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并不是万恶之源,要限制的是这种
《美国居民膳食指南2020-2025》于近日发布,提供了众多关于'吃'的科学建议。新版指南中共有4个核心推荐,分别是:
核心推荐
1、在生命每一个阶段都应遵循健康的膳食模式;
2、优选和享用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和饮料,同时考虑个人膳食喜好、文化传统和成本;
3、应特别关注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和饮料,以满足食物需求和能量的适宜限制;
4、减少添加糖、饱和脂肪酸和钠含量较高的食品和饮料,限制酒精饮品。
在这4个核心推荐中'减少添加糖'是其中之一,那么,问题来啦。'添加糖'指的是哪种糖?为什么要减少?
从广义上讲,'糖'也称'碳水化合物',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根据'糖类'家族中的不同结构和生理作用可以分为糖(1-2个单糖)、寡糖(3-9个单糖)和多糖(≥10个单糖)。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糖'的定义是对单糖、双糖和糖醇的统称。
单糖、双糖、糖醇
单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
双糖:蔗糖、乳糖和麦芽糖等;
糖醇:山梨醇、甘露醇和木糖醇等。
其实,单糖和双糖都广泛存在于天然食物中,比如水果中含有葡萄糖和果糖,甘蔗、甜菜中含有蔗糖,乳品中含有乳糖(见表1)。也就是说,'糖'存在于天然的食物中。
表1 糖类家族
'糖'并不是万恶之源,其实'糖'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糖”的生理功能
- 贮存和提供能量,是人类获取能量的最经济和最主要的来源。
- 是机体的构成成分,如糖类与蛋白质结合成糖蛋白可构成抗体、酶和激素等具有重要生物活动的物质。
- 有节约蛋白质作用,适量摄入糖类可以防止或减少膳食中的蛋白质被分解利用。
- 具有一定的抗生酮作用,当糖类摄入不足时,体内脂肪中储存的甘油三酯被加速分解为脂肪酸,以提供能量,而这一过程,有可能产生过量酮体,酮体不能及时被氧化而在体内聚集,从而导致酮血症的发生,因此要适量摄入糖类物质。
- 有保护肝脏的作用,摄入适量糖类,有助于肝脏合成糖原,从而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
既然糖是维护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那为什么还要限'糖'呢?再次明确一下,这里所限制的是'添加糖',添加糖!添加糖!
在食品生产和制备过程中添加到食品中的糖是'添加糖',主要指的是果汁、饮料、甜点和糖果等食品的加工中添加的白砂糖、绵白糖、红糖、玉米糖浆等。
游离糖又是什么呢?
游离糖是指包括食品生产商、厨师或者消费者自己在食品中添加的单糖和双糖如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分也属于游离糖。'添加糖'亦属于游离糖。
有研究表明,控制游离糖的摄入有许多健康益处,如减少肥胖、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肥胖相关癌症的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中建议,整个生命历程中应当减少游离糖摄入量。成人和儿童游离糖摄入量应该减少至总能量的10%以内,如果能进一步控制在5%以内,将对健康带来更多的益处。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中,成人和儿童可接受的游离糖摄入量每天应低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内。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