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丁苯酞,这5个问题一定要搞清楚
丁苯酞有哪些作用和用途?
丁苯酞是我国脑血管病治疗领域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主要提取自天然植物芹菜籽,是一种黄色油状液体,有着芹菜的清香。丁苯酞是人工合成的消旋体,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可明显缩小局部脑缺血的梗死面积,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具有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丁苯酞主要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的含量,提高脑血管内皮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PGI2)的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活性等机制而产生上述药效作用,适用于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此外,丁苯酞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和行为能力,从而预防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血管性认知障碍,适用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但目前还属于超说明书用药。丁苯酞对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渐冻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在2018年3月11日获得美国FDA颁发的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孤儿药认证资格。
丁苯酞有哪些不良反应?
- 丁苯酞不良反应较少,少数可见血清转氨酶升高,偶见恶心、腹部不适、精神症状(轻度幻觉),停药后可恢复正常。在临床试验中,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有: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谷草转氨酶(AST)升高、轻度幻觉、消化道不适。
- 丁苯酞用于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的安全性尚不明确,不推荐使用。
怎样服用丁苯酞?
- 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一次0.2g,一日3-4次,10-12日为1个疗程。
-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一次0.2g,一日3次,连续服用24周。
- 丁苯酞宜餐前服用,有利于吸收。
常吃丁苯酞需要注意什么?
- 丁苯酞尚未进行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故不推荐用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
- 对丁苯酞过敏者及对芹菜过敏者禁用,因芹菜中含有的左旋芹菜甲素与丁苯酞的化学结构相同。
- 有严重出血倾向者禁用,因丁苯酞具有一定抗血小板作用。
- 肝、肾功能不全及有幻觉的精神症状者慎用。
- 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转氨酶变化,一旦出现疲劳、食欲缺乏、酱油色尿、右上腹不适、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丁苯酞与哪些药物合用可以增效?
目前临床上用于抗脑缺血的药物主要包括:
- 溶栓药:如尿激酶、降纤酶、低分子肝素钙等,主要作用是溶解脑血栓。
-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长期服用具有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 血管舒张药:如氟桂利嗪、尼莫地平、丁苯酞等,具有扩张脑血管和改善脑循环作用。
- 其他:包括神经保护剂(胞磷胆碱、吡拉西坦)、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及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美金刚)等。
临床研究显示,丁苯酞与复方丹参制剂、纤维蛋白溶解药(如降纤酶)、抗凝药(如低分子肝素)、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合用可以增强抗缺血作用,且未见新的不良反应。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