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安芹:年前年后
年前年后
山东邹平 谷安芹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就在这小孩眼巴巴的期盼中拉开了忙年的序幕。
腊八就这样成了忙年的第一天。而在第一天里要忙的要数熬制腊八粥和腌制腊八蒜了。
腊八了,就要说到腊八粥。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是一种由多种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这天喝粥的习俗,据说是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关。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曰:“腊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我小时候的腊八粥却是简单:大米、小米、红豆、绿豆、花生米、大豌豆、再加上几粒迷人的大铃枣。洗净,泡好,放入锅中,在灶里添上木柴……腊八粥就开始熬制了。等到锅里冒出气泡,露出鱼眼儿,那就要减些柴火,细火慢炖了!小时候,我就喜欢静静地坐在灶前,看火舌慢燎锅底,听锅里米豆一声紧一声的咕嘟声。等到米豆炸开,那就停了柴火,盖好锅盖,闷它个半小时。米粥的香气就被闷在锅盖下,浸入米粥中了。时间一到,掀开锅盖,憋闷已久的香气扑面而来,直冲脑门儿。拿过勺子,舀起米豆红枣裹挟着腊八粥溺入碗中。捧起一碗,蹲在灶边,唏嘘着吹着,喝着……整个人便醉倒在着腊八粥里了。
腊八这一天除了喝粥还要腌制腊八蒜。早早的买上几头红皮大蒜,一瓶醋,一个干净的玻璃容器。然后把大蒜剥皮、洗净晾在一旁,等蒜瓣儿上的水珠晾净,便把它们放进那个洗净的玻璃瓶里,倒上香醋,最好是香米醋,等醋浸过蒜瓣儿,就把瓶子密封起来,放到阴凉的窗台上。如果喜欢,那就多剥几头,多放些香米醋,多腌制几瓶,更是可以的。然后……然后……你就慢慢地欣赏腊八蒜变化的过程吧!白玉似的蒜瓣儿,静静地浸在米醋中。过不了几天,白玉中便有了翠的颜色,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白中带翠,煞是好看!再过几天,白玉的颜色更少了很多,翠的颜色变多起来;最后,整个的蒜瓣便变成了翠色。白玉华丽转身成了翡翠!这时你要是吃饺子,就可以倒点香米醋,加上几瓣翡翠蒜瓣儿,就着饺子吃吧!很香的!
过了腊八年味是一天浓似一天。年集也便开始了。小时的年集年味很浓,提包背袋,很是热闹。人多、菜多、肉也多。拥挤的集市上没有了挑挑拣拣,抓起来就称,秤好付钱走人,很是不纠结。没有了往常的挑挑拣拣,也没有往日的讨价还价,让人好笑。年龄小的孩子是最不能赶年集的,除非坐或骑在爸爸的肩头,要不就会淹没在人群中。就是举着糖葫芦,别人也不怕。那些骑坐在父亲肩头的孩子更是面目凝重,严肃的不行,手中硕大的艳艳的低垂着脑袋的糖葫芦一颤一颤的上下浮动。孩子骑坐在父亲的肩头没着没落,唯一可抓的就是父亲的脑袋。那只小手死死地扳住父亲的额头,以致父亲的眉毛一高一低,眼角也一上一下,微微狰狞了。
肉菜场忙,卖衣服摊子也忙。花花绿绿的衣服挂在横拉的线绳子上,好几排!像极了一堵堵的衣服墙。男女老幼挤在墙前指点着,比划着,讨要着,试穿着……年画摊前人也不少。对联是必不可少的,再挑选一副中意的年画更好:大胖娃娃一张,山水画一张,戏曲明星也一张,拿回家浆糊一打,墙上一贴,年的味道也就被贴在了墙上,映满了屋子。年画要买,烟花爆竹那更要买。小姑娘除了向父母讨要点美丽的烟花,声音小点的“一摔响”,大点的鞭炮是断不可要的,要了也不敢放!可以和父母讨要两支花发卡,过年时插在头上,颤颤的像两只蝴蝶,美得不行。这花发卡是女孩子的专利,男孩子可是不屑。他们喜欢的只有鞭炮,还喜欢大鞭炮。买了大鞭炮自己舍不得放,只悄悄地拆这放,早上一个,中午一个,晚上又忍不住再来一个!点着了,扔在院子里或大街上,转身笑着跑开,又回过身看自己的大鞭炮炸响,大喊着:“我的响!我的响!”于是各家的院子里,大大小小的街上也就时不时的“嘣—嘣—嘣”的响开了……
过年都忙,最忙的还是母亲吧!母亲把一家人过年穿的新衣服叠好,放在衣柜里;把买好的蔬菜码好,放在瓮缸里,然后放在阴冷屋子里。再在屋子中央放一个大笸箩,那是准备放年干粮的。等笸箩里的馒头、花卷儿、枣卷儿、菜包、肉包、年糕儿……在笸箩里七杂八的渐多,慢慢的冒了尖儿,蒸的工作也就结束了!蒸满然后就炸圆了!炸肉,有!炸丸子,有!炸鱼,也有……待放炸货的小笸箩也冒了尖儿,炸圆也可以停止了!日子一天忙极一天。煮肉的日子终于到了!母亲们把肉切成大块儿,花椒香料包一放,在灶里填上木柴,大铁锅就义无反顾载着肉块快开始了香熟的历程。慢慢的,热气多了!肉香也多了!溢出了厨房,溢满了院子,甚至溢到了街上。在街上玩耍的孩子耸耸鼻子就闻到了香味儿,忙不迭地跑回家。母亲便用筷子插了插肉块儿,挑选一块放到小碗里。孩子端着小碗儿,吸溜着又跑了出去!
小年是腊八到春节最大最隆重的日子。中午的饭菜比较丰盛,炒菜也上了桌,晚上必定是吃饺子。小年过后,就该大扫除了!春节前的大扫除那是必不可缺的,杯盘碗盏、正房、偏房、厨房、桌子、柜子、椅子……家里的犄角旮旯都要扫干净。好了!大年三十终于忙到了。中午的饭菜自是不必说,那是最丰盛的。蒸炸菜,煮炒菜都上了桌,家里人也最齐整,谈天说地,欢声笑语,很是热闹。午饭后是要上坟祭祖的。带上祭品、酒筷、鞭炮,家里的男人便去了堤北墓地。晚上和除夕的早上,是固定菜谱,吃水饺的。包上几只红糖的,包上一只硬币的,给新年添点小乐趣,还是必须的。在除夕夜的鞭炮零星不断的响起的时候,所说的年也就来了!热闹也就来了,喜庆更是来了!早上的拜年问好把年推向了最高潮,家庭的热闹迅速升级到了全村的热闹!迎来送往,婶子大娘,过年好起得早,喜庆得不得了!
年后的母亲更忙。每天一桌的饭菜,每晚一顿的饺子。走亲访友团中独独就少了母亲。渐渐就忙到了正月十五。正月十五是年后第一个重大节日。中午的饭菜再次掀起高潮,把过年招待亲朋剩下的饭菜都搬上了桌,再不够就添点,晚上的饺子还是规定的菜谱。白天看扭秧歌,玩儿旱船,踩高跷……最好看的应该是踩高跷吧!把自己架在两根长长的木棍上,一摇三摆,颤颤巍巍,随着鼓点,前后左右的走动。最逗人的是男式的假老太太,一根大红靓丽的胡萝卜稳稳的簪在脑后的大髻上!颤巍巍的走,颤巍巍的摇,手中的蒲扇更是随意地点,眉眼一翻,红唇一嘟,真真地逗翻了大家!晚上呢!那就看看灯,听听戏吧!特别是戏场,角是自家的角,台是自家的台,过年嘛!不图个级别,就是图个热闹!
十五过后,年的忙碌也便结束了,吃喝玩乐也告一段落,人们又开始了自己的生计,各忙各的生活了!年味儿也随之消失!要想在这么热闹,就得等下一个年了。
责编:丁松 排版:何苗
谷安芹, 山东邹平人。喜欢诗词,喜欢歌赋,喜欢散文,喜欢小说……喜欢用文字书写自己的心声,喜欢用文字抒发自己的心情,喜欢用文字来记录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