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太张梅花传奇
九旬老太张梅花传奇
刘仁和
不论是在风景如画的铜钹山,或是在热闹非凡的广丰城里,只要提起九旬老太的张梅花,凡是认识她的人都要伸岀大拇指将其夸。做的好事说不尽、道不完,九旬老太的美名传遍了铜钹山下、丰溪两岸。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十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去诠释人间的真善美,去传递了社会的正能量。所以,她被广丰县人民政府授予“好婆婆”光荣称号,《广丰报》、《上饶日报》、《上饶晚报》、广丰电视台、上饶电视台、上饶农业信息网、江西农业信息网等多家新闻媒体,先后为她做过专题报道。
福大命大
1928年的一天,福建省浦城县九牧乡中墩大丘一农家小院,传出了一小女孩一声声惶急的哭喊:“奶奶,快来救救小妺!”白发苍苍的奶奶十万火急赶回家中一看,原来是媳妇刚生下女儿张梅花,嫌她又是“赔钱货”,便用肚脐带压在小梅花的小嘴上后,再将其丢在一边。吃斋念佛连蚂蚁都不肯踩一下的奶奶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先把肚脐带拿掉,再对已经奄奄一息的小梅花做人工呼吸。一条小生命绝处逢生了!并且以她后来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见证了我们中华民族“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一古语的灵验。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旧时代,自张梅花出生后张家时来运转,她的母亲第四胎终于生下一个“带把”的。老奶奶高兴得合不扰嘴,连称张梅花不仅“福大命大”,而且还招来了小弟弟。张梅花的弟弟长大成人后,干出了一番事业,先后担任了浦城县林业局局长和浦城县县委副书记。而她自己成长结婚以后生儿育女,如今从她算起已有五代,是个名副其实的“老寿星”。
产妇救星
在“宁添一斗,不添一口” 的旧社会,张梅花的父亲用尽九牛二虎之力,也难以解決一家大小7口人的温饱问题。虽然钟爱小梅花,但因她7岁时家中实在揭不开锅了,父母亲只好忍痛割爱,瞒着奶奶将其送给江西省广丰县铜钹山大丰源一家韩姓人家做童养媳。从此以后,张梅花和铜钹山的山山水水和当地农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学过医,但她天资聪颖,自学成才,在缺医少药的偏僻穷山沟里,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接生婆”。不论是酷暑炎夏,还是寒冬腊月,只要有人请她去接生,即使在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或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里,她也从不打“退堂鼓”;哪怕是半夜三更,她也是随叫随走。方圆几十里的村村落落,到处留下了她忙碌的足迹。说来也奇,只要她一进产妇家,就是难产也会变为顺产。看到人家母子皆安,她就会露岀微笑和大家分享快乐。时间不长,乡亲们就都尊称她为产妇的“保护神”。据不完全统计,她在铜钹山生活了几十年,先后为200余名农妇“接生”,但是她从未收人分文。
女中豪杰
解放前,铜钹山土匪相当多。家住大丰源的“瘌子”被土匪“绑票”后虎口逃生。八月初二日,土匪头子韩南云带领一伙土匪再次来到大丰源,把全村男人用绳子绑起后,又杀掉了全村农民的猪。土匪头对“瘌子”恨得咬牙切齿,他凶神恶煞般地面对着五花大绑的“瘌子”吼道:“瘌子,看你逃!这次你死定了!”土匪头要拿“瘌子”开刀,意图极其明显,就是威慑百姓们:家中有人被“绑票”,那么砸锅卖铁付赎金是唯一的选择。如果胆敢像“瘌子”一样逃跑,那么再被抓住就要“撕票”。土匪头临走时撂下狠话:“谁胆敢向乡公所通风报信,杀无赦!”说罢,还特意凶狠地盯着年轻的张梅花,将此话又对她说了一遍。张梅花镇定自若,机智地对土匪头说:“我连乡公所在哪里都不知道,怎么会去通风报信?”待土匪们担着猪肉、带着被绑的男人们前脚刚走,具有俠肝义胆的张梅花便冒着生命危险,心急火燎地往山下跑,在张墩头巧逢乡公所郑干事。张梅花把土匪要杀人的消息向郑干事报告,并分析说土匪们当晚可能在天枝山庙歇息。郑干事急匆匆赶回乡公所向姚乡长搬救兵,姚乡长带领全副武装的剿匪军赶到天枝山庙。翌日天明时分,考虑到土匪们的手里有人质,剿匪军遂朝天连开了几枪。土匪们听到枪声,旋作鸟兽散。全村男人都得救 了,被土匪抢去的猪肉又领回了,大家衷心感谢“大救星”张梅花,纷纷称赞她:“巾帼英雄,女中豪杰!”“瘌子” 扑通一声跪倒在张梅花面前,激动地说:“多谢救命之恩!您就是我的再生母亲,我要一辈子报答您。”他说到做到,从此以后年年都要给张梅花拜年,同时又告知子孙,没有张梅花就没有他,要求子孙后代都要报答张梅花的大恩大德。
免费饭店
铜钹山森林资源丰富,解放后,外地司机经常到山里拉木材。那年月,大丰源没有一家饭店,司机们吃饭成了一大难题。张梅花决心解人所急济人所困,和丈夫商量后,从牙缝中省出口粮,为过往司机开办免费饭店。大为感动的司机们投桃报李,纷纷把照看木材和组织村民装车的“大权” 交给她,让她每天出点力就能赚到几元现金。在那时这可是一笔“大财”啊!一个男劳动力在生产队岀工干一天活才得区区几毛钱呢!当地父老乡亲看她和司机们相处融洽,便在要岀山外时,纷纷请她出面与司机通融让其搭车。张梅花从不推辞,即使是学生托她也一视同仁,真正做到有求必应充当没有工资的“汽车站站长”。日积月累,张梅花不但让过往司机免费吃饭几千餐,也让当地群众免费搭车几千次。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是张梅花最大的快乐,同时她也得到了司机们和乡亲们的尊敬和爱戴。
呵护干部
十年动乱期间,铜钹山也不是世外桃源。当时,“造反派”当道一手遮天,把一名大队干部也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揪斗。“造反派”不但逼他跪倒认罪,更为恶劣的是指挥一群不懂事的小孩挑鸡屎硬要他吃下去。当时在场的群众皆敢怒不敢言。虽是弱女子却一身虎胆的张梅花大步冲向前,勇敢阻止这丑恶荒唐的行径,并大声喝斥毫无人性的“造反派”:“你们是人吗?!”早就怒火中烧的乡亲们见有人带头伸张正义,立即跟着大声责问:“你们是人吗! 你们是人吗!! 你们是人吗!!!”“造反派” 见众怒难犯,只好灰溜溜地走了。这个所谓的“走资派”,后来落实政策东山再起,他一辈子不忘张梅花的大恩大徳,年年都要亲自登门拜年。但是张梅花做好事从不图回报,改天总叫儿子拎着礼物到其家回拜:“你送的礼物我母亲已经领情,这是我们做晚辈的给您拜年。”“走资派”亡故后,其儿子至今还把这特殊的“亲情” 延续下去,年年不忘给父亲的恩人张梅花拜年。但不管礼物有多贵重,几天后张梅花总要吩咐儿子以回敬的方式送回。
待媳胜女
张梅花是一个贤妻良母型的中国传统女性。她的三个儿子成家立业后,她从未和三个媳妇红过脸。妯娌几个一块儿说悄悄话,都认为婆婆待她们比待亲生女儿还亲。人心都是肉长的,三个媳妇不但将婆婆像母亲一样相待,而且时刻要求子女孝顺奶奶。如今,张梅花的子孙四代人都非常孝敬她这个“老祖宗”。更令人感动的是,张梅花的当教师的大儿子韩如兴于1988年患胃肠癌不幸亡故,她强压悲痛将其后事料理后,为了让当时40岁的大媳妇下半生有个依靠,她作岀了一般人做不到的开明举动:动员大媳妇将孙子、孙女留给自己照应,让大媳妇重组家庭去寻找幸福。大媳妇激动万分,忙说:“妈妈,我一辈子都不离开您!”张梅花劝她:“你这个女儿我认定了!以后只要有合适对象,你就大胆去追,勇敢去爱。我不但积极支持你,而且要将你当女儿一样嫁岀去。今后你如果有什么难处,我誓当你的坚强后盾,这里永远是你的'娘家’。”大媳妇听从了婆婆的劝告,找到了如意郎君。之后她对婆婆更亲了,时常来探望老人家,一踏进家门就张口一个“妈”,闭口一个“妈”,叫得如蜜糖一样甜,令外人都以为是亲生女儿回娘家呢!
情系梓里
张梅花教子有方,三个儿子都极有出息。大儿子韩如兴是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惜英年早逝;二儿子周磊是本县赫赫有名的“煤气大王”;小儿子王卫东是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俗话说:“大人有慈心,儿女有孝心。”这话一点也不假。兄弟俩每年都要拿出好多钱孝敬母亲,但是张梅花从来不乱花一分钱。她移居广丰城里后,始终保持农民朴实忠厚的本色,人在县城,情系梓里。从2007年开始,每年过年前她都要回家乡慰问铜钹山敬老院孤寡老人。她不但向老人们捎去鱼、肉等年货,而且还向全院30余名老人每人发放100元的红包。2017年春节前夕,在下随车现场跟踪采访,到达铜钹山敬老院。张梅花首先向敬老院捐赠2000元,让大家新春佳节改善伙食,然后向30名老人每人发放200元的红包,还给瞎子刘十五多发了100元。全院老人们面对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张梅花,异口同声地说:“梅花奶,我们衷心祝愿您长命百岁,期望您年年岁岁来看我们。” 张梅花和老人们一一合影留念,并当场作出承诺:“只要走得动,就一定常回家看看。”朴实的话语,赢得了大家的掌声一阵又一阵。“寿源是匹布,在于各人铺”,相信大好人张梅花一定能活到百岁以上。
德高望重
张梅花现居县城永丰街道商城北路公安局家属房大院。她每日都要坚持出来走走“了解民情”。只要听说哪位农民兄弟卖菜早饭未吃,她就到饮食店炒碗肉丝粉送去;当看到哪位农民兄弟站着卖菜,她就从家中端出板凳送去让其坐。时间长了,赶集的农民兄弟大都认识这位慈祥的老人,大家都亲切地唤她为“太婆”。太婆为人热情慷慨。家中有什么好吃的出了锅,她就送给左邻右舍尝鲜,还美其名曰“快肉尝千兵”。太婆最爱管“闲事”。永丰派岀所原所长、退休老干部纪英虎是太婆的邻居,他说,老天下雨,太婆就替上班的邻居收起晒在外面的衣服,等到邻居下班后就赶紧送还。太婆爱当义务保姆。她为邻居带小孩是家常便饭。太婆是高明的“和事佬”。不论是婆媳相争,还是夫妻吵架,以及邻居做冤家,只要太婆上门做工作,矛盾纷争即刻烟消云散。居民心中都有一杆秤,人缘最好的太婆受到了公安局家属房大院内其他59户人家的敬重,大家公认她是大院里德高望重的“院长”。
后继有人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能够一代代持续做好事则又难上加难。太婆张梅花不但自己决心在有生之年将爱心进行到底,而且教育子孙后代要将“爱心棒”接力下去。母慈儿女孝,小儿子王卫东对母亲的善举牢记心头,他以诚信为本,凭本领赚钱,在外创业有成后,不忘生他养他的家乡铜钹山这块热土,决心像母亲一样回报家乡父老乡亲。2014年上半年,他为铜钹山军潭学校捐款12万元,用以改善学校环境,以及为当地农家娃能够更好地学习创造物质条件;下半年,他又慷慨解囊捐款10万元给大丰源,资助当地农民弘扬本土传统民族文化。在大石乡学校任教的太婆的孙女韩香园表示:“奶奶去敬老院献爱心,我要向她学习,义无反顾地接过'爱心棒’,并将'爱心棒’一代代地接力下去。我也要关心家乡敬老院的老人们,帮助需要帮助的农民兄弟。只要人人都献岀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作者简介:刘仁和,广丰区诗词学会会员、上饶市作协会员,《上饶日报》、《上饶晚报》、“江西新闻网”特约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