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等五组文图(跨世纪左右)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回顾式连载之 256、257、258、259、260
这阶段每篇文字短,若现今一则“适时手记”似的。故尔此“追忆式”之连载帖,一次都发上五组文图。
二百五十六
自陶渊明《桃花源记》行世以来,那世外桃源究竟隐于何处,便成了人间好事者所好之事。尤其近年来“旅游开发”,此更成了天下各地诉求热点。吾向来以为:桃源只在此心中。然以艺术表达故,则终须以陶公所叙为基本依托。此画即小示其溪峡深处前景未卜之境。水面更散布片片桃花瓣,以暗示摩诘“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之叹。——语至此,多言无益,唯请有缘观画者与吾共此桃源迷梦。
二百五十七
“爱它春阳播淡紫”,——审其题而略观画中物象,即知此当为达某以心会物之作矣。画写乡郊寻常陂堰冈田,其间柳舒花绽,鸟乐犊欣,诸物正如画题所言,尽皆陶泳于淡紫春光中而似隐然对伟大造物存怀感激。画风明显具一己“新世纪”面目,色墨极俭省且画中空白处颇多,物象尽似由纸之深处渐渐泛凸出来。初为此法时,曾恐一般读者不惯于此,然则近年来于网络间验之,乃知此虑稍嫌多余。自然,此法既非一夜成就,而己心亦非认定自家毕其一生,俱只以此为画了。
二百五十八
巴东峡谷,为长江景观精华,前人咏赞多至不可胜数。而以骋心悦目者论,似当以具象可视之艺最是直观明白。绘画不同于影象作品,自不当与之于质感色光方面较真;其长在于艺者能于目濡心感之下,摄其大势而捕其灵意,信手挥洒表现山川形貌神情。吾尝多次游此江峡,每每为其浩大苍凉空落之境动容慨叹。一经援笔作画,则稍有不慎,即有拘泥细节太真过实之嫌。今偶于画作库中观此《巴峡高远》及《江岸奇峰》、《江峡雷雨》连同《江滩雨歇》诸画,虽非尽称吾意,但大致皆能体现当日为艺原则。此仍与天下人共玩之。
二百五十九
回想三十五年前下乡落户之际,因所去公社不通公路,且离本区太远(九十华里),故尔运载吾辈之车队转将吾辈运至邻县一地,即此画题所云“碑庙”,道是溯画中小河再步行三四十里,便可至达该社。由是吾生之十三载巴山阅历,即自此始。平心而论,单以风物之荒朴清美论之,此地今日纵使刻意寻求,亦属难得。感触既深,其地山山水水,自然永驻于吾心并偶尔幻之为翰墨。——有缘观此画者,请设身处地想想一个长关于城内的小青年,骤然背井离乡至此人地两生之处的那份复杂感受罢。
二百六十
一日也不知是闲行至哪儿,其时天气微燥,周遭草树俱稀疏蔫黄。却忽见一泓清水,波光粼粼,隔岸一带矮墙,关着好些茂繁柏树与鲜润桃花。于是精神顿时为之一爽且心大感之,并由此悟及何于诗词间亦见古人有类似感受。遂尔归写斯画而题之曰:“不料春入此中来”。既属即兴,不宜求全了,聊借其景以写一时心境耳。
………………………………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是本人着力甚盛的一个系列图文长帖,至今编写上了一千多篇,已发布者亦九百余篇了。其在网络各大论坛连载以来,颇受大众关注与支持。此为“追忆式”之连载帖,以1995年作为时间划段之起始,陆续涵盖此后二十余年之作,均归纳为“近年国画作品”,以与《画中游》补遗·(远岁拾英)相参照。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见悖于当世,遂求诸永恒·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江南蜕心堂:原创艺文渊薮……
扫一扫或按一按,关注“童山雷”订阅号