),以宁化、清流、将乐、沙县交界设置归化县,成化十四年(1478年),析上杭县博平岭西侧地为永定县

闽西在地势上呈现东北高、西南低,东侧是闽西天堑玳瑁山和博平岭,其间有两山之间狭长的山谷相通;西侧为武夷山脉与赣州的石城、瑞金和会昌相连。

在南北走向的山区盆地中大致分成两块相对独立的分区,北部为沙溪上游的宁化和清流,南部为汀江中上游的长汀、武平、上杭和永定,二者经由连城所在的谷底相连。基于这种稍有联系的地貌,宁化在初建置时,便是闽北最晚开发的沙溪流域沙县几度兴废的最终结果;而长汀则可能同时拥有沙溪和瑞金绵水两个方向的移民

进入宋代后,随着赣南靠近闽西三个县的瞬间出现,由江西石城县琴江进入宁化,瑞金县绵水进入长汀的通道被正式打通。

从此经由沙溪进入闽西这条福建最为艰险的“水路”便慢慢沦为次要的选择,从此汀州便迎来了人口疯狂增长,以至于像武平和上杭这样的蛮獠人口重镇都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官府正式收税的县地。

随着闽西南北两区的加速融合,大量的蛮獠(此时已改称畲客)被纳入闽西户口中,那些坚持自己生活方式的畲客则被迫沿着汀江进入广东和福建最后的栖息地-博平岭。

其结果便是在明代中期,因畲客的四处迁徙引发了闽粤赣大规模的畲乱,最终促使了闽西最后一个建置县永定县的成立,与之相关的,则是沿着博平岭在同期设置的漳平、宁洋和平和县。

故而说,闽西的宋代腾飞,间接促使了博平岭在明代的不太平,而正因为博平岭的乱纷纷,才导致福建土楼在此地的爆发式传播。

(0)

相关推荐

  • 原创首发  汉民族最优秀的族群客家人系列谈之二·客家人分布

    截至2017年,全世界客家主要组织有三四百个,在我们中国大陆也有四五十个.其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后盾,是全世界一亿之多的客家人.仅我国大陆的客家人就分布在17个省的200多个县.市,约有7000多万人. ...

  • 福建人养成记:最晚形成的是客家,闽南和闽东本应是兄弟

    福建的封闭之深,从中原政权对福建的控制力便可侧面印证,尽管秦朝于福建设有闽中郡,但它更像是一个名义上的存在,名为郡,实际上还是闽越人的天下. 这种局面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有所改观,因不满于闽越反复无常, ...

  • 闽北地区(今三明、南平地区)是客家民系发祥地之一

    文:詹泉洲 福建东面临海,三面环山.在古代,福建远离中原,又有高山阻隔,形成封闭性的地理环境.北方汉人入闽的路线主要有三条:一是由江西鄱阳.铅山经分水关入闽.福建的闽北崇安.建阳一带与江西.浙江相毗邻 ...

  • 3)粤闽纪行续·赣:上饶信江书院与革命烈士纪念碑

    X 上饶信州区信江南岸的黄金山上,坐落着江西四大古书院之一的"信江书院".书院原名曲江书院,创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扩建后改名为"钟 ...

  • 王姓前世今生:琅琊王氏、太原王氏、开闽王氏、三槐堂王氏世系图

    王姓,历来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姓之一.其来源有很多,大致分为出自姬姓之王.子姓之王.妫姓之王以及少数民族改姓为王的. 而姬姓之王又分为三派: 一.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演变为若干姓(毕姓.万姓.冯姓. ...

  • 档案:日寇侵华映像集锦-华东之闽赣篇

    档案:日寇侵华映像集锦-华东之闽赣篇(组图) 1938年5月18日,福建厦门,查看中国军队在海岸构筑的战壕的日军 1938年5月18日,福建厦门,高刘山附近海岸中国军队构筑的掩体工事 1938年5月1 ...

  • 余姓入闽

    余姓入闽 余姓早在南北朝和唐时即南迁入闽.一是南朝时,由余的五十一世孙余雍任鄱阳令,率其子余青(字隆对),自安徽休宁往江西.南朝梁时(502-557年),余青因任建阳令而入闽(见<建阳县志> ...

  • 琉球王国里的福建人村庄,久米村与闽人三十六姓的五百年兴衰

    公元1991年,应日本冲绳县那霸市政府请求,中国福州市协助派送了一批建筑工程师和工匠前往那霸建设一项特别的工程--福州园,以庆贺那霸市建市70周年以及其与福州结成友好城市10周年,不过除此之外,这座工 ...

  • 福建之谜:林黄两姓与闽越族有关?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如果您满意于下面的图文,请让更多的人关注"鹭客社". 真相是复杂的,却常常被简化. 有一个疑惑,早已有之,却一直都未能找到相关的依据,那就是:类似林姓的 ...

  • 仙霞古道上的一道风景线,浙闽赣三省交通要道,很有时间的沧桑感

    浙江打卡的好地方,还是个文化圣地,仙霞关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地处浙闽赣三省交通要道,千百年来仙霞古道上金戈铁马,雄关喋血,士宦商贾,接蹱络绎,总体感觉仙霞关很有时间的沧桑感,虽然说山不是很高,但是从 ...

  • 一脚踏赣粤闽三省,乡村医生翻山越岭巡医42年,至今住破旧老屋

    62岁的潘昌荷,是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项山乡福中村的村医.项山乡,位于赣南大山深处,而潘昌荷所在的福中村位于赣.粤.闽交界处,他在三省交界区域行医已有四十二年,常年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致力于为这里的村民 ...

  • 杜姓入闽入台

    杜姓入闽入台 □郑金洪 溯源 传说古时有位杜康,任宰人,即掌管膳食的官.<说文解字>又说:"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少康是夏朝的第六代国王,居住今河南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