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往事系列 | 陈豫侠回忆父亲—陈发科
陈发科先生,字福生,陈家沟陈氏十七世,是“牌位大王”陈长兴曾孙,师承父延熙,近代陈氏太极拳向全国传播陈发科功不可没。武术界曾赠其银樽一座,樽上镶着“太极一人”几个大字,这一称号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也说明了他在武术界的声望。现在,他被日本武界尊为“拳圣”。
先生二子一女;长子照旭,字晓初,乳名小龙;次子照奎,乳名太保;女名豫侠,婿史栋华。有孙小旺、小兴皆照旭子;照奎子名瑜,皆能传其家学。
由于陈发科弟子成为名手众多,如陈照丕、陈照旭、陈照奎、陈豫侠、洪均生、田秀臣、雷慕尼、李经梧、唐豪、顾留馨、冯志强等,当今陈氏太极拳大架高手多出自陈发科门下。
诗人杨敞(季子)曾赠诗道:“都门太极旧尊杨,迟缓柔和擅胜场,不意陈君标异帜,缠丝劲势特刚强。”
《陈豫侠回忆父亲》
陈发科与陈豫侠合影
一九二八年,我父亲陈发科应邀来北京(那时叫北平)传授陈氏太极拳,当时北京的武术爱好者知道后,对我父亲的到来深表欢迎,纷纷前来求教,其中还有武术界知名人士如许禹生、李剑华、刘慕三以及戏剧界武生宗师杨小楼等。
四十年代陈发科收李经梧等为徒拜师合影
前排左起第二人,胡耀珍;第四人,陈发科;二排左起第一人,田秀臣;第二人,朱瑞川;第四人,雷慕尼;第五人,李瑞媛;第六人,李经梧;第七人,孙枫秋;后排右起第一人,冯志强
首都武术研究社成立大会合影
前排席地者,左起第三人,田秀臣;右起第三人,陈照奎;后排左起第一人,冯志强;第四排半脸者,李瑞媛;第二人,李福寿
陈发科在首都武术研究社签发聘函
我父亲常夸杨小楼聪明,善于学习,说他对拳理一听就明白,对拳术一学就是样。当时杨小楼因长期劳累,体力减弱,有时手足麻木,力不从心。当时外界有人议论说杨小楼武戏文唱,或说是不卖力气,而杨小楼呢?对每一场戏都是不惜力的,往往一场戏演唱下来,累得浑身乏力,几天歇不过来。但是通过学练陈氏太极拳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的体力居然恢复了,不单演出不再感到劳累,有时高兴起来,对多年不敢演的戏如'冀州城'、'金钱豹'等重头戏,演出也轻松自如,甚至有时能一天演两出戏了。这主要是因坚持认真学习陈氏太极拳,掌握了气往下沉,周身放松,加以螺旋运动的要求,使气血循环的规律得以正常化,收到了保健、医疗的良好效果。杨小楼学练陈氏太极拳恢复健康的消息,经当时销路最广的一家小报《实报》登出之后,刘慕三先生随即邀请我父亲到他家去教拳,洪均生师兄也是那时(一九三零年)因体弱多病开始向我父亲学拳的,经过学练陈氏太极拳消除了疾病,恢复了健康。
我父亲一生忠厚老诚,谦虚谨慎,从不自炫武艺,也从不把太极说为内家而轻视所谓外家的其他拳种。他常说:'不同门派的武术各有所长,才能流传至今,学拳的人也由于每人的条件不同,各有所爱,也各有所宜,应当自由选择练习。什么事物都有外表和内容,太极虽重视内功,但如果只学了短短的时间,连外形还未学好,哪能就把自己摆到所谓内家行列中?'因此他对武术界的同行总是爱护的。国民大学(私利学校)慕名派人来请,我父亲了解该校已聘有长拳教师,原系一位挑担上街卖炸丸子的,因擅长武术被人推荐到该大学刚任职不久,当即对来人表示'不能因请我而辞掉原来的武术教师',来人答应'可以考虑'。我父亲随之到校并在大厅内表演了一、二路拳,当练至双摆莲后跌岔式,右脚下震,将平铺地面的一大块方砖整个震碎了(据说那所学校地址是过去的王府,大厅便是殿房,砖是最硬的澄浆泥砖)。我父亲在归途中和洪师兄说:'震脚并非使用拙力,气一松,周身有三、五百斤的力量,以最快的速度集中到脚底再震到砖上,震力便大了。'又惋惜地说:'可惜一不小心,给人家毁坏了一块砖。'后来仍因该校不愿多花钱同时请两位武术老师,我父亲以不善于教集体学生为由,辞而未就。
我听说:有一天我父亲和三位学生一同走到方街(在南北沟沿附近)忽听北边有人齐声喊叫,大家回头一看,原来是只疯狗,先从路东咬了位行路的妇人,又跳到路西马路沿上咬了坐车有车斗上休息的拉车人,当大家回头看的时候,狗又窜向马路东,直冲我父亲扑来,我父亲不慌不忙地将右手向高处一领,引的那狗眼直向上看,接着抬起右脚踢在狗的下颌处,一条二、三十斤重的大狗,竟被从马路东边踢到空中丈余高,然后跌落在马路西边,路人皆用惊异眼光看着我父亲,鼓掌称赞。
我父亲初来的那几年,也经常有人来访问研究招法,我父亲总是竭诚接待,并对来访者说:'你有什么绝招,尽管使用,我就是输了,即便受了伤,不但不怨你,而且还要向你学习'。而我父亲对别人呢?则始终坚持一条,即我决不伤人,只是点到为止。因此通过交流,结交了不少朋友,由此可见,即便有精湛的武艺,也还要有高尚的武德,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这也是我们后辈应当学习的。
陈豫侠在山东济南与洪均生切磋
1984年山东大学聘请陈豫侠武术协会顾问
陈豫侠在济南公园教学生太极剑
陈豫侠大学教授太极拳和大极剑。
陈豫侠和爱人在去山东的路上
1985少林武术杂志上连载史栋华执笔撰写的陈氏太极剑普与练法,由陈豫侠老师亲自示范图解
在河南温县陈家沟武术馆落成仪式上,特邀嘉宾陈豫侠老师
在武术馆表演
在北京铁路俱乐部表演
北京陈式太极拳研究会,陈豫侠副会长在研究会院里拳剑照片
北京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合影
1983年春 (前右二)田秀臣、(右三)雷慕尼、(右四)陈豫侠
(后右一)马广禄、(后中)冯志强、(后左一)張春椿
在石家庄市与学生照片。(石家庄市总工会主席马虹先生是陈照奎老师的入室弟子)
在北京骡马市家中
陈豫侠简介:(1924年—1986年):祖籍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发科之女,其父取名豫侠,实希望女儿能成为河南籍一侠女。陈豫侠8岁从父练拳,拳法酷似陈发科公,剑法尽得发科公之精妙。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陈豫侠先生至济南探望师兄洪均生先生,洪公提请传授给其弟子陈式太极剑法,豫侠先生慷慨应允。于1983年10月来济,传艺,当时洪公弟子学习者众多。1986年初,陈豫侠再度来济,当年的10月却因操劳不幸离世。洪均生先生当时闻听很是悲伤,曾做“哭侠妹”一文悼念。陈豫侠所传此剑法为陈家的早期剑法,应是陈豫侠先生幼年时所学,保持了剑法的原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