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流行起了一个词:干饭人。“干饭人”的意思就是形容一个人拥有豪迈的吃饭方式,对美食充满了热情,同时他的饭量也不容小觑。同样,“干饭人”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干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许多朋友特别是小青年在晒自己的用餐照片,都会配上这样的一句话“干饭人,干饭魂,干饭都是人上人”。
“干饭人”这个词出自于抖音土味博主诗书达礼之山人,他每次在院子里面吃饭的时候,就会说一句:“干饭了,干饭了!”然后手举着一碗饭菜在屏幕前展示,随后他的鸡就会跑过来叼走他碗里的菜。
干饭人,从古到今都有饭量极大的人,我就见过一次能吃五斤羊肉的人,也见过一次能吃十个馒头的人,所有能吃的人都比较胖。北方人的饭量一般都比南方人大,民乐的大盘鸡让南方游客吃惊,上海的拳头大的盘子也让北方人笑话,摆了一桌子盘子没有北方一个盘子的量。
朋友讲过一个上海人的故事。说是上海人做了一个民乐亲家,上海人招待民乐亲家摆了六个小菜,亲家看那个小盘盘的菜两筷子吃完了,说是吃不了,就没有动,最后上海亲家说,我说吃不了,你看就是吃不了。民乐亲家饿着肚子从亲家家出来,赶紧到街上饭馆要了五笼包子,才填饱肚子。服务员一次将五笼包子放在面前,这又惊动了吃饭的客人,人家上海人一个人才吃半笼3个包子。
古代也在看看古代的五大干饭人都是谁?
每一名:廉颇。廉颇逃亡魏国,赵王想重新起用这位老将军,便派人前去探望。廉颇为了显示自己年轻时身体机能,在使者面前吃了一斗米和十斤肉。根据学者们的考证,战国时赵国的一斗约合今天的一千七百毫升,十斤约合今天的二千五百克。以现在常用的5寸碗来计算,廉颇这顿饭光是吃了3、4个碗,再加上5斤肉(按今天的计量。我们当然知道故事的结局。信使因提前收了好处费,返回赵国后虽如实报告了廉颇令人吃惊的饭量,却又补充道:“吃饭时去了三次厕所。”听到这个消息,赵王心里一颤:这不可能啊,到时候上战场,怎么总能跑上厕所?最后,廉颇还是没能起用,空留了一句话给后世,“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第二名:大唐名将薛仁贵。小时候,听薛仁贵征东的故事,薛仁贵吃饭了面做的九牛二虎,一进有了九牛二虎之力,传说归传说,他能吃能战,真正的干饭人。第三名:北宋丞相张齐贤。,欧阳修曾在《归田录》中出卖了张齐贤的饭量:“体质丰大,饮啖过人,尤嗜肥猪肉,每食数斤。”。张在湖北安陆州当知州时据说一顿饭一个大空桶都装不下!他不仅饭量大,药量更大,普通人吃药是一粒见效,张齐贤要吃5到7两的药丸,并且要就着烧饼一起吃。第四名:南宋丞相赵雄。宋孝宗听说赵雄能干饭,于是想亲眼见识一下赵雄的饭量,命内侍端了酒上来,这个酒用玉海装着,一海酒大概是2000毫升左右,赵雄连续喝了六七海酒。孝宗有点惊愕,又命内侍端100个蒸饼,赵雄毫不费力地将100个蒸饼也干掉,孝宗看得目瞪口呆。第五名:清朝康熙年间著名学者徐乾学。曾任《明史》编修、翰林院侍讲、礼部侍郎,康熙二十七年任考官。《履园丛话》中记载,徐乾学每天早晨起来上山,都要在家大吃一顿。此餐将吃下实心大馒头50个,烧黄雀50个,煮蛋50个,外加烧黄酒10壶。打个饱嗝,神清气爽的去上朝,一天就不会有别的食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