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严重丑化的一代高僧-法海大师
01、
1993年中央电视台引起了一部轰动全国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剧情是根据中国流传很久的《白蛇传》改篇。赵雅芝版的白素贞,满足了大多数人梦中的古典优雅美人梦,不仅如此,编剧们还将其塑造成为报千年之恩的一条天性善良,用岐黄医术悬壶济世造福黎民百姓的好蛇精。
而贯穿整个电视剧的反派,无疑就是那位不懂爱情的法海大师咯。剧中,首先将法海的前世定义为一个捕蛇的农夫,因有一次抓了一条白蛇被咬后,结下仇怨。而在后世,又因为被白蛇抢吃自己的仙丹而生恨。
为此,法海贵为金山寺住持,拥有极其强大的法力,本因降妖除魔,拯救苍生行于世间,却通过法力拆散白素贞和许仙,把白素贞压在雷峰塔下。相信很多人在哪里,就跟许仙以及家人一样,对法仙这种做法充满愤怒和鄙视。为此,龚琳娜老师还特意创作了一首歌《法海不懂爱》。
02、
好了,电视剧科普至此,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白蛇传说吧!
目前发现《白蛇传》的最早的成型故事记载于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既然是警世,很明显就不可能是一个讲述感动动地的人妖爱情故事了,故事的大概意思如下。
据明末《警世通言》记载, 宋朝时,有修炼的大蟒蛇变成美妇叫白素贞(白娘子),与西湖千年青鱼精小青,在杭州西湖遇书生许宣(许仙的最初的名字),白蛇春心荡漾,欲与书生云雨,乃嫁与他。后经历诸多是非,许宣乃知白素贞、小青俱是妖精,并受大蟒蛇威胁,惊恐难安,便求法海禅师救度。于是白蛇被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
且说禅师押镇了,留偈四句:
“西湖水干,
江湖不起,
雷峰塔倒,
白蛇出世。”
法海禅师言偈毕,又题诗八句,以劝后人:
“奉劝世人休爱色,爱色之人被色迷。
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
但看许宣因爱色,带累官司惹是非。
不是老僧来救护,白蛇吞了不留些。”
许宣礼拜禅师为师,就雷峰塔披剃为僧。修行数年,一夕坐化去了。众僧买龛烧化,造一座骨塔,千年不朽,临去世时,亦有诗八句,留以警世,诗曰:
祖师度我出红尘,铁树开花始见春。
化化轮回重化化,生生转变再生生。
欲知有色还无色,须识无形却有形。
色即是空空即色,空空色色要分明。
整个故事就很明了,劝世人不要好色,以免被妖魔鬼怪趁虚而入。而法海与许宣还成就了一段师徒情缘,这保留到了《新白娘子传奇》里。然而到了清代,故事就发现了反转,劝人不要好色的法海大师成了拆散鸳鸯,善恶不辨的反派。而祸害人间的白蛇,反而成了端庄大方、温柔高贵的白娘子形象。
在宋朝时的镇江市。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与他。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后来许仙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显出原形,却将许仙吓死。
白素贞上天庭盗取仙草灵芝将许仙救活。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白素贞因为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白蛇传》与《孟姜女》、《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并成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
传说中的“白蛇”一事,事实上也有历史原型,其中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根据《金山志》记载:“蟒洞,右锋之侧,幽峻奇险,入深四五丈许。昔出白蟒噬人,适裴头陀驱伏。”即裴头陀(法海禅师)初来金山时,寺庙倾毁,杂草丛生,半山崖有一条白蟒蛇经常出来伤人,百姓不敢上山烧香。法海禅师驱伏白蟒,将白蟒赶入江中而不再害人。
另一种关于“白蛇”的说法,与金山寺有关,但却非法海禅师。据《高僧传》记载,在法海禅师来到镇江的八十多年前,有一位名叫灵坦的高僧,是武则天的侄孙,他曾做过太子通事舍人,后出家为僧。灵坦曾在金山的蟒洞中驱走一条白色巨蟒。后来,人们将这些与金山寺和法海禅师有关的人和事进行艺术的整合,加以虚构,逐渐形成了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
03、
历史上的法海大师原名裴文德,唐宰相相裴休之子,因秉承父意代替生病的皇子在宁乡密印禅寺出家,师承灵祐法师,在这里他勤学佛法,修成正果后,便云游四海普度众生,最后在江苏创建金山寺,成为一代高僧。
少年的裴文德便接受父命,并由时任潭州(长沙一带)观察使的父亲亲自送往湖南沩山去修行。据宁乡沩山寺记载:唐宣宗大中三年(849),时任宰相的裴休捐建密印寺(位于湖南省宁乡县境内)。时皇子得恶疾,看尽名医均不奏效,裴休送自己的儿子代皇子出家,密印寺主持灵佑禅师为他的儿子赐号“法海”。拜在当时禅门沩仰宗创始人‘灵佑禅师’足下为弟子。古来禅林的说法,裴文德剃度时获赐法名“法海”,人称法海禅师。
历史上有名的一代高僧,法海大师对对中国佛教发展有卓越建树的贡献,很长时间是非常受民众们的尊重的,哪怕是在明代冯梦龙创作的《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锋塔》中,也是一位得道高僧,为人除妖降魔。只是到了清代,在这个故事慢慢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到了民国,为了批判封建思想,鲁迅先生甚至把法海大师比喻成蜷缩在蟹壳内的小虫,不得不说受清代反转的白蛇故事影响之深。
即便不从佛家来看法海大师,在人格上也非常值得尊敬的。青年之时,因遵守父亲之命,便放弃自己优越的“官二代”生活,代替生病的太子而出家,过着苦行僧的生活。得道之后,广播佛法,普度世人。在历史上,法海禅师是苦行得道、受到整个江苏地方民众敬仰的开山祖师,从来没有拆散别人家庭的历史说法。
好在佛家讲究六根清净,人世间这些名誉对高僧来说,只是过往云烟。阿弥陀佛,嬉笑怒骂皆世相,人情冷暖乃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