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龟分支杆菌引发的思考--检验与临床的完美结合

患者女,54岁,因左足根部肿痛伴反复渗液5个多月,于2019.5.4收入西南医院。左足踝关节及各趾关节未见异常,活动度良好,足底部略肿胀,内踝处可见直径1cm破溃,已结痂,足跟部可见1cm破溃,已结痂,窦道口表面干燥,当前无明显渗出,窦道处色素沉着明显,按压内踝及足底疼痛,余肢体未查。

病史特点:

5个多月前因足底及足跟部疼痛,就诊于当地人民医院行X片检查,该院考虑足底骨刺,建议患者保守治疗,数日后患者就诊于当地中医院行小针刀治疗处理,此后患足小针刀进针(内跟处及足跟底部)出现红肿,反复渗液,渗出液为红色血性液体,故患者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该院考虑为左足内踝及足跟部感染,行(内踝窦道处)切开引流等对症处理。

足跟底部窦道未行任何治疗措施,患者自觉肿痛及渗出情况稍有改善,但未痊愈,当地医院建议转往上級医院行进一步治疗。患者于3月20日来西南院行相应MRI检查,诊断为“左足内踝及足跟部感染”建议患者入院行手术治疗。

治疗经过:

患者术前诊断左内踝足底感染伴窦道形成。于2019年05月09日21:38在腰丛坐骨神经麻醉下行左内踝足底展染病灶清理、引流缝合术。

麻醉满意后,患者取仰卧位,左大腿根部上止血带,常规消毒铺巾。于足底破溃处做一楔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见足底部大量坏死组织,并伴脓液渗出;切除内踝表面结痂,利用美兰由足底注入,见美兰从内踝破溃出流出,内踝一足底瘘管形成,利用刮勺刮除足底、内踝及瘘管坏死组织,并取部分坏死组织送细菌培养,用双氧水、碘伏反复冲洗及大量生理盐水脉冲冲洗创口,放置负压引流管一枚。清点纱布器械无误后,逐层缝合伤口,加压包扎,术毕,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给予右足石膏外固定,术后麻醉复苏后患者安返病房。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临床未与微生物室沟通,所以并未特别关照此标本,培养24h(第二天),平板并无细菌生长,我的带教老师刘智勇刘老师并未对此平板一扫而过,而是习惯性的进行了二次接种(二次接种并非将平板上未长菌的组织或脓液标本找出来再次接种,而是将头一天接种之后平板上残留的脓液或组织再次划线,经过24h后,平板上的标本已经乳化的差不多,再次划线会将包裹在里面的细菌释放出来)。培养48h之后(第三天)平板上菌落生长情况如图:

感觉仅有个别污染菌和一点残余组织在上面,但是如果仔细看的话:

如上图,会发现上面有些许白色的小菌落,于是立即涂片,做革兰染色,染色情况如下图:

刘老师一看片子,革兰染色阳性,着色不佳,柴捆样排列,形态非常符合NTM(非结核型分支杆菌)的特点,所以又立马要求我们染了一个抗酸,抗酸结果如下:

染出来是一片娇艳的红色,确实是一株NTM,后经质谱测定为龟分支杆菌。以下是质谱鉴定结果

以下为龟分支杆菌纯分48h菌落图片:

NTM简介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隶属于细菌域,放线菌门,放线菌纲,放线菌目,棒杆菌亚目,分支杆菌科,分支杆菌属,专性需氧菌,革兰染色阳性且不易着色,因其内含有分支菌酸,抗酸染色阳性。镜下呈V、Y、T形或条索状排列。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是指分枝杆菌属中,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人型、牛型、非洲型和田鼠型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其中大多数为腐物寄生菌,毒力低,属于条件致病菌。

近年来由于检出率逐渐增多,相应的对其引起的各种疾病的认识也在逐渐提高。NTM引起的疾病称为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disease caused by NTM)。NTM迄今已发现有100多种,其中37种已见致病病例的报道。根据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Berg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将NTM分为快速生长型和缓慢生长型两大类。

1999年上海第一肺科医院报道,15年间5592例痰抗酸杆菌阳性患者中,经鉴定为NTM者173例。从结核样患者中分离出NTM的阳性率,我国为3%~15%。

NTM的治疗

1.药物治疗:

(1)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MAIC)感染

MAIC对异烟肼(INH)及吡嗪酰胺(PZA)耐药。引起淋巴结炎时可选用三联药物: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利福布汀(或利福喷汀)+阿米卡星,治疗6个月。HIV感染患者并发MAIC引起的播散性NTM病时,可应用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氟沙氟沙氟沙星)+阿米卡星+利福布汀(或利福喷汀)+亚胺培南;或用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利福布汀(或利福喷汀)+氯法齐明+乙胺丁醇(EMB),疗程18~24个月。

(2)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

堪萨斯分枝杆菌对吡嗪酰胺(PZA)耐药,大多数对利福平(RFP)及乙胺丁醇(EMB)敏感。引起肺病时可应用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治疗18个月,如菌株对其耐药可应用利福布汀(或利福喷汀)+阿米卡星+磺胺甲噁甲噁唑/甲氧苄苄苄啶(复方磺胺甲噁甲噁甲噁唑)治疗18个月。在艾滋病患者合并播散性NTM病者,可选用利福布汀(或利福喷汀)+阿米卡星+磺胺甲噁甲噁唑/甲氧苄苄苄啶(复方磺胺甲噁甲噁甲噁唑)+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治疗18~24个月。

(3)瘰疬分枝杆菌感染

瘰疬分枝杆菌体外试验对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吡嗪酰胺(PZA)、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均耐药。引起淋巴结炎,可应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利福布汀(或利福喷汀)+氯法齐明治疗,疗程6个月。

(4)海分枝杆菌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可选用多西环素+磺胺甲噁甲噁唑/甲氧苄苄苄啶(复方磺胺甲噁甲噁甲噁唑)治疗;或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治疗,总疗程至少3个月。最近研究表明克拉霉素或阿奇霉素单药治疗也可能有效。同时结合外科清创治疗。

(5)溃疡分枝杆菌感染

溃疡分枝杆菌体外试验对利福平(RFP)、链霉素(SM)、氯法齐明敏感。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可选用利福平(RFP)+AMK或乙胺丁醇(EMB)+磺胺甲噁甲噁唑/甲氧苄苄苄啶(复方磺胺甲噁甲噁甲噁唑)治疗,疗程4~6周。结合手术清除。

(6)偶发分枝杆菌感染

偶发分枝杆菌体外试验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头孢西汀、亚胺培南、链霉素(SM)、磺胺甲噁甲噁唑/甲氧苄苄苄啶(复方磺胺甲噁甲噁甲噁唑)、环丙沙星、氧氟沙氟沙氟沙星、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均敏感。对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外科清除感染部位为主,同时应用阿米卡星+头孢西丁+丙磺舒治疗1个月。新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克拉霉素也可选用。

(7)龟分枝杆菌感染

龟分枝杆菌对阿米卡星、克拉霉素、阿奇霉素敏感,但对头孢西丁、氟喹诺酮类耐药。在外科清除皮下脓肿同时应用阿米卡星(或妥布霉素)+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治疗,必要时可加用亚胺培南,疗程一般6个月。

(8)脓肿分枝杆菌感染

脓肿分枝杆菌对利福平(RFP)具有很高的耐药性,近来研究表明可能由于该菌细胞壁结构不均匀,膜通透性低下有关。可选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环丙沙星治疗,疗程至少6个月。

2.手术治疗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淋巴结炎时,应尽可能作整个淋巴结肿块切除,如已形成窦道及皮肤病变时,应将皮肤病变区一并切除。NTM皮肤软组织感染时,在进行药物治疗同时对皮肤病变组织进行广泛手术切除。NTM肺病应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大量排菌1年以上,肺部空洞等病变局限者,也可手术切除。

又回到之前的病例,临床收到细菌室回报结果之后。请药剂科会诊后指示,建议予以口服克拉霉素500mg 2/日+阿米卡星0.9g qd ivgtt (15mg/Kg 滴注时间大于1h)・患者静点阿米卡星15日后,复查肾功未见异常,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明显渗出液等情况,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性指标未见异常,已达到出院标准,请示上級医生后指示,当前病人切口恢复良好,可报出院处理。出院后口服克拉霉素500mg 2/日,口服六个月,根据情况决定何时停药。

病例分享结束了,引发了一些思考,抗感染并不只是临床大夫的事,就如以上病例,需要MRI指明方向,是否为感染,需要细菌室培养结果回报致病菌及药敏情况,需要药剂科提供合理用药方案等等,如果临床医生离开了微生物室孤军奋战的话,一些耐药菌、少见菌就会让他们束手无策了。只有多学科联合,求同存异,才是抗感染今后要走的路。

编辑by         梁平区中医院蒋流润

指导老师by  西南医院微生物负责人刘智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