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鉴定应知应会

古瓷鉴定应知应会(一)

1.老(旧)瓷泡

玻璃下面铺塑布,泡泡生在塑膜中。

2..新瓷泡

玻璃下面很清澈,看胎见釉没旧过。

注解:

新的看起来很透彻,老瓷像有一层塑料布蒙着似的,即一层膜下有泡,新的泡完整,老瓷泡有开裂,表层泡碎裂,像冰糖或像玻璃压碎一样,这种泡影响了泡的亮度,泡虽然破了,但都是有它的圆形痕迹,如果是多边形的坑点那就是打击成的造假的。新的瓷器不但泡完整而且胎釉层间也很清澈。看泡是断瓷器的重要手段,不可缺少。

3.何为蛤蜊光

蛤蜊光即紫色光,恰似蛤蜊皮里光。

绿釉易出蛤蜊光,好似云母出莹光。

注解:

在识别古瓷中常常提到蛤蜊光这一词,蛤蜊光就是在瓷器上表现出的一种像云母发出的莹光,像蛤蜊皮里面的紫蓝色,一般来说老的瓷器色釉上出这种光,特别是绿釉出这种光的多,这是含铅造成的。

4.釉色名称来历

三色绘画谓三彩,只紫黄绿素三彩。

素三彩者黑釉贵,窑变三彩自然彩。

紫红绿色窑烧成,彩地加彩叫夹彩。

先施圈栏谓开光,彩釉凸浓为硬彩。

青黄赤白黑全染,早有通名叫五彩。

粉彩淡雅似水稀,青料勾廓再填彩。

互相争艳称斗彩。

注解:

色的名称中有三彩,三彩中含黑釉的贵重,因当时烧制出黑釉比红绿釉还难。有窑变釉,有夹彩釉,有开光纹饰即先画个框,在框内再画山水、人物等叫开光,单独用彩不含深浅度的为硬彩,如有五彩、有深浅度的为粉彩,先用青花勾廊,然后再填彩的为逗彩,也称斗彩。

5.古釉青蓝绿鉴

古绿必有氧化铜,各种绿青紫蓝红。

氧化铜为熔料剂,细观气泡再观铜。

注解:

古瓷有氧化铜可烧出绿、青、蓝、紫、红色的釉,氧化铜是产生这几种色主要原料之一,细看气泡和闪亮点都可以发现铜的痕迹——黑绿色的斑点。色釉用三、四十倍放大镜看时,在型、色、胎上有时代的老化特征,每个时代其程度是不一样的。

注解:

古绿是氧化铜烧制而成的,青蓝紫红也有用氧化铜的,细看釉层可见金黄色(铜色)而铁红则看出是锈红,像红砖末和成的泥。在这本口诀中任何一处用镜看都是指用三四十倍放大镜看。

6.瓷釉的贵重

釉色黄釉宫中用,红釉也是釉中重。

祭器就是供器件,老中见新更为重。

注解:

古时候黄色釉是宫廷用的,红釉也是很珍贵的,老百姓用不起,祭天祭地老瓷器看起来,像新的,但又不是新的,那就是保留下来的老的好瓷器。

7.观瓷釉色要点

过手观瓷不走眼,区分气泡和亮点。

青绿红蓝釉里红,铜铁锰铅很明显。

注解:

区分各种气泡和亮点要从不同的釉中看,这样才能不走眼,釉色都是铜、铁、锰、铅、金等矿物质烧成的,在用釉中有因时代不同,用料不同的情况,如:钴料就是瓷器断代中典型的辨别色,因为钴料产生的青色每个时代都有它用料的时代特征和它的特殊性。

8.彩瓷的部份种类名称叫法

单彩三彩和五彩,釉上釉下釉中彩。

霁红矾红胭脂红,色地粉彩和斗彩。

祭红铁红郎窑红,黑彩黄彩红绿彩。

描金乌金豇豆红,锦黄霁蓝珐琅彩。

百花落地雪盖蓝,留白仿漆和墨彩。

注解:

颜色上,从彩釉的利用及色彩的综合利用上是多种多样的,如:是不是珐琅彩,还是普通彩瓷的,如颜料的配色上。对彩色的名称都给予了色彩的定位和命名。通过色彩的名称,可以准确地叫出器物的颜色基调和感观,这对什么年代出现的这种色彩也是有鉴定价值的;依据色彩可以作为定朝代的标准。

9.软硬彩的区别

五彩烧制八百度,粉彩烧制七百度。

八百硬彩七百软,粉彩深浅均匀部。

五彩色单无深浅,软硬彩瓷可记住。

注解:

硬彩,粉彩为软彩,这是从两方面讲的即:烧制温度高的为硬彩——800℃也叫五彩,烧制温度低的为软彩——700℃为粉彩,另一方面是粉彩有深浅度的变化比较柔和,而五彩就是五种独立的色彩在深浅度的情况下画的彩瓷显得硬朗,所以为硬彩。

10.一道釉浅说

一道蓝釉唐烧成,黄釉唐烧永乐成。

孔雀蓝绿元代出,紫金酱釉宋已成。

金彩宋出嘉靖好,珐华明华出晋城。

注解:

几种一道釉的出现朝代,蓝釉是唐代烧成功的,黄釉也是唐代烧成,但烧的成功是明朝永乐时期。孔雀蓝是元代烧成的,紫金釉,酱釉是宋代烧成的,描金是宋代成功的。明嘉靖出现描金好的产品。

珐华釉是明代在山西晋城烧成的。

11.几种彩瓷的出现年代

青花钴料起源唐,元代成功技艺强。

釉下铜红起于元,五彩洪武出时忙。

万历五彩很成功,斗彩宣德彩瓷扬。

成功应属成化时,最早康熙瓷珐琅。

勾对粉彩出康熙,胶水勾白不均强。

雍正色正玻璃白,均匀深浅登大堂。

黄绿蓝红唐宋元,二元成瓷瓷更强。

明烧珐华在晋城,各色釉料因缘长。

注解:

青花中的钴料的应用最早起源于晋唐时期,但在瓷器上的大量应用,独立应用是在元代,元代不但创造了二元制瓷法,而且对青花的应用也很广泛和独到,到明永宣是应用高潮。(注:随着出土瓷的增加发现有些已定的瓷器历史年代被改写,在这一点上要尊重史学界的看法)。

最早用铜红釉的釉下彩是元,所以釉里红是和元有关,到明洪武时已出现五彩,到明万历已成功用五彩瓷。斗彩瓷在明起源于宣德,但明成化时期才烧制成功。康熙时应用珐琅料成功。对粉彩创造出了很好的纹饰,但因没用白粉(玻璃白)所以彩色的深浅度不是太好,到了雍正时因用玻璃白在彩色的深浅度上非常成功,而且色彩也多。由于元代对瓷的工艺烧造成功和白釉瓷的成功,给后来的彩瓷才打下了白纸一般的绘画地面,给上彩釉创造了条件,明代宣德时在山西晋城烧出了无高岭土为胎的珐华瓷,也可称陶(因胎100%是无瓷,但器面釉彩华丽)。

12.五彩

五彩火温超粉彩,青红黄绿一次画。

青花五彩也曾有,釉上美色贯天下。

注解:

青、红、黄、绿、黑为五彩,五彩的烧制温度超过粉彩30℃~60℃。因此也称硬彩,玻璃质不如粉彩。五彩的每种色是没有深浅的过渡色。先烧青花后又烧五彩时叫作青花五彩。对红、绿、黄三彩白瓷,从广义上也叫五彩一种,细分时叫红绿黄三彩,这是针对粉彩、五彩的软硬彩的区别上古瓷界长期的叫法。

13.无光亮橘皮色釉

瓷有一种橘皮釉,光亮不足橘皮重。

褶皱似绞很明显,多出清代乾后用。

注解:

乾隆时期出了一部分橘皮釉器件很重要,带有小褶皱的瓷器,在这些瓷器上透明釉很少,几乎不见透明釉,民间称为鸡皮釉或橘皮釉,用四十倍放大镜见很像绞胎釉,釉中旋涡及涡的多变很明显,但几乎无泡。但这部分瓷的绘画,制作水平很高。

14.哥釉加彩

哥釉加彩看哥釉,古瓷哥釉老艺重。

看了哥釉知*,再看彩釉真假透。

注解:

只要是开片器又罩釉的,不管是一道釉还是多色釉的、开光的、ˇˇ都要看开片的哥釉部分,哪怕是局部,也要认真的用三四十倍放大镜看一下,因为老瓷应该是用老技术烧的哥窑坯。

15.说釉层

胎表有釉五六种,各自不同透种种。

釉层老化透明变,环境变化有多种。

釉层随变有不同,釉变不亮折射影。

高亮显光釉层新,釉厚釉好新旧懂。

注解:

瓷器的表面涂的釉子有五、六种,如透明釉、混浊釉、泛黄釉。但是要想鉴别新老一定要用镜看釉层与釉之间的老化程度,釉与胎面的老化可引起对亮透釉的折射,因此老的没有浮光,而胎釉之间也有变化,即:不那么透彻。

16.釉色真假辨

青釉红釉锰铁展,过手观铁难走眼。

低温熔釉用青铅,铁高锰少洋色显。

百分之一百分三,钴料氧化斑和点。

有铁有锰又有铅,假货拙劣细看边。

注解:

青釉和铁红大部分都可看出含锰铁的锈色痕迹,这一点掌握住看走眼就少。当时的熔釉是靠铅做熔剂的,铁多锰少是进口料,含铁达到百分之一和百分之三之间,钴料是利用氧化钴,对几种钴料认识不那么清,对所需钴料成分和杂质分离不好,粉碎和掺混都不像现在这样精确,因此在釉色深和釉子集中的地方都有铁锈斑、铁斑,但锈斑的痕迹和色泽不同,每个时期的用料及烧制工艺是不同的。

17.胭脂红瓷三种色

胭脂红色用金烧,色美艳丽用高招。

色中叫做胭脂红,雍正釉薄难均烧。

橘皮特征是雍正,胎薄才真厚糟糕。

色深叫做胭脂紫,浅色显飘胭脂水。

注解:

胭脂红是用金烧制成的分三种色,浅的为胭脂水,中等的为胭脂红,深的为胭脂紫,雍正朝烧的为最好,但胎薄,釉薄,有橘皮,釉好但不太均匀。凡是不够这几条的都是后仿得,要注意。

18.青花

青釉麻点铁土填,布印麻底无顶尖。

气泡密多釉挡手,蓝头看定画艺仙。

注解:

青花是一种白地蓝花瓷器的专有名称,是用钴料烧成在灰白地素胎上,用毛笔勾画图案后,再涂上一层透明釉。然后在1280℃高温下烧成的蓝白相应、典雅、明快不褪色、不怕热水烫的瓷器。清朝以前元明时期,青花釉料中除铁工艺很差,因此烧出的青花瓷往往会由于铁的成分较大出现钻胎,即凹下去麻点痕迹。至清朝器件底部常用麻布垫因此有麻布印痕,若有支钉的是宋代,或者是仿宋代的,那时的气泡都比现在的气泡多,而且手工绘画的釉色摸时有挡手感,因此说凝聚斑、铁锈斑(吃胎)是鉴别的主要依据特征。青花部位(蓝釉部位)

19.观青花瓷要点

苏料浓艳铁锈斑,回青泛紫不一般。

平等青料色淡雅,石子青料浓灰掺。

珠明青料色鲜翠,浓淡紫灰辩翠鲜。

注解:

用苏料的青花因含铁高,色浓艳,有明显的铁锈贴胎痕迹,回青青中泛紫,平等青淡雅,石子青呈浓灰色,珠明料鲜翠,这几种色泽特点要细看,是可以看出来的,这也是断代的一个依据。这几种青花都有钻胎,这是因为当时对钴料除铁工艺不好,但各种钴料钻胎是有区别的。这就需要了解各个时期用的什么料,加工工艺怎么样。

20.五种青料色彩鉴别

苏浓艳铁许,回青料泛紫。

平等料淡雅,珠明青翠喜。

石子浓带灰,各料有所取。

注解:

见观青花瓷要点

21.五种青料精句

苏浓平淡回泛紫,珠翠石灰用眼取。

注解:

见观青花瓷要点,精句为易背记。

22.认元时青花瓷的铁斑

元明青花胎里钻,元代青花有铁斑。

明代青花锡光显,钴胎无斑清代鲜。

有斑确看铁锡无,钴胎再深别喜欢。

注解:

元代时期的青花都有铁斑和钻胎,明代见锡光斑的多,钴胎但铁斑看不出,而且钴胎也不见得那么明显,要用高倍放大镜看能看出铁锈色,青代的瓷器沉胎但不见大铁斑痕迹,如果是只见钻胎痕迹明显但瓷胎不自然,而无明显铁斑的要注意,这往往是造假。永宣时的苏料涂成浅色时有像牛仔蓝之说。认料,认铁斑是基本功。

23.造假瓷器铁锈斑的特征鉴别

釉厚涂重似铁斑,浓中再浓才出斑。

斑用压笔色浓重,可见斑底不深钻。

大小假斑不自然,造假可见用功专。

褐色不重吃胎浅,真假吃胎别看偏。

假的如贴靠厚色,真的自然往里钻。

注解:

为了造假,有人用加重釉料或用重笔、重彩、压硬笔等方法制造钻胎斑痕,虽然用尽脑子专研造假,但都不自然,和真的有很大差异:第一,在一定的色感上造假的无斑,而真的则有斑,造假的褐色也不够,往往造假的釉子非常的厚重;第二,真的斑痕在运笔的笔路中,这种斑痕是非常自然的存在纹路中,斑痕有动感。假的用重笔和多次复笔,有的重笔再加复笔。

24.青花瓷色辨认斑及青花料的产地

苏麻离青波斯产,凝重浓艳铁锈斑。

平等青料色淡雅,产于江西陂塘山。

回青进口像苏料,色蓝泛紫不一般。 石子青料浓带灰,产于江西上高山。

珠明料产云南省,青中似翠彩色鲜。

钴土矿中烧炼成,浓淡紫灰看翠鲜。

注解:

苏料又称苏麻离青,苏泥勃青,苏勃泥青,这种料是从波斯地区伊朗产的,音译过来的。平等青色泽是淡雅,产于江西陂塘山。回青也是进口料,也称西域料,但色泽泛紫显幽青,石子青浓灰色产于江西上高地区的山上。珠明料产于云南色和亮度不一样.

古瓷鉴定应知应会(二)

1.纹饰破假

剪纸吹色喷显均,假冒拖顿笔画闷。

没有运笔深浅度,呆板不活意不深。

注解:

用剪纸吹,喷釉色为了仿真做的假瓷要注意,假的笔路发闷或发毛草,死板、无活力,无意境、无神韵,有的看似和真的一样,但无笔路的深浅的韵味和神、活感。

2.造旧辨认

釉脏污浊不是泡,那是尘粒釉中闹。

打出麻点无圆迹,认真用光斜着照。

胎釉之间造假精,细心识破打磨泡。

高科造假技艺高,老化造旧认真校。

注解:

釉脏和表层泡多易破,有污渍时会给人老玩意的感觉,为了造假,有人故意这样作伪,釉中掺尘粒,故意烧成表层泡多的器件,再搓进污渍,但是只要仔细看就可以看出污渍和长时间老化和因年代长久沁入的沁渍十分不一样,存在釉里的颗粒和泡老化也不一样,当然用外力击出的坑点就更容易辨认了,击出的有放射式射出的裂痕,它没有圆形的迹象,是多边形的,用现代手法在涂釉时就将尘粒、污浊物造入釉里,也有用药泡、打、磨等法的,但是都是可以看出来的,加进的尘粒和气泡老化不一样。裂痕的老化侵蚀和故意弄污渍进去的不一样。

3.泡泡辨

气泡水泡辨泡泡,百分二六硬瓷泡。

细瓷百分二到八,十二三八彩陶泡。

精陶十二到三十,坯泡胎泡是一泡。

观察泡泡有绝招,胎泡都是空心泡。

釉泡细小在釉面,釉泡俗称叫水泡。

提炼不严内夹水,有机介质成水泡。

蒸发不干玻化早,可熔盐类成水泡。

注解:

气泡、水泡、干泡,各种泡要分辨,气泡占可观面的2%~6%上硬瓷,2%~8%是细瓷,12%~38%彩陶器,精陶是12%~30%,泡还分坯中泡,坯上泡,釉泡,胎泡等等。但是主要分胎泡,釉泡。空心的不鼓而且显干涩是胎泡,釉泡亮而泡型好看,大中小都有,常叫水泡。这些泡的形成是因练泥不严,含有机介质造成的,如:可熔盐类成水泡,蒸发不干,烧制中釉面形成玻璃化强时也可以夹生出水泡。看泡是一个真本领,但要从泡分出窑口和年代也是需要长时间的观察才会有经验。

4.观泡层

胎泡釉泡不一泡,大小扁鼓密散泡

硬瓷二六细二八,十二三八彩陶泡。

老瓷泡层有层膜,膜层光散不透彻。

十二三八精陶泡,观泡多少查折射。

注解:

胎泡釉泡是不一样的,大、小、扁、散,几层泡都要注意,泡与每种釉的应用和朝代都有关联,每个朝代用釉不一样。观泡要查清折射程度,才能看出瓷的老化程度和时代长短,什么瓷什么泡,泡的型、样、老化,都是瓷器的年轮。硬瓷泡是26%,细瓷泡是28%,彩陶泡是12%~38%,这也是精陶的泡。(用三四十倍数放大镜看)

5.老泡腐蚀辨

老泡不亮层褐黄,腐蚀泡儿褐灰黄。

老泡新泡色不同,开片腐蚀灰褐黄。

泡腐再重圆形在,釉脏颗粒圆不强。

辨认土沁要细心,看得多了眼力强。

注解:

泡老化后不亮,釉下层面也不那么洁净,出现褐黄色或灰色,开片的裂痕也有不同,那就是沁色包浆不同,泡是圆形的,如果是釉脏那是立体颗粒不是泡破的平面,只要通过实践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的。新必干涩,老必有像松油脂一样的胶状物,人工抹进的胶脂物,在泡或线的周围不是豆状物,而是涂抹的不规则状态。

6.出土类型辨

海水淡水垢不同,墓出窖出也不同。

山川平原和洼地,黄土黑土又不同。

窖中有水或无水,所受腐蚀太不同。

藏位若好恰似新,釉面好坏果不同。

味道沁色垢土旧,鼻闻手摸眼看成。

注解:

海水的垢生长牡蛎,淡水是污泥味,长淡水蛤蜊,小墓出沁多,泡腐蚀也重,窖出腐蚀要小,保护的也好,沁不大重。山川的黄土多味小,污不大。平原的是污泥味大,色灰黄、是灰、黄土还是黑土是明显的,遇到无水,沁的瓷器只是老化无沁,窑藏墓藏,如果放的位置好,没有入水,那就除了时间老化外就和新的一样,但釉光还是不一样,眼观、鼻闻、手摸要细就可发现。

7.闻古瓷

土味腐味和朽味,三味都有古墓味。

土味新造是假的,朽无腐味非古味。

腐朽一出是古老,腐朽土味防愚昧。

还要看摸听相认,单靠一着不实惠。

注解:

用鼻子闻瓷器的底及内部,这种古老多年的气味与新的或用土等造假的气味不同。

由海里出土、河里出土、干坑出土,水坑出土、砂土、黑土、黄土都有不同,这要常闻才能弄清楚。当然一定还要看其他的,如型纹、料、胎、釉等,但闻也确实不能丢掉。

8.呵一口气

闻器可知新老器,出土窖藏传世遇。

呵一口真人气,用鼻一闻心落地。

注解:

古瓷有传世和出土之分,出土又有窖藏、墓出、河、海出、洞出等,但往往首先称出土,然后再分出自什么具体地,如果鉴别出土器时,除了用放大镜看底及器身外还可以呵吹一口气后,再用鼻子闻其味,可以帮助断定是墓土味还是其他土味。

9.说开片

开片釉裂样式多,裂痕内出真的多。

金丝铁线见裂隙,汝官哥裂看不摸。

有色裂线从内出,先裂后搓假的多。

釉有小裂放大看,小裂有痕色不多。

细心观察有渗入,可看真假渗和搓。

自然沁渍有包浆,造旧水泡和揉搓。

老瓷虽有外沁入,线如内出沁非搓。

开片可辨真和假,历代鉴瓷有裂说。

康熙粉彩有裂隙,珐琅亮釉细裂多。

洪武小裂釉里红,裂辨真假代代说。

辨认真假又断代,识它多学别怕多。

注解:

用三、四十倍放大镜看会发现,开片的裂纹多种多样,一般来说裂纹由胎内出真的多,粗黑的为铁线、黄褐的为金线,汝窑瓷、哥窑瓷、官窑瓷要看不是摸出来的,如果是裂线的色素是由外沁入的就是的假。用放大镜或是显微镜看可以从细小的裂隙中发现是渗入的色,还是内出的,这样细心看才会将掺渗、搓入的假老化线发现。自然的老化线裂隙缝中即使有渗入,也有老化的油亮包浆,这与新搓入的土不同。细心用镜看不管是破的泡内,还是线内都可看出色素固体的颗粒包浆情况,这是裂隙的真假反映,另外,对裂隙的观察很重要,因为对裂隙和破泡的观察可以对哥、汝、官及任何一种开片瓷器进行断新老、断真伪。康熙时期的粉彩五彩等彩瓷是水调彩,当时又没有玻璃白,所以有裂隙,色显古朴,没有雍正时的彩色生动。这成为鉴康熙彩瓷的依据,珐_彩的釉很亮,像有一层薄玻璃膜,用镜看也有小裂线,但与其他彩瓷裂线不一样珐琅彩用了先烧素胎,后上色釉的办法,油对色料,又加入硼砂,所以釉面厚又亮。明洪武时的釉里红用镜看有小裂,细心是可以看出的,这样仔细观察分析才能正确辨认瓷的裂线,才可以断代辨真假。

10.裂纹色因

裂线有色咋形成,胎釉成分遇火缝。

胎表常用化妆土,成分不一多色成。

胎质遇火色偏深,化妆土色胎表层。

表层深层温不一,深浅都是火烧成。

胎釉都是高温烧,各种成分显色能。

物理作用化学变,高温色变理说行。

可溶金属盐类在,烧后可变火烧红。

铁线灰黑胎里出,色深超过火烧红。

含铁也出红彩色,那是点点火石红。

注解:

金丝铁线和裂线色是怎么形成的,和胎釉有关。

胎在入炉前就有微小裂缝,有的可能眼睛看不出,还有的是在高温时产生的裂缝,这和制胎有关,如胎土的性质、素胎干燥情况,有的在素胎上又罩上一层化妆土,在高温情况下内外伸缩系数不一样形成裂缝,这些裂缝在炉温的作用下渗出色素、又在炉温还原降温时被透明釉封住,形成了透明釉下的开片——所谓的金丝铁线。一般来说胎渗出色是灰黑的铁线。表层渗出的是含铁形成的为红褐色的金线。

这黑、褐两种色素线的形成和瓷器的胎釉性质有关,和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这是本质的,当然和所烧的温度、炉膛气氛也有关。如:铁分子产生的铁分子气氛在还原温度前的熏染会产生火石红色的褐红色。

但是,由于化妆土和胎的成分都是不同的,所以成*况也不一样,另外,所烧温度不同,成色也不同,在高温和低温下的物质成色不一样,这是符合科学原理的,但在瓷器烧制中,一般来说,胎在经高温后出现的色线是发灰黑的,表层出褐红线与含铁金属及可溶盐类有关,出火烧红、含铁点、火石红都是含铁形成的。

11.药物入缝开片辨

高锰酸钾去光艳,入泡难出不入线。

入线紫红显一片,细心观察能发现。

线裂深度深入胎,土沁色染能发现。

注解:

用高锰酸钾去光进入泡后难去掉,看时是一点红,但是如果入开片的线中,可以用水泡出,如果鉴别时入线的紫红色显出的是一片片紫红色,这是用高锰酸钾造假的痕迹,而真的土沁在裂隙和泡的深处,而且像有松香胶亮色,不是紫红色。即:因时间长土垢上有几乎像包浆一样的东西存在在裂隙中。

12.金属包件

接口看镶接,沾箍焊接贴。

整体看工艺,手工机制切。

冲压用薄板,雕刻艺不缺。

注解:

金属包件主要看接口、镶接方式,是沾贴、箍、扣、焊、烧中的哪一种,老方法和现代方法不一样,整体都要看,特别要看是手工还是机制,是冲压薄板还是老铜工打制的薄片,要看是雕、剔的还是刻的,是胶水的,还是蒜汁、胶粘的,还是烧制的(据有些书上讲宋代早期有采用蒜汁和胶水涂金涂色的工艺)

13.瓷器包金包铜镀金验真假

包金常用铁铜片,片上雕花镀金艳。

铁片镀金生铁锈,铜片镀金绿锈现。

细看片上雕工艺,手工机制原型现。

胶粘箍定不一样,粘贴咬口和锡焊。

古瓷老瓷新胶贴,强力胶接新出现。

金银铜铁锈老化,接口压花很关键。

注解:

包金的器件常以铁铜片包后涂金、刷金、鎏金、镀金作为一种型式,在金属包片上雕花、剔花,鉴定时要注意铁的生锈、铜的生绿锈情况,手工和机制区别在于看工艺的一致性,手工的一致性差,要看到每一个细节。另外就是要看是扣包的还是粘在器件上,如:锡焊、铜焊、胶粘,对金属接口咬合情况,这几种当中又要看是现代的料,还是老的,那是不同的。如:胶有现代化学胶的迹象没有,在金属边沿是会看到的。

14.一眼可见真假说

器形动静一眼看,造型特点新老见。

色釉图形纹饰观,图带特点釉浓淡。

造型纹饰及窑口,釉彩上下年代断。

只因眼力观型色,瓷有型色可作鉴。

另有手摸凸凹滑,手眼知觉人一贯。

注解:

所谓一眼也可以说是两眼,因为一眼看正体,两眼看里口和底。会看的人用经验和知识,在明显的器件上,一眼就可看出真假时代。

这主要是人的视觉神经和记忆神经的作用、才能一眼就看到了色釉、地子釉、器形、代表性的纹饰。在这一眼的基础上再看一眼底、型、削刀、釉、胎、接口、画面、色、款,这上、下各一眼就看十有*,有的鉴定,为保证准确,再手摸一下接口、凸凹及胎和釉、重量,比较一下厚薄与重量,比较一下釉料、纹饰、滑涩,这就定下来了这个器件的真假年代。

15.沁点、污点、釉层辨真伪

击点尘点表泡空,击坑尘料釉层中。

表层泡破入污点,不是久垢沁釉中。

新沁老沁要区别,土垢污点包浆清。

腐点污点不一样,老化是沁腐泡坑。

垢污断代老化记,裂隙纹里别放松。

注解

用三四十倍放大镜看,敲打后的击破点是多边形的有裂隙、裂纹出现,然后又搓加工进去土或其他污垢,这不是长久的自然土沁,真的土沁老化点是釉层与胎层的老化沁,是圆形泡沁入的土沁或其他有包浆的污点。造假的污点再多,但是通过看釉子还是透彻的,就是新的。

16.浙料回青料鉴别

浙料发色是真紫,回青称紫蓝微紫。

浙料真紫青微红,回青蓝中微泛紫。

浙料发紫色是真泛紫的色,回青都说泛紫,但是明以前青中泛一点红紫,从紫色角度讲浙料是有点红紫,回青是明中后期青色微微有点儿蓝紫,这是浙料和回青的区别。但浙料如果煅烧,就会因烧的效果不同出现不同深浅度的色彩。泛紫的程度有变化,色比较艳,烧好了就是翠毛蓝。明代崇祯时开始对浙料煅烧。这说明同样的料在不同时代是不一样的。

17.非苏料断代

元明用料各种青,珠明回青石子青。

进口苏料参国料,种种青料要弄清。

浙红平淡回泛紫,石灰珠翠看各青。

铁斑钻胎锡光辨,清代料款钴料精。

纹饰深浅仔细看,制料水平后代精。

分料断代可分明,蘸料制料分析清。

【合作共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