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石犀的前世今生

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

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唐]岑参《石犀》

1973年11月,原本平淡无奇的一天。

今成都市区天府广场北侧,施工器材的轰鸣声打破了平静,现场一片繁忙景象。不久后,这里将建立起全新的电信大楼。
一切看来都是那么平常。但打桩机钻头将建筑桩打入地基时,却碰到了一个坚硬无比的“阻碍”。
多次尝试后,建筑工人始终无法将地基打下。于是挖开直径达数米的大坑,想要看看究竟是什么挡住了打桩机的运作。
刹那间,尘世突然安静下来,沉睡千年的历史在泥土中发出厚重的声响。
一件埋藏了上千年的珍贵文物,静静地躺在那里,似乎好梦正酣。
它,就是天府石犀,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轰动蜀地的惊世石兽。
当时,人们并不知这体型巨大的石器到底是何物,又因科学技术条件有限,不得已将其就地回埋。
天府石犀又昏沉睡去,直到近40年后,它被再度惊醒……

01

沉睡地下

发掘时插满钢筋混凝土

2018年暑期,位于天府广场的成都博物馆,开放日每天等待参观的人们排起长队。
走进博物馆2楼的“九天开出一成都”展厅,走过神秘的青铜人面像,走过古老的船棺,巨大的石犀伫立在展厅中央。
易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揭开石犀神秘面纱的人物之一。
2010年,由于市政建设需要,电信大楼被拆除,改建四川大剧院。
2012年8月,为配合四川大剧院修建,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原电信大楼所在地开始了正式考古发掘。
天府广场,一直是中国古代遗存埋藏得比较多的区域。当初在修电信大楼的时候,就曾经看到过石兽。在后面的发掘过程中,一直在寻找这件文物的线索。直到工地发掘要到尾声,才在整个建筑工地南边的角落里,发现了埋藏石犀的大坑。并且,这个大坑是整个被叠压到了明代蜀王府的宫墙,还有汉代到唐代的地层下面。易立回忆当时初见石犀的场景,一切历历在目。
2012年12月16日,一个寒冷的冬日,石犀在距地表3米以下的地层露出了真容,并以倾倒侧卧的姿态出现在大家眼中。
石犀出土的时候,因为面貌不是很清晰,整体形状像牛。把它简单清理出来后,研究员们根据其头部、足部的一些特征,判断它还是和我们常见的犀牛比较接近,所以就把这个石兽认为是石犀。
刚出土时“浑身是病”的石犀
长3.3米,宽2.1米,高1.7米,重约8.5吨。当这件硕大无比的文物亮相于成都博物馆展厅内时,其经历的过程,并不是人们所想的那般简单。
当时石犀侧卧在地,表面覆盖着大面积的钢筋混凝土。为让这个庞然大物翻身,又不伤害其本身,文保人员用厚棉被对它进行了包裹,并启用大型吊车,它才站了起来。
石犀的面上,被现代建筑物破坏和覆盖,所以当场做了一些简单清理,然后就把它运往金沙遗址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中心,做进一步修护。

02

以厌水精

相传为李冰镇水所造

石犀被发掘后不久,在其保护有了初步成果时,于金沙太阳节与成都市民初见。
2016年6月,成都博物馆新馆建成并开放,这件沉睡了千年的惊世石兽以“镇馆之宝”的身份出现。
位于成都博物馆的天府石犀
“现在(石犀)所站的位置,楼板是经过了特殊加固处理的,这样才能承受这个庞然大物的重量。搬运过程中,也非常具有挑战性。石犀是最先被放进展厅中的文物。”站在石犀旁边,听到讲解员甜美的声音,人们才能明白这个外表憨萌的石兽,是怎样经历波折才寻觅到归处的。
每天成百上千的观众从石犀身边经过时,并不知道石犀在泥土中经历了怎样漫长的等待。
随着石犀问世,背后的一系列谜团和疑问,开始渐渐浮现。
能够雕刻体量如此巨大的石兽,制造者是何人?为何会将其雕刻成犀牛的形态?这代表了怎样的意义?
“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查阅古籍,石犀身上的种种疑问,将方向指向了千古名人——李冰。
李冰,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家,秦昭襄王末年入川为蜀郡郡守,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从此后,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李冰的到来,为成都带来一个完整而科学的水利体系,平息了长期威胁成都的水患。
不仅如此,李冰治水也留下了许多神秘的传说。其中,关于石犀的传说,更是流传到了今日。
《南越志》曾说:“巨海有大犀,其出入有光,水为之开。”
古人认为,犀牛有“分水”的能力,将石刻的犀牛置于岸边,可以镇压水怪。所以,当李冰踏上水患频发的成都平原时,下令制作了五头石犀。
扬雄《蜀王本纪》记载:成都“江水为害,蜀守李冰作石犀五枚。二枚在府中,一枚在市桥下,二枚在水中,以厌水精,因曰石犀里也”。 
虽然《蜀王本纪》原书已佚,这流传下的文字不知是否可靠,但在现存的东晋常璩《华阳国志》中写道,“外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穿石犀溪于江南,命曰犀牛里。后转置犀牛二头,在府市市桥门,今所谓石牛门是也,一在渊中”。
这表明,当时李冰在蜀地治水时,曾命人打造五头石犀,分别放置在不同位置,以达到镇厌水精的目的。

03

不谋而合

石犀发掘处与文献记录相符

“这头石犀,根据其地层出土情况和埋藏状况判断,它的埋藏年代大概是在三国末年到西晋初,但制作年代是比较早的。现在根据对比一些其他的参考出土物,初步判断它的制作年代在战国末年。”易立判断,“石犀的制作年代,跟秦灭巴蜀以后,蜀守李冰治水的时间是比较吻合的。再加上文献记载中数次出现李冰制造石犀的事件,所以我们推测,石犀跟李冰治水有一定的关联。”
这头天府石犀,出土在天府广场北侧,就与文献中所记录的地点不谋而合。
“根据文献记载,有两头石犀沉到水里以'镇压水精’,还有一头放在市桥,就是现在通惠门附近。另外有两头放置在府中。”
何谓“府中”?其实就是当时官府的中心。
秦汉时期的官府,都是在大城内的核心区域,也就是在今天的天府广场附近。“从石犀的出土地点来说,跟李冰造石犀放置两头石犀在府中的文献记载,是比较契合的。”
“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虽然从石犀身上,人们并无法得到其与李冰有直接相关的痕迹,但天府石犀却体现了古蜀先民的文化信仰及民间崇拜。
千年后,时过境迁,另外四头石兽已无处可寻,那些古老的传说可能会随岁月逝去。

04

石犀之劫

1800年前遭破坏性掩埋

大家全然不会想到,这样一只与世无争的神兽,竟然在1800年前遭遇过破坏性掩埋。
当时石犀被掩埋在天府广场北侧的一个大坑中,更是被叠压到明代蜀王府的宫墙,以及汉代至唐代的地层下。我们是把上面这些地层堆积,包括当时的文化遗存清理掉后,才开始清理这个大坑的。
从坑体的情况来看,易立发现,这个坑就是专门为掩埋石犀而挖,大小刚好符合石犀的体积。从石犀的埋藏情况来看,并不像出于以藏宝为目的,倒像是一种带有破坏性的行动。
石犀的埋藏状态是呈倾倒侧卧的,而且坑中除了石犀外,还有三国末至西晋同一时期的建筑垃圾,比如瓦、陶器等生活遗物的残片。所以,研究人员判断,石犀的掩埋,在当时是一种带有破坏性的政治手段。
到底是什么人,又是出于怎样的目的,会想到将石犀进行破坏性掩埋呢?
从石犀埋藏的年代来看,似乎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易立表示,据石犀地层出土和埋藏的情况来判断,其埋藏年代大概是在三国末年到西晋初。
“石犀本身,代表了古蜀文化的精髓。蜀汉政权灭亡后,新的西晋政权要统治蜀地的民众,害怕蜀地再次发生割据叛乱,因此,就要把代表当时古蜀文化甚至土著文化标志给破坏掉,所以就带着敌视的思想对待这头石兽。”易立解释说。
与石犀被掩埋在泥土下的,还有同时期残损的建筑基遗。
由此,易立推测,当时很有可能发生了有预谋且成规模的军事行动,他们将石犀推倒,并摧毁了当时在石犀周围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核心建筑。
这头憨萌的石犀,究竟在数千年的岁月经历了怎样复杂的历史境遇,只有靠人们去猜测推想。
但幸运的是,人们在尘土中发现了这件珍贵的文物,并将其保护修复,让蜀地辉煌灿烂的历史遗存没有被湮没于岁月中。
✎ 来源说明
(0)

相关推荐

  • 成都说不完的李冰故事

    出土的汉代李冰石像 东汉时期,民间流传着李冰变成牛下河斗杀江神的故事.故事里的李冰决绝而勇敢,为故事外的蜀人所普遍钦慕,他们爱屋及乌,便把现实中凡是壮健的人都称之为"冰儿".此时的 ...

  • 成都天府广场2011年-2021年十年间的变化

    成都天府广场2011年-2021年十年间的变化 公元前311年,秦灭蜀后,在紧邻蜀王城的南边和西边分筑"大城"和"少城".今天的"天府广场" ...

  • 【名家相约】凸凹║​都江堰的水房子(长诗节选)

    作者简介 凸凹,本名魏平.1962年生于都江堰.诗人,小说家,编剧.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大三线><甑子场><花儿与手枪><蚯蚓之舞>等书共20余 ...

  • 石犀行/杜甫

    作品原文 石犀行 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 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 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 今年灌口损户口,此事或恐为神羞. 终藉堤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 先王作法皆 ...

  • 黄玄龙| 漫谈中国古典供石市场的前世今生

    本篇所讨论的供石,是以中国古典供石为主,其鉴藏标准并不等同于当代出现的新式供石.我们一般相石可从「意」.「形」.「质」.「包浆」等角度欣赏供石,尽管当代供石与古典供石在精神上有相似的追求,即拥有一样的 ...

  • 南诏古战场|石东村的前世今生

    石东村是唐朝与南诏战争时期的一个古战场,那个时候这里曾发生过一次激烈的战斗:有一营的唐兵被南诏兵围困在这个地方,唐兵多次突围没有成功.那次战斗异常惨烈,双方都死了许多人,这些死去的将士灵魂由于当时某种 ...

  • 李冰治水与石犀考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作五石犀,穿石犀溪于南江(即外江,今府河),命曰"犀牛里",后转置犀牛二头于府中,故云:一在市桥,一在渊中.说得很清楚:李冰在蜀中治水,曾让人 ...

  • 秦犀唐犀双禧迎春:李冰石犀凝望李渊石犀

    乐艺会祝大家新年大吉,双禧临门 李冰石犀  成都市博物馆镇馆之宝 石犀,秦汉,成都天府广场东侧工地出土 石犀长3.3.宽1.2.高1.7米,重约8.5吨,作站立状,躯干丰满壮实,四肢粗短,下颌及前肢躯 ...

  • 大咖云集,天府中学的前世今生

    万众期待的天府中学终于在不久前正式亮相,学校软硬件条件一流,师资和管理团队豪华配置,中学和小学校长都是成都教育界响当当的顶级大咖. 那么,天府中学的由来是什么?中间经历过什么样的波折?目前学校的整体情 ...

  • 说古道今|因远镇龙池与石浪池的前世今生……

    元江县 因远镇地处高山之上,地势平坦开阔,森林茂密,流水众多.其中班碧河.沙浦河在安定相汇,流入车底河,再流入他郎河,他郎河与把边江交汇,最终流入红河.因而,因远是元江水系与把边江水系的分界点.在地图 ...

  • 稀世珍宝——神秘青金石的前世今生

    青金石很早就在一些中亚国家投入使用,价值与黄金一般无二,据说当时在古埃及.古罗马等地青金石都称得上是富贵的象征,加上青金石颜色端庄,容易雕刻,常随当时帝王葬于墓中. 青金石中含有较多的黄铁矿微晶颗粒, ...

  • 随云:徜徉在弹子石的前世今生

    徜徉在弹子石的前世今生 作者:随云 初夏的重庆,淡淡的风,淡淡的云.行走在长江之南的弹子石老街,更有一种时光素简.岁月暗香的情愫在心中流淌. 老街的"百岁坊"前,不时飘来悠扬婉转的 ...

  • 潦河图纹石的前世今生,惊呆了!必看!

    潦河石,产于我国江西省潦河流域各类石头的统称. 潦河,江西五大河流之一修水的最大支流,发源于赣中西北部的九岭山脉,蜿蜒曲折,贯穿奉新.靖安.安义等地,绵延193公里有余,南潦河自西向东.北潦河自北向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