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 第一篇 计篇(下)

【原文】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①。势者,因利而制权也②。兵者,诡道也③。故能而示之不能④,用而示之不用⑤,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⑥。利而诱之⑦,乱而取之⑧,实而备之⑨,强而避之⑩ ,怒而挠之⑪,卑而骄之⑫,佚而劳之⑬,亲而离之⑭,攻其无备,出其不意⑮。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⑯。

【注】①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意谓有利的战略决策被采纳以后,接下来就要调动部队,造成一种态势,以有助于对外作战。《管子·七法》:“故凡攻伐之为道也,计必先定于内,然后兵出乎境。计未定于内,而兵出乎境,是则战之自胜,攻之自毁也。”朱军说:“凡作战,趋利避害是总原则。根据‘五事’、‘七计’进行了计算、比较,已经做出决心,制定了适当计划,这些都是司令机关内部的事。但实现计划就要调动、部署部队,这就是‘为之势’。这个势就是从外部实现作战计划。”计利以听,所规划的对己方有利的战略决策已经被采纳。以,通“已”,已经。听,从,采纳。势,态势。其内涵参见本书《势篇》。佐,辅助。外,指在国外的用兵。

②势者,因利而制权也:意谓军事态势的营造,要根据己方的有利条件,顺应复杂多变的战场形势。这两句并不是对“势”下定义,而是强调如何造“势”。张预曰:“所谓势者,须因事之利,制为权谋,以胜敌耳,故不能先言叶。自此而后,略言权变。”朱军说:“假设‘七计’是计算的基本静态情况,那么‘因利而制权’就是在动态中因求有利而机动部署兵力。”制,顺从,顺应。变,权变。

③兵者,诡道也:曹操曰:“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赵本学曰:“此以下诡道十二事,是举计外之势,因利而行之术也。”黄朴民说:“‘兵者,诡道也’这是对以往战争注重申明‘军礼’做法的变革。”唐亦男在《孙子与老子书中‘道’这一概念之意义及运用》一文中说:“《孙子》称‘兵者,诡道也’,即是引申发挥‘微明’的道理。就老子书言,‘微明’是一种微妙深刻的智慧,是老子观察事物所发挥的一种原理,即欲达到某种目的,往往需要采取一种相反的手段,一种间接而迂回的方式,才能生效,即是一种工具手段,本身并无价值判断。而孙子却将其应用在战争上,并且有特定的动机和目的,遂成为一种诡道诈术,但就战争言,反而是被肯定的高招奇术。……有人认为老子‘主道’实质上便不外一个‘装’字,而孙子兵法可谓独得‘装’字的心传。”诡,欺诈,多变。道,原则。

④故能而示之不能:李筌曰:“言己实用师,外示之怯也。”张预曰:“实强而示之弱,实勇而示之怯,李牧败匈奴、孙膑斩庞涓之类也。”能,能力。

⑤用而示之不用:吴如嵩说:“本来要打,故意装作不打。”用,用兵,出兵。

⑥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朱军说:“远近可以表现在时间与距离两个方面。1941年日军袭击珍珠港前,美国当局已察觉日美难免一战,日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美军没料到日军开战来得那么早。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前,为隐藏登陆的真实方向,曾进行了一系列战役伪装,其中有一个伪装行动是,选派陆军中尉杰姆乔装蒙哥马利公开活动,并飞往直布罗陀转阿尔及尔,制造盟军将在法国南部登陆的迹象。”

⑦利而诱之:张预曰:“示以小利,诱而克之。”

⑧乱而取之:李筌曰:“敌贪利,必乱也。”张预曰:“诈为纷乱,诱而取之,若吴越相攻,吴以罪人三千,示不整以诱越。罪人或奔或止,越人争之,为吴所败是也。”

⑨实而备之:曹操曰:“敌治实,须备之夜。”李筌曰:“备敌之实。蜀将关羽欲围魏之樊城,惧吴将吕蒙袭其后,乃多留备兵守荆州。蒙阴知其旨,遂诈之以疾。羽乃撤去备兵,遂为蒙所取,而荆州没吴,则其义也。”实,军力充实。

⑩强而避之:梅尧臣曰:“彼强,则我当避其锐。”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战略退却,是劣势军队处在优势军队进攻面前,因为顾到不能迅速地击破其进攻,为了保存军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又联系齐、鲁长勺之战说:“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却同时是说的战略防御的原则。中国战史中合此原则而取胜的实例是非常之多的。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

⑪怒而挠之:意谓敌将性躁易怒,就要想法激怒他,待他失去理智就乘弊打败他;也可解释成敌人士气旺盛,就要避其锋芒,待其衰懈。吴九龙说:“《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此与孙子语意近。”怒,指敌将偏激易怒;或以为当指敌人士气旺盛。挠,挑逗,激怒;或解释成“曲也”、“屈也”。

⑫卑而骄之:意谓以卑词或佯败迷惑敌人,使其骄傲轻战;也可解释成敌人鄙视我方,则应使其更加骄傲。张预曰:“或卑辞厚赂,或嬴师佯北,皆所以令其骄怠。”

⑬佚而劳之:意谓我军休整充分,使敌人疲劳被动;也可解释为敌人原本休整充分,应想法使其疲惫。李筌曰:“敌佚而我劳之者,善功也。吴伐楚,公子光问计于伍子胥,子胥曰:‘可为三师以肄焉。我一师至,彼必尽众而出;彼出,我归,亟肄以疲之,多方以误之,然后三师继之,必大克。’从之。楚于是乎始病吴矣。”佚,安闲,安逸,指军队休整充分。

⑭亲而离之:杜牧曰:“言敌若上下相亲,则当以厚利啗而离间之。”按,从“能而示之不能”至此的十二句话,可称为《孙子兵法》的“诡道十二法”。吴如嵩之处:“(诡道十二法)核心是‘示形’二字,示形既包含示形也包含隐形,既包含佯动也包含调动。他虽然只说‘能而示之不能’,但是也隐含了‘不能而示之能’;他虽然只说‘用而示之不用’,但也隐含了‘不用而示之用’,这样的理解才全面。”

⑮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吴如嵩说:“‘诡道十二法’的要义就在于‘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戒备松弛、麻痹大意的敌人,是最好打击的敌人,而这样的敌人是可以能动地制造出来的,方法就是‘诡道十二法’。”

⑯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曹操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临敌变化,不可先传也。故料敌在心,察机在目也。”胜,奥妙。传,讲明,传授。

【译文】有利的战略决策一经采纳,就要营造一种态势,以有助于对外军事行动。军事态势的营造,要根据己方的有利条件,顺应复杂多变的战场形势。军事领域应以诡诈多变为原则。所以有能力却装作没有能力;要出兵却装作不出兵;进攻的时间或距离近的,要表现出远,反之亦然;以小利诱惑敌人;扰乱敌人而趁乱战胜它;敌人实力强大就严加防备它;敌人兵强气锐就避开它;敌将性躁易怒就要想法激怒他;以卑词或佯败迷惑敌人,使其骄傲轻战;敌人休整充分,就想法使其疲惫;敌人团结和睦,就设法离间它;进攻敌人毫无准备之处,出击敌人毫无意料之地。这是军事家打败敌人的奥妙,无法事先讲明。

【原文】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①;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②!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③。

【注】①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庙算,指国家高层的军事战略策划。庙,即庙堂,是国君祭祀先人以及与朝臣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算原作“筭”,也称“筹”,是古人的计算工具。古人在作战前用算筹计算敌我实力,以判断胜负。《孙子兵法》之后的《六韬》、《吴子》、《商君书》、《文子》、《吕氏春秋》等,均使用了“庙算”这一概念。于泽民在《战略理论的奠基作——〈孙子兵法〉》一文中说:“春秋战国初期,是我国古代战争和军事理论大发展的时期,战略理论也比较系统地形成了。其重要标志是《孙子》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论’的问世和第一个战略概念‘庙算’的提出。之所以说‘庙算’是战略概念,理由之一,它是对古代战略决策的实践活动的抽象和概括。……孙子正是在这种大量的实践活动和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因形就势,加以概括,形成了内容与形式紧密结合的‘庙算’概念。”得算多,意谓庙算时得到的胜算多。算,胜算,指取胜的条件多。

②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张预曰:“古者兴师命将,必致斋于庙,授以成算,然后遣之,故谓之‘庙算’。筹策深远,则其计所得者多,故未战而先胜。谋虑浅近,则其计所得者少,故未战而先负。多计胜少计,其无计者,安得无败?故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有计无计,胜负易见。”多算,指战略谋划周密,反之则为“少算”。算,此处指战前的战略筹划。况于,何况。

③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钱基博曰:“《孙子》书以《计篇》挈十三篇之纲,而究其所以为论者,曰计、曰势。势者,兵家之诡道;计者,庙算之先胜。必先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制权,施之临战。计者,量敌审己,虑于未战。自《计篇》以下《作战》、《谋攻》及《形篇》,反复丁宁于先胜而后求战;不尽知用兵之害,则不尽知用兵之利;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皆阐发《计篇》未尽之蕴。孙子之所谓计,任宏谓之‘权谋’,而克氏之所谓‘战略’者也。《势篇》以下,《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八篇,皆论势,其大旨不外言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后人发,先人至;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此则任宏之所谓‘形势’,而克氏谓之‘战术’者矣。惟孙子之意,重计而不重势,则是战略重于战术。而欲为计,必先知彼,苟不知敌之情,安能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乎?用间者,所以知敌之情也,故以用间要其终焉。”见,通“现”。

【译文】还未交战,“庙算”阶段便预测某方取胜,是基于它取胜的条件较多;还未交战,“庙算”阶段便预测某方不胜,是基于它取胜的条件较少。战略筹划周密就有可能取胜,战略筹划不周密就不可能取胜,更何况根本不作筹划呢!我们依据这些观察,谁胜谁负就会一清二楚。

(0)

相关推荐

  • 一首诗描述孙子兵法的战略

    <孙子兵法>战略包括:<始计>篇,<作战>篇和<谋攻>篇.五事七计慎用兵,费钱耗时速战赢,先谋后打伤亡少,最小成本赢战争.在<始计>篇中,孙 ...

  • 《孙子兵法》作者:陈曦【1】

    自古知兵非好战,从来攻伐重谋略!从这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兵学著作中,学人生智慧. 编辑推荐 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现存最古老也最重要的兵学著作非<孙子兵法>莫属.在传统兵学领域,< ...

  • 李显红:《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

    李显红:<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 领读<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想部分. 这本书写在2000多年前,在军事界被评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书籍,比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地位还要 ...

  • 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篇(上)

    作为<孙子兵法>十三篇中的第一篇,<计篇>提出了统摄全书的重要理论,堪称全书的总纲.曹操解释"计"的内涵道:"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 ...

  • 会议发言不受重视?学习孙子兵法的《计篇》,令你的发言更有魅力

    有朋友问:参加开会讨论的时候,怎样发言才能更受领导和同事们重视呢? 他讲,他是在销售部工作,领导每周都要组织开会好几次.每次会议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领导说"大家发表下看法吧",或者说 ...

  • 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篇!

    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篇!

  • 孙子兵法:计篇第一

    一:战争是国家大事 1: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者民众的生死: 2: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决定着国家的存亡. 所以要谨慎地去研究它. 二: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 1:影响战争胜负因素的五事: 一道.二天.三 ...

  • 《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篇(珍藏版)

    <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篇 [篇目提要] 用兵始于计谋,善善策出自"庙算",而精确的"庙算"又来自对各种因素的侦测考察.孙子在第一章中非常具体地提出了 ...

  • 《孙子兵法》• 计篇

    ◎曹操曰: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  ◎李筌曰:计者,兵之上也.<太一遁甲>:"先以计,神加德宫,以断主客成败."故孙子论兵,亦以计为篇首 ...

  • 始计篇第一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笔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 ...

  • 孙子兵法·始计篇1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 ...

  • 分析工具---五事、七计、十二术:孙子兵法读书笔记2《计篇》

    <孙子兵法>共计十三篇,具有高度的战略智慧,又有巧妙的战术方法.它虽是军事著作,但却风靡全世界,被用在了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部智慧谋略的经典书籍. 开篇为<计篇>,摘录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