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汤美学:共鸣体

内心的柔软或许是成就了人类生之为人……
人们很羡慕那些能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的人。当他们有意或无意的流露时,整个世界都因他们而变得更美了。同时,你也一定想拥有这种能力。于是你便开始读书学习,尝试着各种大家认为美的事物。
但却总感觉不是那么尽兴……
美,不是教条的概念,不是刻板的形制,不是别人感受过美好后的片语只言。
美,是体验,是感受,是切身的对美的经历与感触。
那么,问题就变了,不再只是去关注他人的美的经验,而是我如何具备经验美的能力,——显然向外求不足以使你拥有这种能力。
那就向内……
在拥有经验美的能力之前,先思考你是否具备经验美的素质。
何谓“经验美的素质”?
只目何以容千山,单瓢何如盛万水。
欲探波涛定海针,绘制苍穹量天尺。
疾风过后得劲草,生铁百炼始成钢。
想要拥有某种能力,首先需要具备驾驭这种能力的基本素质。哑何以歌,瞽何以书,就是这个道理。甚至相应素质的高低也决定了你相应能力的上线。
那么审美能力又需要匹配怎样的审美素质呢?
具备审美能力的人就像一个容器。首先要能承载他所要体验的所有内容,甚至包括那些暂时还不能欣赏、不愿接受的内容。
这就需要他——包容
同时,还要尽可能充分的去发现并感受内容中的信息、细节与情感(审美的主要工作)。这就需要你有一颗柔软、慈悲、细腻、敏感、能够洞察一切,感受一切的心。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在实现共情、共振。
我们可以称它为——沉浸
可见一个内心粗糙、体感麻木、自私冷酷的人是不大容易拥有真正的审美素养的,——因为除了本能,他们对更高层次的美基本是无感的。
但我们也不能任由共情之感在心中肆意燃烧、冲撞,那会毁了你。
所以我们需要“既经得起风雨,又伤我不得”的能力。
我称之为——坚韧
同一次审美过程,不同的人收获着不同程度的审美体验。那又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程度上的差异呢?——是一个人的境界。能站在一个怎样的高度来经验这一审美过程,就能收获怎样高度的审美体验
当手持一支饱满的谷穗,你是站在个人的立场,还是站在族群的立场,或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来看待,所获得的那种满足与喜悦显然是不在一个量级上的。而是否能站在那样的高度上并非单纯依赖于个人的意愿(残酷的现实是,没到那个境界就站不到那个高度去),而是更有赖于个人的修为与胸怀,——你能否做到足够的纯粹、干净,不掺杂哪怕是丝毫的私欲、私利,这不是随随便便说说就能做到的……
与傻白甜的“纯真”不同(某些人我说得不是你啊),“纯粹”是曾经沧海、百转千回之后的取舍,——因为同样也有很多人选择了“不纯粹”。
“纯粹”是要付出代价的,你要去掉自己内心中的那些杂质,才能变得更澄澈、更通透,才能让盛于你这个容器中的内容被详实、更细腻的感受到,才能与其实现更充分的交互与共鸣。而一旦有了功利心、私欲心,就不可能把感受与共情实现到极致,——但又有几人能做到无功利心、私欲心呢?
不“纯粹”无以至大美。而那些拥有极高审美能力的人大都是付出了极大代价换来的,——此时我再问你,还要拥有这种能力吗?……想清楚哦。
当美被感受、被经历,并不意味着审美过程就到此为止了。其实审美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反馈与表达这才刚刚开始……
审美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吸收正向能量的过程,但你不是吸收了就完了,而是要进行能量转化后的再次传递,哪怕是简单的分享。因为这种能量不会因为你的传递与分享而减少,反倒是越分享、越传递越多!甚至于你会因为分享而获得更多能量!
当意识到这一点后,人其实是压抑不住那种分享的冲动的(就像我现在这样),但如果不具备分享的能力,那将会是一种灾难……
深夜读完一本好书却无人分享,跟看完一部优秀影片而讷于表达,最终都将沦为同样的孤独感。
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具有审美能力的人一定要表达,一定要分享的原因,——他们在“释放”那种愉悦的感受与能量给到别人。
包容,沉浸,坚韧,纯粹,释放,这五点最终使你成为了一个非常好的容器——共鸣体”。
你所要感受的内容被盛在你这个容器中,没有片面的好恶、挑剔;
你的通透、澄澈使你能够实现与内容更充分的共情、共鸣,并让你沉浸其中;
你的坚韧保证了你不会被那些具有强大力量的内容所摧毁;
纯粹,让你能够在既有的感受中升华到更高境界,收获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
而“释放”则实现了将这些正面能量再次传播。这是一个闭环。
虽然我们是站在一个欣赏者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但最后你会发现其实创作者也在遵循这样一个闭环回路的,而他的创作过程就是“纯粹”的那个“粹化”过程与“释放”过程。
所以这个“审美素质培养”的闭环,是即适用于欣赏者,也适用于创作者,或者说适用于“艺术终极形态”中互动的双方。
就到这儿吧。
泡茶找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
往    日    精    选
艺术的终极形态
答疑:艺术形式外的“艺术终极形态”
(0)

相关推荐

  • 【赏石杂谈】人若赏石气自雅!何以见得?

    集宝街--玉见魅力石界 Youth Day 提到赏石,很多人都认为这是高雅者的兴趣爱好,与自己无关.而作为玩石者我却想说:并非高雅者才能玩石,而是玩石后必然高雅!何以见得呢?以下几点足以证明! 赏石, ...

  • 康德《判断力批判》二:审美和崇高的分析论

    在前文的序言和导言当中,康德已经将整本书的内容方向和结构都已经总结说明了,对此我们需要在后文当中注意几个问题,才能够更好的去把握<判断力批判>的内容. 首先,判断力之于整个人类的高级认识能 ...

  • “双减”过后,美育教育迎来春天!

    自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后,"双减"就成为了人们一直以来热议的话题. 前不久,北京市举行了新 ...

  • 好的身体,首先是意念纯粹

    对身边的关系定位简单,都爱他们像小孩子一样.爱自己呢,爱如初恋,又宽容又自在又欣赏又觉得美好 意稳定,他人的意(念头)的能量波不能对我造成攻击.他人的所有否定等对我产生不了任何意的攻击,在情绪里面没有 ...

  • 审美对3岁小孩有意义吗?这可是一个事关孩子大脑发育的问题……

    作家余光中曾这样形容诗仙李白作诗的场景:"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在高力士为李白脱靴之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 坚韧不拨

    心理学家安吉拉·李·达科沃斯 通过大量的研究和调查 发现了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 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不是智商 不是情商 不是人脉 不是天赋 而是一个人坚韧不拨的能力 一个人坚韧不拔的能力 或可等同于抗挫 ...

  • 开汤美学:从味觉到直觉

    味    觉 口器作为低等动物阶段便已拥有的器官,主要工作是摄取能量物质(即食物).用来判别摄入物质是否具有摄取价值的味觉系统也便随之产生并开始发挥作用. 很多低等生物,可以没有听觉,可以没有视觉,但 ...

  • 开汤美学:自信三讲 —— 文化自信

    时下创业圈儿里流行用"点-体"逻辑来分析你的职业是处于哪个产业链中的一环?权重比例?以及所在行业归属于哪个业态领域经济体?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 -,进而评价你的职业前景. 就比如 ...

  • 开汤美学:自信三讲 —— 品味自信

    唠叨之前,先问个问题:一个日日朝不保夕.三餐无着之人与一个世代养尊处优.锦衣玉食之人相比,谁对生活必需品的渴望最强烈?谁又更懂得这些日常之物的个中高下? 好了,我边讲着,您边想着 - - 话    说 ...

  • 开汤美学:自信三讲 —— 体验自信

    人们苦苦寻找的所谓"生命的意义",往往来自于某种深刻体验 - - -- 约瑟夫·坎贝尔 回到最初的那个"点体逻辑",如果把悠久而厚重的"中华文明&qu ...

  • “开汤美学”创业者交流群主题分享

    其中三次的题目分别为: 一.开汤--茶的重新思考与解读 · 中国茶与日本茶.英式茶的对比: · 制茶者与饮茶者: · 茶之为茶的核心: · "标准开汤"小白版. 二.茶 -- 回归 ...

  • 开汤美学:去整体感受 … …

    上次我们提到孔子的儒家思想比较看重"整体感受",而我们之前也讲到过"体验的完整性". 这次我们就"整体感受"进一步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要明确 ...

  • 开汤美学:说“意境”

    有人让我说说"意境",-- 那就说说 - - 意境的概念在中国的传统审美领域中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不论书法中常常提及的"点如高山坠石,横若千里阵云",还是诗词 ...

  • 开汤美学:说“意境”(补音频)

    有人让我说说"意境",-- 那就说说 - - 意境的概念在中国的传统审美领域中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不论书法中常常提及的"点如高山坠石,横若千里阵云",还是诗词 ...

  • 开汤美学:含蓄——品味的“试金石”

    继续我们"感性认知"的学习. 含 蓄 的 产 生 当中国人在积累感知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相应的理论体系之后,人们忽然发现那些"不可言说"或"言不尽意&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