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下一个亚历山大!古希腊巅峰之役,云集20万大军的六王之战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公元前301年,时值曾经率领不到4万人征服大半个已知古典世界的亚历山大大帝死后22年,其死后分裂的马其顿帝国,似乎将要迎来一位王者,然而,这位或许可以成为下一个“亚历山大”的男人,他的对面,却站着几乎所有过去的同僚,如今,他们都是他的敌人。
亚历山大大帝于巴比伦病殒
亚历山大大帝病死后,其留下的帝国大臣佩尔狄卡斯死于与埃及总督托勒密、本土帝国摄政安提帕特的内战中,随后,支持亚历山大大帝家族的臣子先后在内战中陨落,王室也一并遭到屠灭,当混乱的局势渐渐明朗时,曾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的版图上,盘踞马其顿本土的安提帕特之子卡山德、扎根色雷斯的利西马科斯、据守埃及的总督托勒密、重归巴比伦的亚历山大卫队长塞琉古以及稳坐中央的老将军安提柯,这些昔日追随亚历山大的传奇人物、如今瓜分帝国的枭雄,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度,但是,在这些人当中,占领帝国最富庶地带,击败王室派名将欧迈尼斯的安提柯,俨然有了重新一统帝国的态势。
于是,为了抵抗强大的安提柯,卡山德、利西马科斯、托勒密、塞琉古等人于是结为同盟,一场影响欧陆千年的大战,就这样酝酿了起来。
伊普苏斯战前局势
早在1年以前,即公元前302年时,利西马科斯本人就与卡山德派出的军队率先入侵安提柯的西部领土,他们一路进军,一路派人联络塞琉古以及托勒密,然而,还不等后两者举兵响应,利西马科斯就遭到了迎头痛击,年近80的老将安提柯率领优势兵力迎头痛击二人,由于三位主帅都不是庸才,战役很快演变成了无休止的攻防战,包围战,最后更是变成了追击战,倘若不是当地天气屡屡大变,导致追击的安提柯大军总被厌恶,那么色雷斯之主兼联军盟主的利西马科斯,恐怕就要先倒下了。
然而,局势已经随着时间而发生了变化,远在故波斯帝国老巢巴比伦的塞琉古率领军队开始千里驰援利西马科斯。听到塞琉古响应的消息,安提柯也明白,一场大战即将来临,除了反复无常的托勒密之外,反对他的联军已经都奔他而来,因此,他决心调回自己的儿子、远在希腊本土远征、同样是战场宿将的德米特里乌斯。
安提柯之子、“攻城者”德米特里乌斯
德米特里乌斯,这位战场英雄继承了父亲安提柯的勇武,他此前正在希腊以及马其顿本土一带征战,使得马其顿国王卡山德不得不费劲全力与他鏖战,当德米特里乌斯远去支援自己的父亲时,卡山德得到了喘息之机,但他也明白,如果他听闻利西马科斯与塞琉古就这样与安提柯交战,那么马其顿现在的太平,也不过是安提柯大军到来前的回光返照罢了,于是,他派出亲弟弟普雷斯塔库斯,率领马其顿剩余可调配的兵力,共计10000余人尾随德米特里乌斯,准备前往支援利西马科斯。
德米特里乌斯虽然比父亲安提柯经验浅薄,但也是一位出色的将领,即使他本人已经前往东方,但归属他的舰队,依然封锁住了爱琴海一带,普雷斯塔库斯于是只好绕远路,从后世君士坦丁堡所在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北部一带渡海,以躲避可能在附近巡逻的敌军舰队。屋漏偏逢连夜雨,分成两批人渡海的马其顿军,由于普雷斯塔库斯急于渡海,遭遇了风暴,第二批船队损失惨重,以至于当利西马科斯满心欢喜地迎来来自马其顿的援军时,后者的人数之少、士兵状态之差,居然让他自己军队的士气有所下跌。
安提柯得到了儿子所部数千精锐的增援
与历尽艰辛才汇合的敌人不同,安提柯父子顺利地完成了会师,德米特里乌斯所部人数虽少,但骑兵和步兵合计数千人,都是历战精锐,此消彼长之下,联军处境似乎比之前还要糟糕,但是,交战双方却都渴望着一场决战。
利西马科斯、塞琉古两位帝王亲临前线已久,不论是色雷斯还是巴比伦,都距离他们所在地安纳托利亚腹地很是遥远,特别是跨越了大半个帝国领土的塞琉古,更是迫切需要尽快结束战斗,以防国内可能出现的动乱,再说,如果他们避而不战,那么补给更加困难的联军,势必将会土崩瓦解,既然如此,那结果也只能选择正面冲突了。
而安提柯父子,此时则认为一举荡平联军的机会就在眼前,比起四面征讨这些狡猾的敌人,能在这里就将他们一网打尽,势必能大大避免风险,而让他们大感欣慰的是,当地的间谍、游走营地的商人和旅行者们,都用所见所闻证明了现在正是安提柯面对联军最占优势的时候。
物是人非,昔日的帝王亚历山大渐渐被遗忘
大战在即,敌人都是过去的同僚,也都是百战的宿将,但安提柯的变化却有些耐人寻味,过去,即使被王室派名将欧迈尼斯打得灰头土脸,他也总是强硬武断,这位近80的老将,将德米特里乌斯向全军将士庄重的予以介绍,让他们所有人认清自己的继承人,并且认真地向所有将领征询意见。而德米特里乌斯本人,据说做了这样一个梦,梦中,那位创造过无人可及的伟业的先帝—亚历山大,询问着这位后辈,如今他们的战斗口令,德米特里乌斯毕恭毕敬地回答“宙斯与胜利”,谁料亚历山大却说,既然如此,那我将会去保护你的敌人,他们或许还记得我的名字。过去,马其顿人的战斗口令是“亚历山大与胜利”。
这些来自罗马文人们的故事充满了马后炮的嫌疑,因为仅以当事人的角度而言,胜利者到底是谁,此刻充满着无尽的悬念。不过,即使真有其事,也能说明此战可能对古典世界的影响之大,安提柯有可能一统帝国,倘若这一帝国得以重建,联军众人必然要遭屠灭,而帝国周边民族,比如尚未崛起的罗马人、迦太基人、高卢人等,必然将在马其顿人、希腊人为主体的帝国手中铲除或归附,古希腊世界的光芒将继续闪耀,甚至可能将因希腊文化扩张远至印度而更加辉煌。
伊普苏斯会战将成为亚历山大死后马其顿帝国规模最大的战役
公元前301年,以色雷斯之王利西马科斯为名义统帅,包含日后塞琉古帝国开创者塞琉古一世在内的联军,与安提柯、德米特里乌斯父子的大军在安纳托利亚腹地的伊普苏斯地带展开了各自的部署,其中,联军包含色雷斯国王利西马科斯、塞琉古以及其子安条克,安提柯军包含安提柯本人、其子德米特里乌斯,他们保护的希腊伊庇鲁斯王子皮洛士,共计6位现在或者日后的帝王,都君临于这个战场。联军方拥有64000名步兵,15000名骑兵,而安提柯军则拥有70000步兵以及10000名骑兵,再加上双方的战象部队以及轻装部队,近20万人,将在这片土地展开规模空前的厮杀,而其结局,将决定古典世界未来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命运。
伊普苏斯会战
在阳光、烟尘和战马、战象的吼叫中,德米特里乌斯首先发起了这场战斗的第一次冲锋,传统的马其顿骑兵们避开了联军方的战象,从自家的右翼朝着联军的左翼发动冲锋。安提柯军的战术策略简洁明了,左翼步兵坚守,右翼精锐骑兵攻破敌军左翼,继而转向联军中央步兵阵线后方,与自家军队中央部队夹击敌人,最终粉碎联军主力。安提柯的部队较联军更加精锐,这样的选择,虽然不高明,但很合理。
德米特里乌斯的骑兵更加强悍
德米特里乌斯的骑兵们一跃而出,在奔袭中结为一个又一个楔形阵,数米长的长矛们发挥着铁锤一般的作用,德米特里乌斯对面的指挥官、此时还缺乏战争经验的塞琉古之子安条克全然不是对手,他麾下的波斯骑兵们看见远处烟尘滚滚,自己也连忙上前迎击,当头的骑兵矛还没碰到对手,就被马其顿骑兵的长矛贯穿落马,波斯骑兵们不到一会儿便败退下来,德米特里乌斯的骑兵于是将联军的左翼骑兵阵型冲击得七零八落,安条克连连后撤,带着波斯骑兵们向后转移试图重整。
两军战象也在激烈地对决
当右翼的厮杀声传到战场中央时,安提柯也下令,让自己军队的战象从中央阵线前列发动攻击,这些战争巨兽们嘶吼着,迈着沉重的步伐,扬起漫天的沙尘,向着对方阵线发动冲击,透过漫天烟尘,无数马其顿方阵步兵们也迈着整齐的步伐前进,联军的战象部队随后上前迎击,战象们个个用撞击来角逐,上面的驭手们,也抡起了长矛展开搏杀,而两边的马其顿方阵步兵都完成了接战,一时间,这些本属于同一个大帝国的战士们,用着几乎一模一样的战术开始了战斗,他们小心地避开对面的矛尖,同时尽量用自己的长矛,刺向敌人没有被盾牌和铠甲保护的地方,很快,阵线前沿的长矛阵下方就已经倒下了不计其数的士兵。此时,展开尚未脱离安提柯的控制,但与他所知的不同,联军阵线前的战象显然比安提柯已知的少得多。
方阵间的对决十分胶着
战线中央虽然很胶着,但左翼稳如泰山,右翼已经能看到自己的骑兵突破了对手的防线,安提柯似乎已经触摸到了胜利的边缘,难道说下一位亚历山大,就要在这里诞生了吗?此时,冲锋在前的德米特里乌斯还在继续追击安条克的骑兵,只有将他的部队驱逐出战场,才能保证自己从背后进攻联军方阵时,安条克不会进攻自己的背后,德米特里乌斯同时也不担心对手拦截自己的退路,在他看来,无论是联军的波斯骑兵,还是联军的方阵,要么没有实力,要么没有机会,只要按部就班,父亲的战术必将成功。
塞琉古带来的战象部队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就在德米特里乌斯将安条克的骑兵驱逐到了战场后方的山谷地带,准备返回夹击敌人方阵时,他赫然发现返回战场的路上,塞琉古带来的数百头战象排列整齐,拦在了必经之路上。战象虽然强大,但机动性和威力都还远不足以挡住德米特里乌斯近万名精锐骑兵,但是,这些战象身上的那股气味,却使得德米特里乌斯骑兵部队的战马们逡巡不前,任凭上面的骑兵怎么喝令,这些战马就是不肯前进。战争的改变与否,有时正是取决于一些人所不能预料的自然因素,而一直跟随亚历山大东征到印度,又和印度孔雀王朝多次交战的塞琉古,正是此刻最了解战象特点的将领。
塞琉古的大部分战象部队挡住了安提柯军骑兵主力的退路
德米特里乌斯的骑兵迟迟没有返回配合,不仅如此,还让安提柯的右翼出现了巨大的空隙,利西马科斯当机立断,命令联军的轻装部队趁机涌入到安提柯方阵的右边。安提柯还在将注意力放在方阵之间的鏖战时,他却突然发现身不远处的士兵开始不断倒下,空中还传来弓箭、投石划破空气的声音,惨叫声,安提柯已经明白,联军必然阻挡了德米特里乌斯的骑兵,并且已经从右翼完成了夹击。
安提柯军的士兵此前还处在上风,但是面对眼前的敌人以及不断射来的弓箭和石质弹丸,他们开始迅速减员,许多士兵眼见身旁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倒在冷箭之下,于是被恐惧所控制,有些人开始向后溃退,还有些小分队索性直接向联军投降。安提柯眼见局势渐渐不利,但他却毫无办法,正与敌人鏖战的方阵很难分出部队攻击右翼的轻装敌军,而他绝大多数的骑兵又都在儿子德米特里乌斯手中,安提柯只得暗暗祈祷德米特里乌斯的骑兵能尽快回援,抢在战况无法挽回前逆转战局。
伊普苏斯会战情形
然而,直到安提柯本人的卫队前的大半军队几乎快要瓦解殆尽了,德米特里乌斯的骑兵仍然没有出现在安提柯的视野中,老将军本人一再试图重整部队,但是面对快要无法逆转的战局,他麾下的士兵纷纷开始逃窜,终于,安提柯本人的卫队开始出现伤亡,一些冲锋在前的联军士兵,已经能透过卫队士兵的缝隙看到队伍中被保护起来的老人—安提柯了。
安提柯的卫队固然是精锐中的精锐,但面对四面八方涌入的敌人,他们寡不敌众,开始大量战死,安提柯本人也在混战中深受重伤,几支标枪朝着他的躯体袭来,安提柯的身体一瞬间被贯穿,绝望之下,他还试图做出最后的抵抗,但老迈且重伤的躯体已经不堪重负,很快,涌上来的塞琉古所部士兵,就用刀剑和长矛,终结了他的生命。
电影《亚历山大大帝》中的独眼安提柯,电影时间线时安提柯50多岁
直到安提柯的死讯传遍全军,德米特里乌斯才率领着几千名骑兵突破阻拦回到了战场,可这时,安提柯军几乎已经瓦解殆尽了,他逮住不少逃难的军官,从他们口中得知了父亲的死讯,明白大势已去的德米特里乌斯于是来不及搜寻父亲的遗体,只得率领自己剩下的骑兵逃出战场,而未来威名赫赫的伊庇鲁斯王皮洛士,也就此结束了自己并不光彩的第一战,跟随着德米特里乌斯逃出了伊普苏斯战场。
伊普苏斯会战,就此以安提柯的战死而告终,他重新统一帝国的野心,随同着他的帝国一起化为了灰烬,他的子嗣再也没能重建他的帝国,胜利者们疯狂地瓜分着他的遗产,利西马科斯、塞琉古甚至连没有参战的托勒密都争抢着从他的国度倒下的躯体撕下一块肉。
伊普苏斯战后局势
安提柯的帝国的覆灭,标志着亚历山大帝国重新统一的希望破灭,最有希望统一的人已经倒下,胜利者固然有帝王之才,但势力之间并不悬殊的实力差距,以及下一代继承人们的平庸,注定了这场战斗将会永不停息,马其顿人、希腊人不会迎来下一个亚历山大,他们没有机会知道,从此以后,古典历史的主角已经交给了那些新兴民族,侥幸逃过亚历山大帝国征伐的罗马人以及迦太基人将登上历史舞台,而罗马人,将在未来征服这些伊普苏斯胜利者们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