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锣密鼓的社保核查
事情的发生往往都有初见端倪,只是当时不会特别注意而已。
一个月前,我去指定的药房给母亲买药。
母亲办的是特殊门诊。这样,每年可以报销一定的用药费用。
买完药,在结账的环节药店告诉我,这一次不能报销,只能先自费后再报销。
我有点奇怪,当然要问为什么。
药店的解释是,母亲的医保卡没有升级。应该是医保卡跟社保卡合一之后,才可以报账。
好吧,解释权在他们手里,我们只有遵照执行。
临走时,我又多嘴地问了一句:我们的医保卡需要升级吗?
他们答复说,当然,所有公职人员的医保和社保两卡都要合一。
他们的说法是否准确,至少在权威性方面,我是持怀疑态度的。
另外,我也不着急升级两卡。就不再注意了。
几天前,我从街上散步回家。
经过某小区时,看见三个工作人员拿着一些表格在一幢居民楼前正逐户敲门呢。
他们一边敲着门,一边讨论着:这家应该是某某单位的公职人员,他应该交了社保的。
另一个却有疑问,他的子女呢,他家的老人呢,是不是都是公职人员?
于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搭讪道:领导们在忙什么工作呢?
其中一个回答我说,正在核实社保信息呢。
哦,你们忙。我打声招呼就走了。
当时有点纳闷,这种做工作的方法,何时是个头?
哪里想到,这个何时是个头的事情马上就落到我们头上了。
前天,学校领导给了我一个任务,逐个通知单位退休老同志带上本人身份证和工资卡到学校去核实社保信息。
领导的一句话倒轻松,这个逐个通知的工作任务可能会要了老命了。
全校八十多个退休老同志,退休年限有长有短,退休仙居各方。
虽然大部分同志以前曾留有地址信息或者电话号码在学校,但经过十几年,几十年之后,那些地址是否变更,那些电话是否通畅,都得打上大大的折扣。
比方说,有些座机电话号码还是六位数的,有些还是小灵通号码,显然是打不通的。
当然,我们不能以此为借口就让工作停滞不前。
我把八十多位退休人员通知任务分配给十多位在职员工,任凭他们想什么办法,只要通知到位就行。
工作效果不好也不坏。
有通知到位的,也有通知不到位的。
通知到位的,有在杭州的,有在深圳的,他们当然不能赶回到当地。
也有年事已高杵棍打耙的,让他们亲自到学校来可能也不现实。
究竟应该怎么办,我也不多想了,我们的任务只是想办法通知他们。
昨天晚上,正在家里吃着饭,有人敲门来了。
于老师非常奇怪,这个时间点,谁会敲门?
我说有我在家里,还是白天,有什么可怕的?开门吧。
于老师开了门,进来的是一个女性工作人员。
比较有礼貌地说明了来意——她是长虹街道办的,来入户核实社保卡信息。
于是她问,我们回答。
先是问我家的情况。
然后问同一单元的居民楼里,有哪些人是我们认识的,有没有同一单位的,某个同志的电话号码你们能不能提供等等。
我们正吃着饭,间或回到她一两句。
这种气氛有点尴尬,如果说请她一起吃点,又是明显的假客气。
还好,谈话的氛围还算融洽。
主要是她跟于老师聊。
我插嘴问了她两个问题:
你们做这项核实工作是不是特意选择在这个吃饭的时间点,以便能够找得到人?
她给出的是肯定回答。还说了这项工作不好做,人难找的苦楚。
我再问:这么紧锣密鼓地核实社保信息,目的是什么呢?
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提及了一句,某个地方的社保基金出了问题云云。
我也不好多问。
聊了几句之后,这位社区工作人员走了。
临走时,她还不忘说了一句谢谢。
其实,直到现在,这个社保核查为什么这么紧凑,我还是不怎么理解。
全祁阳市范围内,公职人员到还不难核实,特别是那些年长的非公职人员和大学刚毕业几年的年轻人,他们是否自费交了社保,交了多少,是哪种类型的社保,这些问题要弄清,可能要费很大的劲。
费的就是昨天晚上入户核实的那种普通社区工作人员的劲。
如果说担心社保基金出问题的话,去核查相关领导层面应该比入户核实基层效果要好吧。
唉,又是我们想多了不是?
202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